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旅游業在“六穩”“六保”,構建“雙循環”新格局,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在加快復蘇旅游行業、紓解旅游業稅費、融資困難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文化旅游產業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拉動消費、穩增長、穩就業的主力軍。2019年,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旅游業遭受重創。2021年以來,因各地疫情反復和跨省游“熔斷機制”,旅游景區、旅行社等不斷關停重啟,反反復復,從業者信心不斷受到打擊。報復性消費反彈遲遲未出現。旅游業恢復態勢低于預期,國內旅游人次及收入大體回縮到2014年水平。
吳國平指出,近期公開數據顯示,30家文旅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整體有14家盈利,16家虧損,虧損占比超過50%。進一步深入分析,許多企業的收益正增長(以及部分企業的負增長)事實上要歸因于“非經常性損益”部分的變動,主營業務雖有好轉,但在經濟增益上的效果十分微弱。此外,一些中小微旅游企業生存更為困難。據企查查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超5.6萬家旅游相關企業歇業注銷。
吳國平介紹,鑒于旅游業存在的實際困難,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針對餐飲、零售、旅游、交通客運等特殊困難行業,在階段性稅收減免、部分社保費緩繳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進穩就業和消費恢復。2月18日,國家發改委、文旅部等十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43項具體政策措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餐飲、住宿、零售、旅游、客運等行業就業容量大、受疫情影響重,各項幫扶政策都要予以傾斜,支持這些行業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
吳國平認為,多項政策支持讓文旅行業在堅持、堅守的同時,進一步堅定了信心。但目前疫情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旅游業2022年遇到的實際困難或將不低于前兩年。
針對當前的旅游業疫情防控現狀,吳國平建議,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的基礎上,適時調整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的熔斷機制適用范圍,動態監管,由“跨省團隊游熔斷”調整為“跨市團隊游熔斷”,政策進一步下沉,疫情防控更加精準,營造有利于中遠程旅游消費的市場環境,持續釋放鼓勵出行、鼓勵消費的市場預期,加快旅游行業復蘇。
在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具體困難方面,吳國平建議,一是根據旅游大中型企業的復蘇情況,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更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延續2020年的稅收、人力等優惠減免政策;二是國家有關部門加快研究將旅游行業人工成本納入增值稅進項稅抵扣范圍,或以其他方式對實際發生的人工成本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三是市場信用評級機構延續2020年以來的信用等級評定支持力度,對疫情期間因外部不可抗力因素暫時遭受重大損失的企業,維持原有信用等級評定,幫助企業融資平衡穩定,渡過難關;四是進一步加大對旅游企業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避免出現限貸、抽貸、斷貸現象,同時,在旅游企業債券融資層面,申請增加專項旅游債用于旅游行業的資金周轉,或是疫情防控項下的一個子債券品種,并在全國金融機構和地方監管機構中加以推廣。
考慮到旅游業在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吳國平建議,從政策傾斜、資金扶持等方面,鼓勵優質文旅項目向農村、鄉鎮、縣城下沉,以旅游業強大的綜合帶動效應、輻射效應,拉動關聯產業,帶動家門口就業,持續穩定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