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恩施市舉辦的首屆“恩施幺妹兒”評選活動中獲得前12強的選手,正在恩施各景區進行文化旅游宣傳片的拍攝,她們將作為恩施市文化旅游形象大使推介恩施旅游。“恩施幺妹兒”是一個智慧旅游平臺,建好用好這一平臺服務“大旅游”建設,做到“一部手機游恩施”,是做大旅游的探索與嘗試。
精彩不止于此。“恩施幺妹兒”之所以有底氣,還在于恩施旅游有了飛躍發展。我州“農旅”“體旅”正在深度融合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旅游、休閑旅游、體育旅游不斷升溫。在“旅游+”“+旅游”的背景下,恩施旅游穩步向全域、全季、全業態邁進,新的旅游場景不斷激發消費潛力。同時,各地大力推動旅游向文化、體育、農業、康養產業等領域跨界融合,延伸產業鏈,多措并舉加快旅游消費升級,提高旅游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當人人都可去旅游,拿什么來回應大眾對“詩和遠方”的新期待?恩施所做的這一切,為推進大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
獨特的綠色生態、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讓恩施成為全國旅游的打卡地。旅游的興衰關系到群眾福祉,以“旅游+”“+旅游”為路徑,促進旅游產業鏈全域輻射,力促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全力打造恩施旅游品牌。
推進大旅游,要因地制宜,圍繞土、硒、茶、涼、綠五個字做文章,不斷挖掘當地文化資源,讓紅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輝映,提升恩施旅游影響力。同時補齊城市旅游元素短板、產業融合短板、品牌打造短板、要素配套短板,科學布局,優化旅游環境,提升服務質量,讓游客愉快而來,滿意而歸。
讓詩與遠方更美,關鍵要創新思路和方法,大力發展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旅游。讓游客有更多新體驗、新感受、新認知,吸引不同消費群體的認知和認可,是許多地方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在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滔滔黃河水為實景演出提供“伴奏”。“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首創作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的《黃河大合唱》,又一次唱響在其靈感誕生地,與游客共鳴。
在深度挖掘紅色旅游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方面,我們也要始終不忘擔當與使命,敢于創新、勇于作為,走出一條具有恩施特色的旅游之路。
面對融合發展的大趨勢,要做好大旅游,必須主動求新、求變,適應和滿足市場需求,開啟“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思路,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為推進大旅游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還要在旅游中運用新科技,用新型數字化手段賦能傳統文旅產品,講好數字時代文旅創新發展的新故事,利用數字化轉型為旅游發展提供新動力。
揚長補短,豐富旅游項目;完善配套,提升旅游品質,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