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丕創同志在市第七次黨代會上作的報告,為推動全市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基層文博工作者,我感到很激動、很振奮。”8月27日,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市博物館館長何守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報告中提出,要豐富發展防城港紅色文化、邊疆文化、海洋文化,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這必將讓我市的文博事業發展更有動力、更有底氣。
何守強說,在過去五年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全市文博事業快速發展,防城港市博物館等一批文化場館建成開放,多項工作實現“零突破”和新跨越。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弱,我市文博事業發展仍有諸多亟需補齊的短板,尤其是本土歷史遺跡未能充分挖掘、保護、展示、傳播,未能充分彰顯出我市豐富而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
何守強對未來五年我市文博事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他說,下一步,市博物館將以國家及自治區推動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以潭蓬運河、皇帝溝運河、皇城坳遺址、洲尾貿易場等防城港“海上絲綢之路”遺跡的保護與研究為切入點,通過考古調查、資料整理研究等方式,逐步梳理自漢代起,歷經唐宋至明清多個時期的防城港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脈絡。同時,通過對貝丘遺址、革命斗爭、港口建設等重要歷史節點進行梳理,還原這片土地上跨越數千年的歷史。
何守強說,未來市博物館將加強考古調查研究,豐富歷史文化展覽形式,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更好地展示防城港歷史文化,讓更多的群眾認識并愛上防城港歷史文化,在增強群眾對文化的認知認同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