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據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非遺保護事業出現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進入系統性保護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茶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在浙江杭州考察時觀看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鼓勵大家把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在致信祝賀首個“國際茶日”時指出,中國愿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鑒,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本次申報工作參與單位涉及15個省(區、市)的4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同時,種茶、制茶、飲茶等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被各地區各民族廣泛享用,海內外中華兒女都是茶文化的傳承者,通過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中國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江蘇參與此次聯合申報的三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分別為碧螺春制作技藝、雨花茶制作技藝和富春茶點制作技藝。
蘇州碧螺春制作技藝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何山嘗春茗?何處弄春泉?”蘇州市吳中區位于太湖之濱,境內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是歷史名茶洞庭山碧螺春的原產地。
“誰摘碧天色,點人小龍團。太湖萬頃水,渲染幾經年?!倍赐ド奖搪荽翰枵迷纭⒉傻媚邸脙?,每500克特級茶有7萬多個芽頭,為全國名茶之最。
“已知焙制傳三地,喜得偷揚到上京?!倍赐ド奖搪荽翰璨捎眉兪止こ粗?,“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包括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全部在一鍋內完成,根據葉質、鍋溫等靈活轉換,全程約為四十分鐘左右。
1907年,江南植茶公所在南京創辦,這標志著中國近現代茶業科技的開端與發軔,也成為現代雨花茶之源。1959年,“雨花茶”正式定名。2021年,雨花茶制作技藝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雨花茶制作技藝包括采摘、攤放、殺青、揉捻、整形干燥、精制、烘焙等工序,傳承至今已有六代。主要特征為獨創的搓條抓條、精制篩分、烘焙。
獨特的制作技藝,讓雨花茶具有了緊細圓直、鋒苗挺秀的松針外形,以及香氣高雅、滋味鮮醇的內在品質。
優質的雨花茶,還需要通過精妙的沖泡技法來展現,雨花茶沖泡飲用和日常茶俗與婚嫁祭祀禮俗相結合,就形成了雨花茶飲茶禮俗,成為南京這座文質彬彬、兼容并蓄的名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美食之都”“淮揚菜之鄉”揚州,孕育了獨具特色的富春茶點制作技藝,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富春茶點的當家花旦,當屬“魁龍珠”??堉橛谜憬埦不湛樇由细淮夯▓@自家種植的珠蘭,由茶藝師精心窨制而成。龍井透得是味;魁針襯的是勁,湯色黃亮;珠蘭顯得幽香,色香味濃郁芬馥,泡上“天下第一水”揚子江水,謂之“一壺水煮三省茶”。色澤清澈,清香四溢,味淳綿和,經久耐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為之題詞:兩代名廚四季宴,一江春水三省茶。
好茶配好點,富春茶點乃淮揚細點之正宗代表,它選料講究,四季有別,制作精細,造型美觀,餡心多樣,甜咸有度,風味佳美。點心品種有青菜包、鮮肉包、豆沙包、干菜包、三丁包、豆腐皮包、五丁包、翡翠燒賣等等。筵席點心有雙麻酥餅、宣化酥、動物船點、瓜果粉點、各式糕團等。此外,還有隨季節上市的蟹黃包、野鴨菜包、薺菜包、雪菜包、冬瓜燒賣等,時鮮味美,蔚為大觀。
來自江浙皖三地的拼配茶傳奇“魁龍珠”,琳瑯大觀的各色茶點,都與大運河水息息相關,見證了大運河這條“美麗中軸”帶來的文化交流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