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王國祥,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宜興紫砂收藏鑒賞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景德鎮陶瓷大學客座教授。
王國祥的壺,獨具一種特色與魅力,其以方形為主,兼工圓器。“吉方壺”“寶方壺”“方舟壺”等代表作品造型典雅、線條挺括、端莊渾厚,于方正中顯精神、樸雅中見氣韻。
與王國祥的徒弟們交流,他們對師傅最深的印象就是“嚴肅、嚴謹、嚴格”——無論做人還是做壺,都比較“格正”。王國祥最愛“方正”二字,“方方正正做人做壺”是其時時刻刻恪守的座右銘。他說,紫砂壺是有生命的,而這個生命主要體現在作品的精、氣、神上。我自己比較喜愛有棱有角、方方正正的方器,盡管與圓器相比較,制作要復雜一些,而且因為方棱角的接口處在高溫下的受力程度不一樣,比較容易開裂,不過做出來的作品氣度大,工藝上更有挑戰性,比較符合自己的性格。
在王國祥的眼中,任何藝術品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魂、自己的意境。他說,紫砂歷百年而傳,造型藝術豐富而多變,不同的壺型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而對愛壺者也是如此,你最鐘情的那款壺往往就是你的氣質,換言之,一個人喜歡什么樣的壺就體現了你的氣質與心性。
王國祥1970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承陳福淵老藝人,并經常得益于壺藝泰斗顧景舟大師悉心指教。壺藝的道路,既有山重水復,亦有柳暗花明,盡管王國祥從藝已有50多個年頭了,卻依舊勤懇鉆研。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每一件紫砂作品是他壺藝魅力的詮釋與概括。觀其獲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銀獎的“祥和提梁壺”,壺身呈八方形,八個塊面之間的鑲接處,角線明朗挺括,但卻藏鋒于“渾”;提梁壺把則猶如玉帶橫空,似乎在無限地向外伸展,于虛空間形成的張力,具有氣貫長虹之勢。整個壺體方圓相融、宛若天成,就像美玉一樣不留一絲瑕疵。
王國祥大師做的,當然不是一把僅用來泡茶的壺,而是一件可玩、可品、可賞的具有精湛技巧、美好情感、深刻內涵的藝術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