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西美食,廣州官方認證3個好去處。5月14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筑夢現代化·廣州‘進’行時”——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州市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工作情況及發展規劃。記者獲悉,廣州首批培育建設越秀北京路美食區、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天河珠江新城東南核心區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這3個集聚區共有餐飲門店2230家,其中國際餐飲超500家。
匯聚全市近三分之一精致餐飲
廣州具有深厚的美食文化積淀,“食在廣州”享譽海內外,并形成了以粵菜為先、海納百川、國際多元等特點。數據統計,2023年底全市有粵式餐飲門店超10萬家,其他地方特色菜類正餐門店3.5萬家;國際美食類門店2.1萬家,持續增長趨勢明顯。2023年,廣州市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達944.7億元,同比增長23.3%。
今年3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餐飲供給格局,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廣州市商務局一級調研員(市管)王小華表示,廣州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正是響應國家部委要求,把美食“串珠成鏈”,將餐飲進一步打造為城市消費名片的重要舉措。
王小華進一步介紹,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點商圈建設、現有商業業態基礎、差異化特色選擇、交通便利通達等因素,廣州從今年初開始,集中資源優先培育建設越秀北京路美食區、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天河珠江新城東南核心區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銜接城市發展規劃,沿珠江前航道打造一江兩岸美食長廊,構建餐飲消費地標。3個集聚區共有餐飲門店2230家,其中國際餐飲超500家,匯聚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米其林、黑珍珠等精致餐飲,是以餐飲為特色,集美食、購物、旅游、文化、商務、夜間經濟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街區?!拔磥恚覀冞€將因地制宜,在荔灣、番禺等地培育更多的美食集聚區。”王小華說。
3個美食集聚區將錯位發展
考慮到區位分布、現有產業特色、交通狀況等,廣州將推進各集聚區立足歷史底蘊、區域特色和產業優勢,實現錯位發展。越秀依托千年商街,突出粵菜特色,在越秀北京路美食區集中資源力量打造老字號美食集聚區、品質嶺南韻味區、國際夜嘆融合區;打造惠福品質美食花街帶、文明路美食文創帶、沿江路24小時國際美食品鑒帶。
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北至閱江路,南至雙塔路,東至華快干線,西至廣州大橋,占地面積約233.1公頃,將發揮城央和濱水優勢,突出國際、現代、年輕特色,形成水、陸、空(廣州塔)立體特色美食集聚。例如,修建黃埔涌步行橋,在步行橋廣場打造迷你展廳+咖啡廳等露天“美食+”多元功能空間;活化利用獵德大橋橋底空間,增設望江外擺平臺及休閑驛站,營造美食文化活動氛圍。
天河珠江新城東南核心區位于珠江新城商圈,東至馬場路、西至冼村路、北至金穗路、南至珠江,占地面積約2.24平方公里,是集美食、購物、文旅、商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街區,全市人均消費最高的餐廳一半以上在這個區域。將發揮外國使領館匯集的國際優勢,優先發展國際菜系和高端餐飲,提升國際消費中心核心承載區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也納入了首批羊城夜市先行區范圍內。在政策方面可以獲得載體建設、監管優化和活動組織等18條羊城夜市先行區政策措施的支持。在資源方面,廣州將引導融合金融機構、平臺企業、商圈載體、商貿企業、媒體機構等眾多市場主體的夜間經濟發展資源向3個美食集聚區傾斜,為餐飲消費拓展更多夜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