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門上的對聯還是簇新的,地上鞭炮的紙屑并沒打掃干凈,家里的親友還沒來得及走完,不遠處的村莊響起陣陣的鞭炮聲,很可能是哪個人家趁著年的喜氣辦喜事呢,原來,年味還在淡淡地散發著。
但時光的列車,不會等的。“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今天姍姍來了。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站。你到田野上走走,盡管是春天,但田野依然保持它的原色,看不到一點綠的蹤跡;風還是硬的,冷嗖嗖地刮著,沒有“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愜意。其實,冬天和春天并沒有明顯的柵欄分割,初春的日子,還沒來得及與冬天的冰冷和孤寂作別,怎么可能一夜之間,就有了唐詩宋詞里春天的詩意婉約?
但春天的確來了。東風吹散梅梢雪,一點點地把冬天的寒意送走,又一點點地挽回春天的萌動,陽光和水都是新生的,即便料峭春寒,終歸是和風暖陽的伏筆了。
春到人間,植物是最早感知的。“笑指溪邊深竹里,東風已綻一枝花。”梅花經過冰雪的浸潤,雪白里透著紅暈,柳樹上朦朦朧朧罩著一層鵝黃嫩芽,迎春花枝條上的花骨朵兒,那些叫不上名字的一棵棵小小的芽、嫩嫩的綠,都傳遞著春天的訊息。
春到人間,不僅是植物,萬物都蘇醒并復活了。鳥兒的聲音一再從遠處傳來,莫非是為了叫醒柳葉或是桃花、杏花?原野正在解凍,漸漸地柔和起來,如果你俯下身來用心靜靜去聽,一定會隱隱地感覺到草根抽芽、蛙蟲翻身的聲音。
立春,撩起了一年四季的蓋頭。
二
不知哪位哲人說過,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早春時節,一切開始了忙碌。
陸游的詩寫得好:“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莊戶人,過年歇幾天,伸了幾個懶腰,現在習慣性地坐不住了,即便是雨雪天,也不會在家閑著。用我媽話說:“不干活,渾身都不自在。”
春天,是循序漸進到來的。趁還沒到“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大忙季節,趕緊干些應時應季的活吧。比如,挑塘坭。塘泥是最好的農家肥了,一冬一春,挑塘泥是主要的農事之一,我從小干過。冬春季,把塘水抽干,把塘泥一擔擔地挑出來,放到油菜地和麥田里攤開。其實挑塘泥的農活并不苦,但,寒冬和初春的天氣很冷,污泥從塘里到田頭,一擔擔,一趟趟,哪擔不用力?哪趟能歇得?一天下來,外面的衣服沾滿了污泥,里面的襯衫襯褲已經汗濕,腳下打了補丁的膠鞋早就浸了水……但莊戶人想到清澈的池塘,想到茁壯的莊稼,再回味剛過完的年,心里樂滋滋的。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繁華,第一個訊息就傳遞到小鎮上。這不,小鎮上雖沒有臘月的熱鬧和擁擠,但行人的步伐明顯快了許多。逢集時,豬行里買豬的賣豬的人真不少,內行的莊戶人看準了哪只小豬崽,會立即下手,生怕被別人搶去;炕坊的雞蛋鴨蛋已經下炕了,過不了多久,一批批小精靈們,將從這里“飛”入尋常百姓家;油坊的油榨已經開榨,一聲聲沉重的撞擊聲,好像是莊戶人期盼著好日子的鏗鏘有力的春天宣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耕種是有時節的,小農機廠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原來是準備春耕春種的信號了——春耕春種,農具準備怎能不早點?怎敢有絲毫馬虎?
學校當然快開學了。那年代,我們鄉下的小孩子玩心太重,比起陸放翁“青燈有味似兒時。”小時候讀書的刻苦,簡直有云泥之別。開學了,頭都大了,書包皺巴巴的好不容易找到,寒假作業才寫了一兩張,想補,老師寒假作業布置的內容也不知道放哪去了,唉,等著站黑板吧,也不是我一個,更不是第一次……
三
加繆說:“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現在,春天來了,我們趕緊出發。
出發,我們懂得時間的珍貴。《千字文》寫道:“尺璧非寶,寸陰是競。”海明威說:“人生不是和金錢做交易,而是用時間做交易。”惜時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就是不負光陰。時間是冷漠的也是公平的。春天來了,我們只有快點,更快點,只有這樣,把自己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別人喝咖啡聽音樂的時間都用上,這就是對自己生命的態度,也是取勝的密碼。
出發,我們需要調適心態。詩人里爾克說:“爭取內心的純粹。”純粹,心理上的韌性至關重要。條件差些沒關系,“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古代前賢們干大事情有幾個不是“容膝即安”?比起陶淵明,比起朱熹,我們有什么不滿足?困難多些是自然的,干事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境地怎么可能常常有?村上春樹講:“苦難是花開的伏筆”,況且困難又能怎樣?縱然在世間的泥潭再滾過一遭,縱然被社會的煙火嗆出了眼淚,想想三年疫情,想想干事創業的一路不易,我們必須硬接著,否則,用陀思妥耶夫斯基話說:“我是否對得起那些我曾經受過的苦難。”
岀發,我們當然不忘準備。干事情,哪能不具備硬實力?無人問津可以,但技不如人不行。記得有人曾說過,一只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她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你若有了硬實力,就好像有了強健的翅膀,遇上了再強的對手,再大的困難,你還會怕嗎?你還愁飛不出困境?
早些時候,讀過白樺一首叫《船》的詩:“只要我還有一根完整的龍骨,絕不駛進避風的港灣;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讓勇敢來決定道路的寬窄、長短。”忽然間,又想起辛棄疾的兩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外面寒冷依舊是寒冷甚至有冰有雪,但我們血管里的血早就奔騰了!
朱熹《春日》詩云:“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春天從今天才剛剛開始,肯定不是“一時”新,而是天天新,時時新。
今年的立春,恰巧第二天就是元宵節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切都剛剛好,一切將更加好,這才是這個春天應有的模樣!
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