天高海闊
碧波蕩漾
11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福清市沙埔鎮牛峰村。從牛頭尾碼頭遠眺,只見海上風車依次排開,養殖魚排連綿成片,其間不時有漁船來回穿梭,好一幅波瀾壯闊的海上田園畫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扎實推動鄉村
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近年來,沙埔鎮黨委、政府聚力海域資源、發力耕海牧魚、蓄力濱海旅游,激活了海洋經濟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奏響新時期牛峰村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聞!海帶飄香
初冬時節,興化灣海域再次恢復了往日的熱鬧。當天,趁著天氣晴朗,牛峰村村民楊和平一大早就駕著漁船,繞自家海域轉了一大圈,仔細查看海域水質、海帶幼苗生長情況。
再過一段時間,牛峰村將迎來海帶“冬耕時節”,養殖戶正為接下來海帶夾苗播苗作業忙碌著。同樣忙碌的,還有為明年做準備的沙埔鎮海帶烘干廠。在牛頭尾碼頭西側,幾臺挖掘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海帶烘干廠的基礎作業。
“海帶烘干廠解決了村民煩惱。”牛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文平說,海帶通常收成在每年的五六月份,但是每碰到陰雨季節,海帶就無法晾曬,泡在海水里容易腐爛,對收成影響很大。
今年67歲的楊和平,是牛峰村最早種植海帶的村民之一。他今年種了100多畝海帶,由于市場行情不錯,價格較高,僅靠海帶養殖純收入就達30多萬元。他說,今后村里收割的濕海帶,無須上岸曬干,可直接烘干,然后便能高價賣給采購商,他準備要大干一場。
牛峰村位于龍高半島東南端興化灣畔,三面臨海,可生產的海域面積達4萬多畝。興化灣海域水質好,鹽度適中,有利于海帶生長,且海帶養殖周期短、管護簡單、收益高,成為村民致富的錢“帶”子。每年初夏,牛峰村的海帶飄香,成為一道最獨特、最亮麗的風景線。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海帶養殖成為牛峰村村民支柱產業。30多年來,牛峰村依托海帶養殖,延伸海帶產業鏈,村民陸續開辦了海帶加工廠,打造“育苗—生產—深加工”一體化的海帶養殖完整產業鏈,全村海帶產值達1.1億元。
看!海權改革
世代牛峰人,傍海而行、倚漁為生。但因養殖海域權屬不清,矛盾多發,嚴重影響漁村穩定和漁民增收。最近,楊文平和他的同事在全力推動海權改革。他說,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得天獨厚的海域資源是牛峰村最大的倚仗,推動海權改革迫在眉睫。
根據《福清市推廣養殖海權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牛峰村正全力推廣深遠海養殖“三權分置+兩證聯動”模式,即海域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歸村集體、經營權歸養殖戶;同時,為養殖戶聯系辦理水域灘涂養殖證、養殖憑證,讓海域使用合法化。
楊和平是首批參與海權改革的村民之一,獲得了100多畝養殖海域的承包權,種上了海帶、龍須菜。而另一位海權改革的受益者、58歲的楊國清則搞起了鮑魚養殖。
牛峰村還乘勢而上,實施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推動泡沫浮球改造、傳統養殖魚排升級,積極引導村民從近海養殖走向深海,助力漁業產業轉型升級。
楊文平說,不少企業看中海上的機遇,慕名而來,進行海帶、龍須菜、紫菜、鮑魚、海蠣、大黃魚等養殖生產。沙埔鎮還積極探索“黨組織+合作社+養殖戶”的生產模式,提高海域的利用率,為漁村振興打好了產業基礎。
聽!漁舟唱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除了耕海牧魚,牛峰村還想“漁舟唱晚”,打起了濱海休閑旅游的主意。
漫步細致柔軟的沙灘,看潮起潮落;腳踏波光粼粼的海浪,聽陣陣濤聲。走進牛峰村,便能收獲“背山面海坐沙灘,賞月聽濤享自然”的天然感受。這是牛峰村打造鄉村振興“詩與遠方”的愿景。
“濱海休閑旅游現在勢頭正盛,牛峰村有很好的自然稟賦,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機會。”楊文平說,牛峰村不僅有萬畝海上牧場,還有隔海相望的目嶼島。島上坐擁省首批“海岸公園”,原生態風光不輸平潭、三亞。
同時,遠處興化灣的“海上風車”另成一景。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只見幾十臺巨大白色風車依次排開,迎風旋轉,與碧海、沙灘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楊文平說,沙埔鎮定下發展濱海休閑旅游的思路后,牛峰村今年已開始著手相關工作,率先啟動了碼頭改造和目嶼島綜合服務中心、休閑民宿、環島棧道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根據規劃,目嶼島將依托優越的自然資源,傳承當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打造成一個集生態旅游、文化體驗、自然研學、高端度假四大功能于一體的高品質旅游度假島嶼。
目前,沙埔鎮成立了福清市魅力沙埔濱海休閑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準備與福清文投集團合作,推進目嶼島浮動碼頭建設,積極探索海島景觀改造和網紅打卡點創建等開發項目。
小貼士
交通:福州城區出發,走沈海高速、漁平高速到高山出入口,再走高牛線(X176)到牛峰村。
景點:虎頭灣、目嶼島。
美食:沙埔金針高山羊、生姜炒兔肉、龍鳳大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