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日前公布首批江蘇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名單,南京市秦淮區等16家單位入選。這是江蘇在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為全國文游產業融合發展貢獻“江蘇經驗”。
起步早。江蘇2021年在全省遴選出24家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早研究、早部署、早推進,有力促動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走上快車道。標準高。江蘇組織專家、學者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深入研究、論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為文旅產業發展引航定向。特色足。經過一年時間的推進打磨,各示范區建設單位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符合當地實際、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文旅產業融合模式不斷涌現。
南京市秦淮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滿帆前行
南京市秦淮區人文薈萃,文化旅游資源富集,在全市率先啟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聚焦旅游景區、歷史街區、產業園區“三區協同”,按照“融合+”思路,在新街口、夫子廟等商業街區增加藝術館、博物館等特色文化空間和文化消費活動,聚焦新場景打造,形成了“夜享秦淮”產品體系,聚焦文旅融合項目建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滿帆前行。
南京市玄武區:用優質的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南京市玄武區山水城林薈萃,文商旅資源密集,長江路創成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策劃森林音樂節等體驗型產品,培育數字文化企業,開發經典系時尚風光游、探秘科普系教育游等多樣化休閑游學路線。組建文旅聯盟,180多家“文旅商”形成合力、抱團發展。推出“鐘山計劃”,實施“紫金山?鳳棲玄武”英才計劃,提供超百億文旅項目信貸支持,以更優質的營商環境為產業主體發展保駕護航。
無錫市梁溪區:彰顯“水”和“文化”鮮明特質
梁溪區是無錫市的中心城區,資源集聚,A級景區眾多,具備極高觀光游覽和休閑度假價值,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推出多種精品文化旅游線路,彰顯“水”和“文化”鮮明特質,大力推進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培育“科技+”文旅新業態。運營有序,管理規范,構建多部門聯動市場監管體系,建設成效廣受贊譽。
無錫市濱湖區:“靚麗太湖灣 活力科創帶”
無錫市濱湖區以打造“顏值”“氣質”雙在線的“靚麗太湖灣、活力科創帶”為抓手,實施融合創新工程建設,打造無錫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無錫影都省級電影產業創新實驗區、拈花灣省級特色小鎮等文商旅產業集聚區。未來,濱湖區將以“五大文化”為核心,著力塑造濱湖獨特的“文化旅游IP”,致力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徐州大龍湖旅游度假區:帶動文旅扶貧產業發展壯大
徐州大龍湖旅游度假區將文旅融合作為促進城市更新、產業轉型和富民強區的重要突破口,大力鼓勵轄區企業主動對接文旅產業,持續舉辦文旅消費季系列活動,“國潮漢風箏情燃放”大龍湖風箏節暨文體旅產業博覽會入選江蘇文旅消費熱力榜“文旅消費優秀案例”。通過創建形成以景區景點帶動周邊人員就業,以多種創業就業的方式有效帶動一批文旅扶貧產業發展壯大,文旅扶貧富民效應得到充分釋放。
溧陽市:“龍頭驅動 全域一體”
溧陽將自然生態、地域文化融入旅游場景,創新品質化文旅產品供給,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健全智慧化文旅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創新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區域文旅協同發展新局面。2020年高標準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走出了一條以“龍頭驅動、全域一體”為特征的“生態型”文旅產業發展之路,樹立長三角區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典范。
蘇州市姑蘇區:打造文旅融合發展“姑蘇樣板”
文化是姑蘇古城最鮮明的底色,姑蘇區深挖傳統文化內涵,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產業升級、古城旅游等元素有機串聯,進一步提升“蘇式生活典范”的顯示度和美譽度。昆曲《浮生六記》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與世界文化遺產滄浪亭園林景觀“雙遺聯袂”完美融合,“何以入姑蘇-—我的蘇式生活之旅消費季”系列活動提升了蘇式文旅融合影響力。
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構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主陣地
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是全國首批1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一,資源要素健全,生態優勢突出,人文底蘊深厚,產業基礎扎實。2021年,度假區實現旅游目的地接待人數1090萬人次,完成旅游總收入168億元。太湖灣總部經濟園等載體成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主陣地,百度、京東等一批有顯示度、影響力的重大項目落戶度假區。
南通市崇川區:“景城一體”總引領,“培特育新”深融合
崇川區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培育打造,以“景城一體”為引領,著力“培特育新”深化文旅融合,建設高標準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圍繞狼山、濠河和張謇“一山一水一人”,推進游線組合優化,開辟特色文旅融合專線,營造融合新場景,打造融合新品牌。
連云港市連云區:高品質打造“江蘇山海大公園”
連云區以文旅融合為主線,推進文旅產業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推動山海文化生態保護和旅游業融合發展,高品質打造“江蘇山海大公園”。注重規劃戰略引領,延伸融合產業鏈條,開發一批山海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項目。截至2021年底,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0億元,對區域GDP貢獻率提升至11.3%,對區域就業貢獻率提升至23.5%。
淮安清江浦區:運河為底色 產業作畫筆
清江浦區是淮安主城核心區,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推動產業轉型、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聚焦大運河文化帶“百里畫廊”標志性區域,打造運河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新高地,以“三城聯動,一線五點”的總體布局來繪就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壯美畫卷,實現了文旅產業高位、高質發展。
建湖九龍口旅游度假區淮劇小鎮:“戲在村里、村在戲里”
九龍口作為建湖文旅的龍頭,在淮劇小鎮植入建湖特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淮劇、雜技元素,打造江淮生態經濟區、文旅融合示范高地。淮劇小鎮以淮劇文化為主題,立足沙莊古村自然稟賦,充分彰顯原古村地貌特色,還原國家文華大獎獲獎劇目《小鎮》戲中場景,體現出“戲在村里、村在戲里”的愜意與美好。
高郵市:打造大運河文旅產業軸
高郵市整合區域資源,完善配套體系,優化工作機制,全面推進文旅產業全領域、全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大運河文旅產業軸,統籌推進各類項目建設。豐富旅游新內涵,發展旅游新產品,將獨具高郵特色的美食、美景、美文,名城、名人、名事等融入景區景點中。
句容市:文旅產業融合業態豐富
紅色文旅名氣響,形成“鐵軍東進戰地,茅山紅色傳承”紅色旅游品牌;綠色農旅效益好,鄉村旅游年游客接待量占全市接待量的半壁江山;康養文旅產業強,圍繞健康旅游主題,引進重點項目,健全產業鏈;公共文化轉換高,公共文化設施和文藝精品的旅游屬性強化,2022年上半年吸引游客超百萬。
興化市:集中發力。能融盡融
“水潤興化,如詩如畫”,興化精心打造文旅產業品牌,開發特色鮮明的文旅融合重大項目,在文旅項目打造、文旅消費圈層建設、文旅商品線路研發等方面集中發力、能融盡融,市場規模品質同步提升,呈現出持續、健康、跨越式的發展局面。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興化接待游客總數達45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億元。
宿遷市湖濱新區:高顏值打造濱湖生態新城區
宿遷市湖濱新區位于宿遷市中心城區北部,形成以文旅產業為引領,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是宿遷中心城市最具文旅特色的功能板塊。湖濱新區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大數據、職業教育、現代水產等特色產業,高顏值打造濱湖生態新城區,駱馬湖國際沙雕節等節慶賽事活動已成為湖濱新區對外宣傳品牌和重要的文旅融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