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發布了《貴州省縣域特色產業招商“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貴州省將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以產業大招商和產業集群化發展為突破口,加大縣域特色產業與城鎮化匹配力度,圍繞“一縣一品”“以產興縣”,推進縣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
近日,貴州省投資促進局陸續推出千億級產業(白酒、現代化工、生態特色食品、新型建材、基礎材料、健康醫藥、大數據電子信息、先進裝備、旅游產業、現代服務業)集群精準招商,本文節選旅游產業招商方向、落地布局、縣域指引做詳細解讀,以供參考。
(一)招商方向
發揮氣候、生態、文化等資源比較優勢,豐富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促進“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引進一批綜合型龍頭旅游企業,新建一批休閑度假、溫泉康養休閑、城市文化綜合體、文化體驗旅游、新型城鎮旅游、休閑農業旅游、養生養老旅游、醫療健康旅游、戶外運動旅游、航空旅游、研學旅游等旅游精品項目。引進戰略投資者和投資經營主體,加快旅游資源整合重組和整體性開發,加大對閑置、低效旅游項目的盤活提升力度,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景區,提升旅游品質和競爭力。著力引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品牌酒店、特色民宿、旅行社、演藝等專業性旅游企業。
(二)落地布局
以仁懷市、習水縣、萬山區為重點,招引旅游企業大力發展工業旅游。以烏當區、劍河縣、息烽縣、石阡縣等為重點發展溫泉旅游。以平塘縣“中國天眼”為依托,積極發展天文研學游,打造“國際天文科普旅游帶”。依托雷山縣、丹寨縣、道真縣、務川縣等侗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游。以興義市、習水縣、桐梓縣、印江縣、大方縣、黔西市的森林康養、生態運動、中醫藥材等優質康養旅游資源,大力發展康養旅游、山地戶外休閑度假旅游。
(三)縣域指引
興義市:落實“文旅興州”戰略,全力推進萬峰林、馬嶺河峽谷國家5A級景區創建,打造特色精品景區。提升山地戶外運動品牌影響力,依托萬峰林、馬嶺河峽谷、萬峰湖等景區,差異化發展露營、野釣、攀巖、登山、滑翔傘、蹦極、騎行等山地特色戶外運動。培育一批重點體育旅游融合發展項目,開發避暑康養游、戶外運動游、民族文化體驗游、高山滑草游、暖冬水上運動游、教育研學游、鄉村體驗游等適應市場需求和消費升級的新業態,高質建設獨具特色的山地精品民宿,著力打造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旅游體驗區。
平塘縣:積極打造“國際天文科普旅游帶”,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逐步完善景區配套設施,提升重點景區運營管理水平,加快以天文科普研學旅游為核心的旅游產品體系打造,豐富旅游業態,做足“科普旅游+”文章,持續推進旅游產業化向縱深發展。大力推動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實現科普旅游與鄉村游的有效銜接。強化旅游招商,積極引入旅游經營企業,培育壯大一批旅游市場主體。提升“觀天探地世界唯一”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雷山縣:堅持生態立縣、文化興縣、旅游強縣、城鎮帶縣,加快打造大西江苗寨群景區、郎德苗寨國家旅游度假區、雷公山原生態苗族文化精品旅游區、南部農耕文化旅游帶等,完善高星級酒店、精品民宿等旅游配套,通過核心景區帶動形成全域旅游化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外知名苗族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依托西江景區客源市場,打造以銀飾、刺繡、蠟染為重點的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推動旅游景區銷售本地產品和旅游商品本地化。
荔波縣:深化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進一步突出小七孔景區的龍頭導入作用,完善大小七孔景區服務配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聚焦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成渝等客源市場,加強與毗鄰區域多層次全方位旅游合作,做優業態留住過夜游客。提質升級樟江風景名勝區、茂蘭景區等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引進一批優強企業提升旅游景區運營和管理,加快旅游商品開發,加快實現旅游產業化。
萬山區:積極推動旅游與工業融合,全面推動朱砂古鎮向5A景區升級,依托朱砂古鎮深入挖掘景區潛力,做大做強朱砂產業。以朱砂工藝品為重點,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旅游紀念品、朱砂壁畫、朱砂瓷器等多元化的旅游商品,打造國內知名的特色旅游商品制造基地和朱砂工旅一體化集聚區。支持朱砂工藝品制造商與高端研發設計機構建立戰略聯盟,加強研發設計,打造高端朱砂工藝品。
石阡縣:以建設“全國溫泉產業創新試驗區”為目標,全力推進石阡古溫泉國家旅游度假區、佛頂山溫泉小鎮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提質升級城南古泉療養院,推進仙人街、鴛鴦湖、佛頂山等景區提質升級,圍繞吃、住、游、行、購、娛,提升完善石阡溫泉文化旅游集聚區服務功能。利用民族文化和石阡地方特色資源,挖掘打造溫泉系列護膚產品、異型石材、非遺文化衍生品等旅游商品。
施秉縣:唱響“水墨云山,中國施秉”品牌,結合旅游資源稟賦,加快杉木河、陽河景區建設,開發特色鮮明的水上運動、漂流、觀光游船、民宿等項目。加強云臺山遺產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佛頂山、金鐘山、西華山等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力度,全面推動休閑度假、民俗體驗、鄉村體驗、康養健身等旅游業態發展。提升“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漂城”“國際慢城”“康養施秉”等旅游品牌的影響力。
桐梓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為抓手,圍繞“六大組團”產業集群,大力培育旅居新業態。加快推進南山國際文旅康養城、陽春康養城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渝南黔北最具品質的康養旅游勝地。全面建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桐梓段),打造中國西部紅色文化“研學旅”高地。
道真縣:深度挖掘仡佬文化、苗文化、土家文化、尹珍文化、竹文化、儺文化等民族民間文化精髓,以仡佬田園風光、仡佬建筑、仡佬人文活動等為載體,以健康膳食、中藥產業、避暑度假為支撐,開發一批觀光、運動、度假等康養旅游產品,重點打造仡山石海、天柱山康養小鎮,打造康養旅游體驗勝地。
習水縣:圍繞建設黔川渝結合部縣域“旅居中心”目標,推進鰼國文化園、中國習酒城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推動土城5A級景區創建,青杠坡戰斗遺址文化園4A級景區創建,加快赤水河紅軍大橋旅游綜合開發、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習水景區景點建設。加快鰼創區轉型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高品質高質量的旅游康養度假區。
鎮寧縣:以建設美麗鎮寧為抓手,加快發展全域旅游,打造黃果樹—龍宮融合發展核心樞紐。借力“黃果樹”“龍宮”旅游品牌,打造寧龍黃旅游經濟圈。改造提升高蕩景區、夜郎洞景區、紅旗湖景區,著力推動“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康養福地·瀑鄉安順”旅游品牌,因地制宜發展避暑度假、康體養生、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業態,打造全省旅游強縣。
關嶺縣:著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縣,強化三疊紀自然遺產、三國文化等獨特旅游資源包裝,優古生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支持花江大峽谷、九仙洞天、木城麗水、黃果樹奇遇嶺景區提檔升級。依托壩陵河大橋、關嶺花江大峽谷、黃果樹奇遇嶺,大力開發低空運動、休閑度假、賽事推廣、戶外探險等體育旅游項目。培育“研學旅行”“體育旅游”兩張文旅品牌,打造一批具有關嶺特色的文化、休閑、康養、戶外運動旅游產品,建設全國知名旅游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