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興國縣是著名的蘇區模范縣、紅軍縣,也是中國烈士第一縣和載入史冊的將軍縣。歷史上的興國,曾經誕生出56名共和國開國將軍,群星耀眼、譽滿中華。而紅色資源承載著一個個閃光的歷史記憶,是重溫黨的輝煌歷程、傳播革命文化、培育家國情懷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與此同時,興國也曾是江西省25個貧困縣之一,受山多田少的地理條件所限,大部分耕地都是分散梯田,利用成本較高,導致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發展產業難度大。
如何讓紅色基因成為振興鄉村的“引擎”,成為當地政府不斷思考的課題。
2018年5月,碧桂園集團結對幫扶全國9省14縣,在興國縣委縣政府的指導與支持下,碧桂園興國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項目部宣告成立。2020年,興國縣已經全面脫貧。
近四年來,碧桂園集團立足當地的資源稟賦,依托集團產業優勢,不僅為興國縣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資金、技術、市場、合作渠道等各項支持,挖掘扶持了花卉苗木、優質水稻、蜂蜜等多種產業,并且依托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植根于傳統文化精神,以紅色旅游為基點,推動了多種業態的融合發展。
“用企業管理的理念來做鄉村振興。”碧桂園集團鄉村振興辦公室人士總結說。同時,根據興國紅色老區的特點,集團特別設立了紅軍子弟獎學金、光華助學金、結對幫扶村小學等教育幫扶項目,以紅色精神引領后人。
實踐證明,這些嘗試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廣泛認可和點贊。
紅色旅游 傳播革命文化
馮英是地道的興國人,也是興國縣茶園鄉紅色旅游專線的打造者。2018年3月,她從廣州回到家鄉,站在秀麗的十八排山峰之上,再次被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紅色文化打動了。
所謂的“十八排”,指的是一座位于泰和、興國兩縣交界處的連綿起伏的山峰。這里面積大約3平方公里,海拔1176米,因上山須經過十八個橫排而得名,山峰的北側為泰和縣水槎鄉,南側為興國縣茶園鄉,登上十八排,興泰兩縣躍然可見,這里森林覆蓋率達95%,有“天然氧吧”之稱。
江西省重點工程山地風電“能源谷”項目,也建在十八排的山脊上。不難想象,當項目完全建成后,十八排將成為集高山草甸風光、紅色文化、風車景觀于一體的旅游新去處。
思及種種,馮英暗暗下決心,要讓風光秀麗、歷史悠久的茶園十八排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為了深入挖掘當地的旅游資源,馮英前后50多次來到茶園鄉,組織了十數撥考察團,多次邀請全國攝影師深入當地采風創作,精心規劃多條旅游線路。2019年8月,人民網首頁專欄刊發了攝影師在十八排拍攝的組圖。
最終,馮英團隊的努力贏得了茶園鄉政府和碧桂園集團的大力支持。2019年,碧桂園集團在興國縣開展“星火計劃系列游學活動”,聯合馮英團隊組織了共十三批次280余人的碧桂園員工、業主、合作單位人員走進興國。大家登上十八排,通過“走紅色線路、聽特色黨課、訪鄉村農戶、購農特產品”,消費金額達到數十萬,讓村戶吃上了“旅游飯”。
尤其是,當地的農家土蜂蜜一下子就成了“香餑餑”,直接售出數百斤。“謝謝你們,本來因為高速修路,我還打算一斤一斤帶到街上去賣,現在一下賣掉這么多,還是直接上門來收,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好事。這讓我繼續專心養蜂的信心更加堅定。”張瑞樣開心地說,僅每年10月的紅色旅游季,張瑞樣就能售出數千斤蜂蜜,增收超過三萬元。
近期,馮英團隊又緊跟時代,連續組織了十八排露營、十八排越野等活動,接待了數十個團近千人次,隨著游客的增多,當地鄉土特產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培養了一批農特產生產銷售大戶。實踐證明,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紅色旅游完全可以細分出多種關聯產業,如滿足住宿需求的民宿、滿足飲食需求的小吃街和農家樂等,從而帶動旅游產業鏈的各個節點業態實現共同繁榮。
教育傳承 弘揚革命精神
作為典型的“兩紅”(鄉退伍老紅軍、紅軍失散人員)后代,姚良涵現在不得不變身為超級奶爸,就為了把“四朵金花”撫養長大。
姚良涵生長在興國縣崇賢鄉北勝村,他的太爺爺姚士龍從1929年開始參加革命,曾經是紅三軍團的排長。不幸的是,姚良涵的妻子早年病故,家中四個女娃都由他一手帶大。“既當爸又當媽,生活確實不容易,但好在四個孩子孝順爭氣,學習成績也好,培養好她們,就是我的希望,她們就是我們的四朵金花。”姚良涵說。
在姚良涵的心里,讀書是農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她們雖然是女孩子,但也要堅持讀下去,誰說女子不如男呢?今年他家中的“四朵金花”,分別就讀二、四、六年級,最小的仍在念幼兒園。水電安裝的工作每月能給姚良涵帶來2000元左右的收入,要供四個孩子讀書,家庭經濟非常緊張。
在了解情況后,碧桂園興國縣鄉村振興項目組決定對姚良涵進行幫扶,2018年開始為每位小孩發放助學金1000元,2019年姚良涵長女姚欣欣獲得紅軍子弟獎學金二等獎3000元,同時其他三位女孩獲得助學金4000元,這種資助一直延續到今年。
“孩子們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加上來有一萬多元,幾乎是我一年的收入了。戰爭年代,我的父輩是紅軍,在如今越發強大的中國,我希望四朵金花也成長為新時代的國家建設接班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姚良涵感動地說。
2019年4月,碧桂園集團向興國縣捐贈資金,用于支持當地教育事業發展,設立“碧桂園紅軍子弟獎學金”,每年都有75名學生獲得資助,金額在2000元至8000元之間。
比如,正值花季的謝桂英為了緩解家中的經濟壓力,幫助照顧弟弟妹妹和母親,不得不選擇輟學,擔當起家里“小媽媽”的角色。“輟學的那些年,桂英在忙完家里的家務農活之后,總喜歡去學校附近轉。我知道她想上學,但是我們沒辦法,家里太窮了,供不起她讀書。”謝桂英的父親說。
針對此種情況,碧桂園幫扶團隊將謝桂英列入紅軍子弟獎學金的評選名單里,使得這個成績優秀的姑娘在2018年后每年均可獲得助學款項。目前,謝桂英已經考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傳承紅色基因,率先振興鄉村,江西興國正走出一條革命老區的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