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新生小鎮還是升級小鎮,貴州的小鎮旅游有聲有色,人們在這里找到了不一樣的感覺。”喜歡在旅游攻略中尋找新意的貴陽市民何起,喜歡與人聊貴州旅游話題,自信而得意。退休后的他和妻子一起,根據自定的小鎮游路線圖,自駕在全省游逛,有的地方即便去了好幾次仍覺新鮮。
除了老牌的旅游小鎮如鎮遠、青巖等之外,何先生所說的“新生小鎮”和“升級小鎮”,指的是“無中生有”和“更新美顏”的旅游目的地。丹寨的萬達小鎮、晴隆的阿妹戚托小鎮、平塘的天文小鎮等,均為“無中生有”的旅游景區,麻江下司古鎮、茅臺小鎮、朱砂古鎮、烏當花畫小鎮等則在“更新美顏”中換代重生。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催生的這些小鎮,被賦予旅游功能后聲名鵲起,蜂擁而來的游客在特別的人文體驗中,發現了新的樂趣。
在貴州旅游發展史上,黔東南丹寨萬達小鎮的“魔幻現身”可以用“奇跡”來形容。從2017年7月3日掛旗開張,短短半年,從無到有的丹寨萬達小鎮就成為貴州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單個景區,躋身4A級景區之列。這個位于丹寨城郊東湖之濱、占地面積400畝的新興小鎮,是萬達集團丹寨包縣精準扶貧的核心產業項目,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推動地方經濟是其終極目標。
萬達小鎮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侗族文化為內核,融商業、文化、休閑、旅游為一體,涵蓋吉尼斯世界最大水車、3000米環湖慢跑道、千畝花田、四大苗侗文化主題廣場、鳥籠郵局、精品客棧、酒坊米店等眾多文旅項目甫一誕生,就風生水起,引人注目,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到此體驗別樣風情。特別是去年10月、今年5月推出的“中國丹寨非遺周”活動,更是將“非遺”傳遞給世界,帶動了“非遺+旅游”的融合發展。今年“五一”小長假小鎮開展的各種活動,四面八方的游客接踵而來,短短5天游客就超過33萬人次。
與丹寨萬達小鎮一樣基于脫貧攻堅背景而橫空出世的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由移民搬遷發展而成。2018年前,這里還是貴州的20個極貧鄉鎮之一,整鄉搬遷后,全鄉1233戶6263人搬出大山,集中居住形成小鎮規模。晴隆縣依托傳統民間舞蹈阿妹戚托、火把節等民俗文化,將小鎮打造成國家級旅游扶貧示范小鎮,100多名搬遷群眾成為阿妹戚托藝術團的演員。晚上,這些演員在阿妹戚托小鎮廣場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圍著篝火,踏著歡快的音樂節拍,一起跳起被譽為“東方踢踏舞”的民間舞蹈。“阿妹戚托小鎮因為被賦予旅游功能,火起來了!”多次帶文藝輕騎兵隊到阿妹戚托小鎮演出的省曲協秘書長梁正邦,提到這個小鎮新秀點贊不已。
平塘縣的天文小鎮因大射電單口徑望遠鏡的落戶而得名,誕生的4年多時間里,無數天文愛好者來這里用天文望遠鏡探索星空奧秘,感受天文科學的無窮奧妙。99.99米高的天文時空塔,以及宇宙之眼、銀河演藝、星辰迎賓、天幕街、國際天文體驗館、9號宇宙航天科技館、南仁東先進事跡展覽館等景點,為小鎮著上濃郁的天文和航天科技色彩。小鎮規模不大,卻承載了天文學術交流、科普研學、文化旅游等多重功能。除了中科院主辦的國際射電天文論壇外,天文小鎮已舉辦上百場各類學術交流活動。作為天文小鎮核心的科普基地的負責人,年輕的韓明陸對小鎮感情深厚,用他的話說已是“須臾一刻不可離”,因為這里太有魅力了。
轉方向,換顏值,這是包括朱砂古鎮、下司古鎮、甕安千年古邑、烏當花畫小鎮等旅游小鎮的一個顯著特征。朱砂古鎮景區是銅仁市萬山國家礦山公園的旅游化表達,這里曾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汞礦產地,有著近千年開采冶煉歷史,汞的儲量及產量曾居全國第一,享有“中國汞都”的美譽,2009年萬山特區被國家列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求新圖變的萬山人依托歷史文化和工業遺址,圍繞朱砂主題,整合現有資源,注入旅游因子,打造集懷舊建筑和街道、工業博物館、懸崖棧道、地下長城、星級酒店等要素于一體的礦山小鎮,小鎮因此涅槃重生。已進入制作階段的電視劇《看萬山紅遍》,其故事發生地就在萬山。該劇總制片人、編劇,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歐陽黔森認為,萬山的轉型崛起,是我國礦山資源枯竭型城市尋求新路的一個縮影,它展示出來的是一種嶄新的氣象。
對于貴陽市民而言,能夠一日游的地方有很多,烏當區羊昌花畫小鎮就是其中之一。小鎮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休閑旅游地,觀光、娛樂、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等各種要素,均圍繞“農耕文化”這個關鍵詞展開。景區劃分12個功能區,包括特色民俗餐飲區、親子秀賢游樂園、中草藥園區、知青文化園、精品花卉生產基地、創意農特產品園等。在這個4A級景區里徜徉,“泥香農味”的旅游體驗寸寸入心,一朵花、一根草、一棵樹,似乎與人們有著不可或缺的情感寄托。
特色小鎮為時代而生,在旅游產業化的戰略召喚之下,更多的旅游小鎮將出現在人們面前。風光游可飽賞山水之美,而小鎮游則可分享人文之魅,“多彩”的顏色由此更加豐富。2019年我省出臺的《關于加快推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特色小鎮和小城鎮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而“宜游則游,打造一批旅游小鎮”,就是其中的一個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