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我國較早成名的旅游省份(自治區和省同級),早在二十多年前,一首《我要去桂林》就紅遍大江南北,在更早前,電影《劉三姐》更把桂林的美麗呈現在世界觀眾面前。
廣西處處好風光,美麗的地方不獨桂林一處,德天跨國瀑布、明仕田園、鵝泉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除此之外,廣西還有一些景色優美、人文底蘊深厚,但一直不太受注意的地方,比如田州古城、黑衣壯寨和感馱巖等。
田州古城
田州古城位于百色田陽區,在動車沒有開通之前,這里的交通比較不便,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還是不知道這個地方。
田陽是壯族的發源地,田州古城則保留了淳樸的壯族民風,這里的白天相對清幽,晚上反而會熱鬧一些。入夜后,當地壯族同胞會在鼓樓前舉行篝火晚會,生動有趣的歌圩是當地一大奇觀。
當地人會在歌圩中斗歌,歌詞內容都是即興的,反映了壯族同胞的智慧和機智。
田州古城所處在位置是右江河谷中游,建筑物頗有徽派特色。這些古建筑傍水而建,營造出詩情畫意的氛圍。
黑衣壯寨
壯族和苗族一樣有多個分支,黑衣壯是較為特別的一支。這個支系的壯族同胞喜歡穿黑色衣服,連帽子和布鞋都是黑色的。
那坡縣北部大石山區吞力寨就居住著約五萬黑衣壯同胞,被稱為“黑衣壯寨”。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一些老年人一輩子都很少離開這里,平時也鮮有游客前來觀光。
黑衣壯同胞生在深山、長在深山,性格豪爽,為人大方熱情,男女老少個個能歌善舞,他們在節慶的時候唱歌跳舞,有貴客來的時候也會唱歌跳舞,隨時隨地把歡樂傳播,到這里旅游,心情是愉悅的。
黑衣壯寨和很多山村一樣,青壯年出外謀生,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村里,相對封閉的環境并沒有使這些小孩變得拘謹,相反表現得很活躍,從他們的面容中,我看到了純真。
感馱巖
感馱巖位于那坡縣城北的后龍山下,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才被發現,里面出土了大量史前文物,洞外的風光也很秀麗.
感馱巖旁邊有一個小湖,湖邊有一座寶塔,再前面是縣城里的公路,不遠處是青翠的山頭和彌漫的云霧。
據了解,考古學家在感馱巖共發現墓葬三座,另有多處用火遺跡,各種器具多達一千多件,沒想到如此偏僻之地卻是史前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文明的繁衍和傳播真是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