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宠》作者:时衿,一个色的导航,视频免费视频,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不卡

度假趣

掃一掃關注

麗江唯一!石鼓綜合文化站獲國家級試點單位

   2021-08-18 麗江網6810
導讀

近年來,玉龍縣石鼓鎮綜合文化站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積極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的路徑和方法,將鎮內紅色旅游、攀巖探險、半山酒店、康養民宿、長江第一灣漂流、景觀景點、餐飲、土特

       近年來,玉龍縣石鼓鎮綜合文化站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積極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的路徑和方法,將鎮內紅色旅游、攀巖探險、半山酒店、康養民宿、長江第一灣漂流、景觀景點、餐飲、土特產品等資源有機融合,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一站式文旅服務。據介紹,石鼓鎮綜合文化站是麗江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融合試點單位。于2008年9月改建,2009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積643平方米,共兩層,一層為辦公室、活動室、展廳,二層為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培訓教室,建有籃球場、文化活動中心、文化走廊等綜合活動場所。摸清文旅資源,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石鼓鎮綜合文化站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思路,通過文化演藝+旅游、康養+旅游、特色民俗風情文化+旅游、文化+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紅色旅游、民宿+戶外運動旅游開展文旅融合工作。并持續推進以文興旅、以旅興業,探索出一條文旅融合、相得益彰的路子。石鼓鎮擁有長江第一灣自然景觀、保存了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紅軍渡江紀念碑、石鼔碣、紅軍過石鼓指揮部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石鼓鎮傳統民居街巷空間。轄區內文物古跡較多,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斷加強的趨勢下,石鼓鎮綜合文化站充分利用資源,加大挖掘力度,通過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做到了文旅資源家底清、情況明,為石鼓鎮的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最基礎、最真實的項目資源,也為石鼓鎮社會事業、鄉村振興的“文旅+農業”發展模式奠定堅實基礎。打造精品紅色旅游線路,開啟全新體驗

石鼓鎮現有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個,革命遺址、革命文物123處。鎮綜合文化站圍繞文化與旅游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為當地旅游發展提供文化資源支持,增加旅游宣傳功能。石鼓鎮綜合文化站依托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場館的資源優勢,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活動,打造了以“踏尋先輩足跡,弘揚長征精神”為主題的精品紅色旅游線路。通過穿紅軍服、扛紅軍槍、走長征路、吃紅軍飯、當一天紅軍戰士、接受一次紅色教育。親身體驗實現參與者對紅色文化與民族特色文化的最直觀感受,真正實現紅色旅游對群眾的教育、引導作用。挖掘民族文化,促進地方文化蓬勃發展

石鼓鎮綜合文化站通過不斷挖掘小鎮千年歷史文化,繼續搞好“石鼓名人文化叢書”編輯出版工作,加強石鼓名人碑和“江邊調”等挖掘整理工作,不斷推進文旅融合,把石鼓鎮千年歷史文化與紅色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另外還積極開展流動服務,不定期組織文藝隊到偏遠山區開展文藝匯演。

目前,石鼓11個行政村成立了1個演藝公司,18支鄉村文藝隊伍,有100多個民間文藝團體組織。按照市、縣文化和旅游局關于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總體部署要求,每個村還配備了1名文化志愿者,每周至少組織開展1次讀書、看報、文化藝術等活動;每月開展1期涉及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進步、科技、法律、教育、餐飲、就業、種養殖業、漁業、畜牧獸醫、黨建、衛生、交通、黃賭毒警示宣傳、書畫、歌舞樂等的培訓活動;每年至少組織舉辦1次書畫、攝影展,已形成了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文/小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評論 0
0相關評論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cdaodi.com/news/show-45.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c)2021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抚顺县| 景宁| 友谊县| 绥芬河市| 霍邱县| 巩义市| 皮山县| 交城县| 昌图县| 桐乡市| 射阳县| 涟水县| 靖宇县| 湖州市| 东城区| 彰化市| 略阳县| 渭南市| 丹寨县| 阳信县| 赣榆县| 油尖旺区| 古浪县| 嵩明县| 马龙县| 石台县| 江阴市| 唐山市| 延庆县| 长寿区| 宁都县| 昔阳县| 称多县| 安乡县| 余姚市| 北川| 宝兴县| 日照市| 冀州市|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