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如何保存好傳統村落文化、讓古老的村落文化與現代城市文明相伴相生,已成為當代社會面臨的一個課題。傳統村落大多地處偏僻、經濟發展落后、交通不便的地方,但歷史風貌保存較為完整,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因此,通過旅游保護與活化利用村落有形與無形的文化遺產資源就成為一種選擇。我國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利用比重不太高,并不是所有村落都適合發展旅游。一些傳統村落保護較好,旅游文化資源優質,旅游發展潛力巨大,適宜通過旅游發展帶動村落的文化保護。但多數傳統村落雖整體保護尚可,但仍缺乏足夠的旅游吸引力,需大量投資建設才能發展旅游,旅游利用難度較大。還有一些傳統村落建筑景觀破壞嚴重,村落原貌逐漸消退,民俗文化漸漸消失,與普通村莊無異,已失去旅游吸引力,無法通過旅游發展保護村落文化。因此,如何借助旅游發展手段,讓旅游帶動傳統村落文化具有自我保護與傳承的能力,還需從文旅融合角度來考量。
“文化和旅游融合”思想在我國旅游業誕生之際就已開始,由于當時文旅融合尚未全面破題,文旅融合僅是產品與服務層面的淺層融合。但隨著“文旅融合”概念的正式出臺,文旅融合進入了深度融合發展層面。實踐中,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借助民宿、餐飲、鄉村景區、休閑農業等旅游業形式,已有效帶動了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傳承。2014年國家4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通過發展傳統特色產業和旅游,挖掘村落的經濟價值和歷史科學藝術價值。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到實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并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引導游客在旅游中感知中華文化。上述政策都印證了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傳承與旅游融合發展相結合的可能,有助于傳統村落守住中華文明根脈,留住鄉愁。
某些地區在聚焦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利用時,往往沒有將村落文化保護與活化利用同等視為村落保持生命力的關鍵。只是單純地保護,忽略了活化利用,使一些傳統村落文化保護效果不甚理想。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關系上存在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應成為旅游開發的吸引點,鄉村旅游開發應成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振興的一條最重要途徑;二是認為旅游開發不利于傳統村落的文化保護,會使村落的人際關系利益化、文化商品化、文化景觀惡化等。但在實踐中,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旅游利用二者之間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只要找到二者之間的契合點,就能夠充分發揮旅游對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利用的推動功能。
筆者認為“旅游活化”是指,旅游發展過程中,當地村民自發自覺地參與到傳統村落的文化保護中,由靜態的博物館式保護到動態的更新利用與重現重演和傳承的過程,強調文化整體性保護中的空間協調與融合發展的過程?!奥糜位罨币龅饺c:一是要村落文化整體性保護。傳統村落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體,是在自然及社會歷史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產生與成長,具有延續性、本土性、變遷性特點的活態文化體。因此其文化保護要使文化不脫離當地群體特殊的生產生活空間。而規劃良好、發展得當的旅游業,在一定程度上恰能提供整體性活化保護,通過建設文化主題公園、文化生態保護區和生態博物館,打造文旅業態,借助旅游方式促進與傳統村落建筑等物質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活態融合,促進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承。二是傳統村落文化與旅游融合過程中要實現動態保護。文化是動態發展的,尤其是非物質文化,往往是無形的、非形象化的存在,不可能像博物館的文物一樣靜態保護。文化在旅游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文化變遷和商業化現象,如北京傳統村落靈水村的“秋粥節”是為紀念清朝舉人劉懋恒在荒年賑災濟民的善行義舉,而傳承了300多年的習俗。隨著旅游發展,“秋粥節”的內涵除了紀念意義外,還增加了村落文化符號的宣傳功能,旅游在某種程度上重新賦予了傳統節慶文化以新的價值,并激勵當地人重新評價和認同他們的文化。因此,好的旅游活化形式是在保護當地文化的基礎上,適當依據旅游發展需要進行變通,增加與擴展村落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傳統村落文化在動態發展中得到傳承。三是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旅游利用過程中要實現社區參與。村民是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生命力的關鍵人群,讓村民成為傳統村落文化旅游保護利用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這是培養傳統村落的內部生長力及實現村落文化保護最適宜的辦法。然而該如何調動社區的積極性、發揮社區的創造力,將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理念融入傳統村落文化保護中,是當下促進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居民之間互相信任,具有一致的規范認同、價值觀并有良好的社會關系的社區,居民集體參與旅游的意識普遍較強,并注重社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相反,則社區居民間難以達成協作,相互拆臺,集體參與旅游的意愿比較低,也不會注重社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因此,建立傳統村落一致認同的規范與價值,并在村民長期的交往與互動過程中形成凝聚力,將有利于形成自覺保護文化的氛圍。而要培育傳統村落內部的凝聚力與信任,就需要重建村落的價值規范,如鄉規民約等,將這些價值規范作為村落權威的內核,有助于形成村落的社區歷史記憶,增加社區認同感和凝聚力。同時還要處理好村落內部的利益糾紛,在保障開發商、村民、從業者旅游收益的同時,也要拿出相當一部分收益,用于傳統文化保護,以利于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