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宠》作者:时衿,一个色的导航,视频免费视频,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不卡

度假趣

掃一掃關注

《江蘇文庫·書目編》——收集古籍書目25萬多條,刷新紀錄

   2023-01-04 中國江蘇網4890
導讀

目錄,是獲取有效知識和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我國是目錄學起源很早的國家。《江蘇文庫·書目編》盡量收齊江蘇地區現存的印刻于1912年前的所有古籍,這是梳理江蘇古代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研究者在書山上架

目錄,是獲取有效知識和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我國是目錄學起源很早的國家。《江蘇文庫·書目編》盡量收齊江蘇地區現存的印刻于1912年前的所有古籍,這是梳理江蘇古代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研究者在書山上架起一條條通衢大道。《書目編》進程如何?記者采訪了《書目編》主編及編纂團隊。

江蘇歷史上系統性最強的古籍目錄整理

《江蘇文庫·書目編》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脈編輯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姜小青,南京圖書館名譽館長、江蘇省政府參事徐小躍擔任主編,《書目編》中的《江蘇藝文志》《江蘇地方文獻志》由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員江慶柏老師主編,《書目編》中的《典藏志》由徐小躍,南京圖書館副館長、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全勤主編。

江蘇公藏機構一共有多少古籍文獻?分布在何處?徐小躍表示,據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前期調研,全省現有古籍450多萬冊,分布在150多家單位。其中420萬冊古籍收藏在省內21家圖書館、博物館,30萬冊古籍分布在其他100多家收藏單位,全省入選全國珍貴古籍名錄的善本數量達全國總量十分之一。可以說,江蘇存藏古籍分布之廣、數量之多、內容之豐、規模之大、關聯之密,在全國均屬于前列。但也正是由于情況復雜、工作艱巨,因此江蘇歷史上雖然開展典籍書目研究較早,但沒有形成經過系統整理的總書目。此次在“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項目中,南京圖書館(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承擔《書目編·典藏志》的編纂,主要任務就是全面收集整理江蘇省內公藏機構古籍存藏情況,通過系統收集著錄,分類排序,形成全省古籍目錄成果。這也是江蘇歷史上首次開展的系統性最強、范圍最廣、程度最深的古籍存藏調研和目錄整理工作。

《書目編·典藏志》有哪些特點呢?全勤告訴記者,一是體現在內容體系上。收集全省古籍書目總量25萬多條,刷新了有據可依的江蘇省古籍書目紀錄,填補了江蘇此項研究的空白。二是體現在研究方式上。此前的古籍書目研究,多依賴于前人編撰的書目成果,在版本鑒定的準確性、資源收藏的完整性上有所欠缺。《書目編》突破了“從書目到書目”的研究方式,以古籍實體書為依托,每一條書目都對應一部江蘇現存古籍實體,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書目編最終成果的真實。三是體現在工作機制上。南京圖書館依托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打破行業壁壘,協調全省古籍收藏單位的藏書資源,從而實現《書目編》“全”的重要特點。四是體現在持續影響上。原始文獻是學術研究的重要依據,分藏于全省各地、各收藏單位的古籍,通過《書目編》的系統著錄形成全省古籍典藏的信息資源庫,開展江蘇地方文化研究,可檢索搜尋相應領域的各類原始文獻,將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真實客觀的史料支持。

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陳立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南京圖書館就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古籍普查家底調研。《書目編》啟動后,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協調全省古籍收藏單位,300多位古籍工作人員共同參與了《書目編》工作。

全省25萬條數據就代表25萬部古籍

“一條數據就代表一部書,僅南圖就有8萬多條數據,全省25萬條數據就是25萬部書。有時看起來似乎一樣的兩部書,為查證各自的版本源流,就需要耗時一整天。很多書我們沒法看到實物,而基層很多一線單位專業人員不足,因此上報的數據,我們都要開展多次的審核工作。”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周蓉說。

古籍分類,傳統目錄學一般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也叫“四分法”。《書目編》增加了叢書和新學兩個大類,一共六大類,同時每一類又包括不同的類屬,如“史部”,又分為正史、別史、政書、地理、金石等等,而每一個類屬下面還會繼續進行細化,如“地理類”,還細分為“方志之屬”“專志之屬”“雜志之屬”……劃分的層級最多可達到四到五個層級。

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編目組的沈雨潔參與了泰州圖書館所藏古籍書目的分類,后又負責“新學”這一部類的細分工作。“新學”是相對于中國傳統的“舊學”而言的。通過“新學”部,可以了解到清末民國初年中西交融的圖書出版特征和近代中國新舊思想之間的交織激蕩。“在書目分類上,很容易出現分類不準確或者同一部書被分在不同的部類中的情況,因此需要了解每部書的內容。”沈雨潔還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素隱書屋于1899年出版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有的著錄為“(法國)小仲馬撰,林紓譯”,有的則著錄為“(法國)小仲馬撰,曉齋主人述,林紓譯”。根據書前的小引,可以了解到小說為小仲馬原著,后經由曉齋主人口頭譯述成中文,再由冷紅生筆錄成書。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可以確認曉齋主人和冷紅生分別為王壽昌和林紓的號和別署。因此這部書的著者項應統一為“(法國)小仲馬撰,王壽昌述,林紓譯”。

數字人文技術讓古籍“活”起來

據江慶柏介紹,《江蘇藝文志》28冊和《江蘇地方文獻志》9冊是《書目編》的另一組成部分,都已出版。《江蘇藝文志》著錄上古至清末及部分生于晚清而于1949年9月30日之前去世的江蘇籍作者著作,酌收外省流寓并定居于江蘇的作者著作。《江蘇地方文獻志》是指內容專門記述江蘇的著作。它們從一個角度顯示了江蘇的文化生態。

此次《江蘇藝文志》編纂不僅摸清了江蘇“文”(書)與“獻”(人)的家底,還增補了大量資料。“以《藝文志》人物生平為例,我們對方志、別集、總集、家譜、傳記、墓志、登科錄、朱卷、官員履歷等資料都進行了翻找。特別是家譜,舊志利用不多,我們這次查找了上百種,補足了很多作者的生卒年,使得作者的排序更為合理。我們甚至從《江陰顧氏宗譜》發現了一代大儒顧炎武的譜系,從安徽《蕭江家乘》中找到了清末維新先鋒江標的家世,這都是以前研究者沒有注意到的。”蘇州圖書館研究員卿朝暉說。

《書目編》未來有怎樣的目標?全勤告訴記者:“我們想將包括大數據、知識圖譜、可視化系統在內的數字人文技術,運用到《書目編》當中。比如,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比較全面地反映江蘇各地古籍收藏情況,包含古籍的朝代、古籍的版本等;可以利用知識圖譜相關的技術,展現人與書、書與書、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一個可視化的圖譜,使公眾進一步了解江蘇古籍的收藏情況、江蘇古籍中人和書的故事,讓古籍里的文字真正地‘活’起來。”



 
(文/小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評論 0
0相關評論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cdaodi.com/news/show-97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c)2021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怀仁县| 辽宁省| 梁河县| 平顶山市| 和静县| 册亨县| 时尚| 彰武县| 文水县| 武宁县| 新蔡县| 芜湖县| 泰顺县| 龙海市| 宁德市| 房山区| 镇雄县| 广州市| 广饶县| 武安市| 广河县| 罗甸县| 湖北省| 崇义县| 蚌埠市| 桑日县| 徐闻县| 平阳县| 尼玛县| 龙川县| 汪清县| 乐山市| 多伦县| 洛浦县| 商城县| 玉屏| 宁南县| 阜宁县| 皮山县|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