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是人民欣賞藝術精品、感受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江蘇積極推進小劇場規范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江蘇省示范小劇場和小劇場精品劇目認定工作,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讓遍布全省城鄉的小劇場成為為民、利民、樂民的文化空間,推動更多精品劇目來到群眾身邊。近日,江蘇第二批10個示范小劇場和10個小劇場精品劇目正式公布。
中國昆曲劇院
位于蘇州姑蘇區平門校場橋路9號,座席數386。設有現代化小劇場和古色古香的廳堂2個演出廳,是昆曲傳承成果綜合展示場所和演出推廣重要平臺。
秦淮·非遺館小劇場空間
位于南京夫子廟鈔庫街21號,座席數420。館內建有多處小劇場空間,重點開發相聲、評話、白局、古琴等“本土”演藝品牌。
南通開發區能達劇院
位于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碧桂園路9號,座席數492。是開發區首座集演出、會議、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高品質小型多用途劇場,常年開展戲劇節、演出季、文化周等品牌演出活動。
雨花劇院
位于南京雨花臺區雨花西路9號,座席數486。依托雨花臺烈士陵園,采用“實地參觀—沉浸觀演—深入研學”的新型紅色藝術教育模式,致力打造全國紅色劇目匯演基地。
國潮漢風·鼓樓區文化館小劇場
位于徐州鼓樓區府學路,座席數120。是以舉辦多元化的綜合性文藝晚會、戲劇戲曲表演和歌舞器樂演出為主的多功能場館,成為當地重要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昆山昆曲茶社
位于蘇州昆山高新區大漁灣,座席數60。茶社每周上演昆曲、評彈、昆山民間文藝演出等,以昆曲與茶文化為底蘊,是一個曲韻書香、茶藝蘇味兼備的昆曲文化體驗場所。
西津音樂廳實驗劇場
位于鎮江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東側,座席數108。劇場集綜合演藝、藝術展示、活動舉辦于一體,建筑設計結合了西津渡和周邊民國時期建筑風格。
登瀛老茶館
位于鹽城瀆上·老西門街區,座席數160。茶館每天舉行惠民演出,是淮劇票友交流、文化惠民的主要舞臺,淮劇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
連云港市文化館藝術劇院
位于連云港海州區朝陽中路60號,座席數450。是全市唯一公益性專業劇場,被評為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興化市文化館小劇場
位于泰州興化市九頃北路2號,座席數238。是一個為文藝演出、中小會議而建造的專業劇場,為廣大群眾提供就近、方便、公益的藝術普及活動。
昆劇園林實景版《游園驚夢》
講述麗娘后花園賞春回房后,夢中與一書生在牡丹亭繾綣纏綿的浪漫故事。劇目在有百年歷史的蘇州昆劇傳習所上演,結合現代舞美、燈光、音樂,觀眾在沉浸觀演中感受昆曲極致美感。
中篇評彈《錢學森》
通過《寒風》、《破陣》、《長嘯》三個回目,對錢學森一生事跡進行精煉,勾勒出新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偉大、樸實、愛國的光輝形象,展示出中國優秀知識分子胸懷天下,以振興民族和國家為己任的擔當。
話劇《長江路·代號1800》
以上世紀四十年代南京市民生活為歷史背景,通過挖掘長江路歷史,呈現一段發生在長江路上波譎云詭的諜戰故事,充分彰顯南京人民舍小為大、無畏生死、保家衛國的家國情懷。
話劇《槑好時光》
以南京為背景,通過平凡小人物和日常生活來表現南京的風土人情。阿槑生日將至,收到女朋友分手信、公司遣散費,萬念俱灰的他感覺世界末日降臨,突然一道強光閃過,當睜開眼睛時,卻發現已置身九十年代!于是阿槑邁開腳步,朝著兒時記憶中的巷子走去……
沉浸式話劇《織夢運河》
以國家工業遺產常州恒源暢廠的歷史故事為背景,以常州工商業發展的典型人物為主線,融入運河市井文化、老城廂文化和紅色文化,展示百年工商對常州的影響、對青年成長的影響。
話劇《生活在天上》
根據畢飛宇兩部短篇小說改編,圍繞三個迥異的都市家庭展開,用詩意的舞臺打破時空局限,討論社會群體的另一面。
沉浸式話劇《代號1921》
講述1927-1949年監獄中,以學生、軍人、學者等不同群體為原型的雨花英烈身陷囹圄,仍然堅貞不屈的動人故事。劇目打破鏡框式觀演,高仿真還原真實情境,觀眾穿梭在多維立體場景中,實現與專業演員近距離互動。
昆曲《乘月》
以唐詩《春江花月夜》為核心,首次以昆曲曲牌聯套的形式演繹唐詩浩渺深邃的境界,以現代的新觀念激活昆曲傳統,以傳統的創作方式拓展昆曲藝術邊界。
淮劇《老荊樹下》
根據吳興人《醴泉寺》改編而成,通過神話的寫法,講述一個有溫度、接地氣的故事,道出范仲淹永葆為官者清正廉潔、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和情系百姓的初心本色。
兒童歌舞劇《恐龍的寶藏》
通過敘述恐龍三兄妹的探險之旅,傳達了“最珍貴的寶藏”不是物質財富的占有,而是不離不棄的愛的相知相守的美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