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兔年馬上就要到了。在傳統文化中,小兔子是善良、可愛、活潑、靈動、迅捷的象征。人們熟悉兔子,也喜歡兔子,不僅將其引入十二生肖之中,更是將兔子視為天上月亮的象征。本期“文脈”版將從詩歌、文物、成語、非遺等角度入手,為你全面展現江蘇傳統文化中與“兔”有關的精彩篇章。
傳世名著“兔”露不凡
從先秦以來,江蘇這片土地上誕生的傳世名著可謂汗牛充棟,其中有很多都已經或者將要收入“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推出的《江蘇文庫》中。兔年將至,我們不妨從《江蘇文庫》收錄的經典作品中,來尋找兔子那靈動活潑的身影。
《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孫武雖不是江蘇人,但《孫子兵法》成書于吳地。孫武注意到兔子迅速奔跑、機敏迅捷的特點,他用“脫兔”來比喻軍事行動要出敵不意,使得對手無法防備。《孫子·九地篇》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強調兵貴神速的重要性,這段話催生了一個“兔成語”——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比喻軍隊未行動時要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戰國策》是古代著名國別體史書,生動反映了戰國時各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方面的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它的編纂者劉向是漢代“徐州人”。因為這個緣故,《戰國策》也被收入了《江蘇文庫·精華編》。《戰國策》對后世影響巨大,我們經常使用的上百個成語出自此書,不少和“兔”有關。“狡兔三窟”出自《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門客馮諼建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后用以形容藏身之處多;“見兔顧犬”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看到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犬兔俱斃”出自《戰國策·齊策三》:“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意思和“同歸于盡”接近。
《江蘇文庫·精華編》收錄的《淮南子》也是江蘇傳世經典,其大部分內容出自西漢“徐州人”、淮南王劉安之手。書中,名句“兔走歸窟,狐死首丘”(《淮南子·說林訓》)令人難忘,兔子雖然東奔西走,最終還是回到自己的巢穴,反映人們對家鄉和故土的眷戀;同樣出自《淮南子·說林訓》的還有一句:“逐鹿者不顧兔,決千金之貨者不爭銖兩之價”,追逐鹿的獵人不會換一個方向去追突然出現的兔子,告誡人們做事情要專注于主要方面,不可三心二意,因小失大;也是在《淮南子·說林訓》中,還寫道“人莫不奮于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馬,則逮日歸風”,形容兔子和犬、馬都是奔跑速度飛快的動物。
東晉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葛洪(句容人)所著《抱樸子》是我國道教歷史上的著名典籍,書中注意到了兔子長壽的現象:“虎及鹿兔,皆壽千歲,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他認為白兔是吉祥福壽的象征。
南朝時,彭城(徐州)人劉敬叔作有志怪小說集《異苑》,書中講述一個“鐵腸兔”故事:“楚王與群臣獵于云夢,縱良犬,逐狡兔,三日而獲之。其腸似鐵,良工曰:可以為劍。”楚王的獵犬追一只兔子追到三天才追上,剖開兔肚一看,腸子竟像鐵一般。這個虛構的故事反映了狡黠、迅捷的兔子在古人眼中多少還是有幾分神秘感。
兔子給人的感覺是溫順可愛,但在淮安人吳承恩創作的《西游記》中,卻出現了一個在天竺國劫走真公主,自己變身為公主的多情玉兔精。
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中,唐僧師徒四人途經天竺國,假公主玉兔精借繡球招親之機迷惑唐僧,終被悟空識破。一番打斗下來,弄清了這妖怪是月宮玉兔,最終由嫦娥仙子將其收伏帶回。有意思的是,這玉兔精的武器“一頭壯,一頭細,卻似舂碓臼”,原來這就是廣寒宮內玉兔搗藥所用的“搗藥杵”。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他的《紅樓夢》也因此被收入《江蘇文庫》中。書中多次寫到兔子。第五回中,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到一首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官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判詞說的是賈元春,第九十五回交代,元妃薨于十二月十九日,前一天十二月十八日是甲寅年立春日,元春死去的日子是甲寅年和乙卯年之交,虎年和兔年相接的日子,故曰“虎兔相逢大夢歸”;第五十三回,烏進孝到寧國府交租,長長的禮單中就有“野兔二百對”,另外他還孝敬府里哥兒姐兒一些“頑意”,包括“活白兔四對,黑兔四對”,可見在生活奢華的賈府中,兔子可以入饌,也是豢養的寵物;第七十六回,寫到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館聯詩,湘云聯句中有“銀蟾氣吐吞,藥經靈兔搗”。“靈兔”是月宮玉兔,古人看到月亮,都會想起玉兔。
一般認為,《封神演義》的編輯整理者是生活在明代的南京人許仲琳(號鐘山逸叟)。書中一個“文王吐子”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周文王被商紂王拘于羑里。他的兒子伯邑考又被妲己陷害而喪命。商紂王將伯邑考剁為肉醬,制成肉餅,送給文王食用。文王雖知道肉餅是用兒子的肉制成,但為了不引起紂王懷疑,還是忍痛吃下。幾年后,文王被釋放回國,一回到岐山,他覺得腹內疼痛,連吐三枚肉餅,掉到地上化為三只白兔奔馳而去。這當然是一個荒誕不經的虛構故事,為何肉餅化為白兔,很可能是因為“兔子”和“吐子”諧音而致。
古代戲劇作品《白兔記》以“兔”命名,與《荊釵記》《殺狗記》《拜月亭記》并稱“四大南戲”,講述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與家人失散又團圓的故事。劇中,劉知遠之子“咬臍郎”正是因追趕一只白兔才與母親李三娘重逢。《白兔記》的作者不詳,但和江蘇有一定淵源,其最精美的版本是明萬歷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題名《新刻出像音注增補劉智遠白兔記》,現藏于國家圖書館。富春堂刻《白兔記》圖文結合,插圖黑白分明,質樸古拙,是明代戲曲刻本中的佳作。
兔文物:巧奪天工 寓意吉祥
兔年來臨之際,江蘇各大博物館的跨年展中,也推出了不少與兔有關的文物,個個談“兔”不凡。
神話傳說中,月宮嫦娥的兔子因全身雪白如玉,被稱為月兔,又稱玉兔,那么真正的玉兔你見過嗎?記者在南京博物院看到,一件由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國墓出土的戰國時的兔形玉佩,玉兔作奔跑狀,栩栩如生。玉兔上下貫穿一小孔,穿繩以佩系。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的貴族墓葬中兔形玉佩并不多,然而在江南的吳越貴族墓葬中發現了具有商代、西周玉雕風格的兔形玉佩,到了秦漢以后,這類片狀的兔形玉佩飾已慢慢絕跡。
一件明青花“蟾宮折桂”的山形筆架,正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展出。
筆架在古代也被稱為筆格、筆床、筆枕、筆山等,是用于擺放毛筆的文房用品。“這件筆架為山形與仿生形結合,中間是一只兔子,兔子呈伏臥的形狀,昂首向著前方,耳朵向后伸,背部呈自然的弧形,靈動可愛。”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研究員丁婷說:“這個筆架既帶有科舉高中的美好祝愿,生動的兔造型也可以當做文人閑暇時的把玩之物。”
十二生肖的起源無法考證,但在南北朝時,用十二生肖指代人的出生年已較為普遍。六朝博物館正在展出的一件手持小兔的女俑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俑是中國古代墓中陪葬用的偶人,為象征殉葬奴隸的模擬品。東周墓中出現漸多,秦漢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漸衰落,但仍沿用到元明時期。
“這個綠釉捧兔女陶俑,是明代的文物,很可能是生肖俑的一種,兔是吉祥物,有人丁興旺的寓意,此俑借以寄托人們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六朝博物館公共服務部教育專員顧子淳告訴記者。
揚州博物館展出的灰陶兔俑則是兔首人身,呈站立姿勢,此俑兩耳高高豎起,兩眼圓睜,身著交領寬袖長袍,雙手拱于胸前。揚州博物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此俑通高22厘米,揚州市楊廟唐墓出土,為唐代文物。兔俑整體線條流暢,衣袍紋理自然,造型生動。這是‘十二生肖俑’,表達人們對未來的祝愿,或者是長壽,或者是富貴等。”
兔子還是活潑、可愛、善良、和平的象征,古人喜用美玉、陶瓷制作動物造型器物,兔子即為其中較為常見的主題。六朝博物館展示的青瓷兔形瓷水注、瓷兔文物分別來自六朝、明代,小巧玲瓏,活靈活現,更顯兔之溫順可愛。
揚州博物館還展示了一只可愛的瓷塑兔子,為五代十國文物。此件瓷塑以兔子為形,通體施白釉,雙耳點褐彩,形制玲瓏,造型生動。兔子呈蜷臥狀,像是在覓食,又像是在打盹,乖巧呆萌之狀態,讓人忍俊不禁。
兔子如果和鹿一起出現,又蘊含了什么含義?
一件鹿兔山水銅鏡正在揚州博物館展出,直徑21厘米,厚0.6厘米,為明代文物。
銅鏡鑄造精良,為八瓣葵花形,圓鈕,畫面上方繪有奔跑的玉兔、桂樹,兔子耳朵長尾巴短,四肢騰躍,敏捷靈動的兔的特性刻畫得栩栩如生。畫面下方為兩只回首相望的梅花鹿。因為玉兔、桂樹象征著月宮,所以此類銅鏡式樣被稱為“月宮鏡”。因為“鹿”與“祿”諧音,且傳說鹿為長壽的仙獸,所以鹿象征吉祥長壽和升官之意。同時,古人認為“月圓為生,月缺為死,陰晴圓缺,周而復始”,是再生不死之物。玉兔與鹿被共同刻畫在一面銅鏡上,表達了古人對羽化升仙、長生不老的向往和渴求。
兔詩詞:月宮精靈 可愛聰明
從《詩經》開始,作為文學意象的兔就頻頻出現在歷代的詩詞歌賦之中。作為有著悠久文學傳統的文化大省,江蘇古代的詩人們也留下了一些和兔有關的名篇佳作。
《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多次描寫兔子在先秦人生活中的作用,比如《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講的是國君武士捕兔的故事。《詩經》之后,寫兔的詩句不勝枚舉,相當一部分以兔指代月亮,如李白所寫的“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擬古十二首之九》)、“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朗月行》)等。當然,最為膾炙人口的是《木蘭辭》中的“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出生于江蘇或活動于江蘇的詩人們有不少以兔喻月的作品傳世。南朝劉宋時的辭賦家謝莊有一首《月賦》,假設曹植與王粲月夜吟游,描寫清麗的月夜,其中寫道“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玄兔”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玉兔;南朝蕭梁時的文學家劉孝綽(徐州人)寫月時用“金兔”比喻月亮:“攢柯半玉蟾,裛葉彰金兔”(《林下映月詩》);同樣的寫法還被梁武帝蕭衍之子、梁簡文帝蕭綱(武進人)采用,這位文學才華出眾的皇帝在《水月》中寫道:“非關顧兔沒,豈是桂枝浮”,“顧兔”亦作“顧菟”,是南朝詩人筆下常見的月亮代名詞。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是半個江蘇人,成長于南京,終老于南京。他的一首《信都公家白兔》和另兩位著名詩人歐陽修、梅堯臣的詠兔詩共同寫就宋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歐陽修在安徽滁州為官時,有滁州本地人在山中捕獲一只白兔相贈。他由白兔想起自己的命運,寫下一首托物言志的《白兔》詩,自比白兔,“群詩名貌極豪縱,爾兔有意果誰識。天資潔白已為累,物性拘囚盡無益。上林榮落幾時休,回首峰巒斷消息”,流露出的是憤懣抑郁,想浪跡江湖的心情。他的好友梅堯臣不久為此寫了一首《永叔白兔》,“我欲拔毛為白筆,研朱寫詩破公顏”,勸慰好友要心情開朗,不必太過憂慮。而作為歐陽修后輩的王安石也寫了一首《信都公家白兔》,贈予六一居士:“去年驚墮滁山云,出入虛莽猶無群。奇毛難藏果亦得,千里今以窮歸君。空衢險幽不可返,食君庭除嗟亦窘。今序得為此兔謀,豐草長林且游衍”,建議歐陽修珍愛美麗的寵物白兔,盡情悠游,不要為其他煩心事而煩憂。
北宋時期另一位江蘇籍文學家、高郵人秦觀也有一首《和裴仲謨放兔行》傳世,全詩如此:“兔饑食山林,兔渴飲川澤。與人不瑕玼,焉用苦求索。天寒草枯死,見窘何太迫。上有蒼鷹禍,下有黃犬厄。一死無足悲,所恥敗頭額。敢期揮金遇,倒橐無難色。雖乖獵者意,頗塞仁人責。兔兮兔兮聽我言,月中仙子最汝憐。不如亟返月中宿,休顧商巖并岳麓。”在秦觀看來,兔子在大自然中生活,和人類無涉,捕獵者何必驅使蒼鷹和黃犬搜尋抓捕。他勸小兔子入地無門,只有上天,“月中仙子最汝憐”,當嫦娥姐姐的寵物才是兔子們的最佳歸宿。
宋代以后,江蘇詩人寫兔的名篇,還有明代南京人謝承舉的《白兔》和清初詞人陳維崧的《醉落魄·詠鷹》。謝承舉《白兔》:“夜月絲千縷,秋風雪一團。神游蒼玉闕,身在爛銀盤。露下仙芝濕,香生月桂寒。姮娥如可問,欲乞萬年丹。”在他的筆下,月宮中的白兔活潑可愛,令人艷羨。而清初詞人陳維崧(宜興人)則在寫老鷹時提到了可憐的兔子,反映了另一種情感。《醉落魄·詠鷹》:“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陳維崧以鷹喻人,寄托老驥伏櫪的豪情,他將狐貍和兔子喻為世間的奸佞之徒,是老鷹要捕捉的獵物。在古人看來,兔子也有狡黠多疑的一面,所謂“狡兔三窟”,和狐貍似有相近之處,難怪在古詩文中“狐”與“兔”常常并列而提。
兔非遺:神乎其技 喜慶安康
在喜迎兔年新春的喜慶日子里,非遺傳承人也用自己的作品為新春獻上一份祝福。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里,記者看到一幅《望月思安》的烙畫作品,天上一輪明月,一只白兔仰望天空,一只白兔匍匐在地,一只白兔看著遠方。左上角題有一首詩:“本是蟾宮一藥仙,不知何故到人間。若非有錯身遭貶,就是情癡偷下凡。”
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烙畫,傳承人邵玉榮用一種特制的鐵筆,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以及紙絹上烙畫。創作要把握火候、力度,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這幅作品皓月當空,四周寂靜,兔子在仰望、遠望、沉思,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月兔吉祥思家安,靜夜聽聲新年到,所以此畫取名叫《望月思安》。”邵玉榮說。
在六朝博物館里,兩只可愛兔子傍地走的竹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省級非遺金陵竹刻傳承人趙榮告訴記者:“這幅作品左邊是萱草花,又稱忘憂草,孟郊有‘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的詩句,兩只兔子無憂無慮地行走,既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子女對母親的感恩和感激之情。”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竹編作品《好運氣》透露出虛靜和空靈的意韻。
高級工藝美術師張堡程介紹,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厚度僅為一兩根頭發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發絲寬。“這幅作品整體采用傳統烤扎等造型工藝,細小部分竹扎圓圈直徑只有兩毫米,由兩百余根楠竹烤扎而成。兔子是溫順優雅的象征,蘿卜是兔子最喜歡的食物,兩者組合,寓意靈韻天成,自得福佑。蘿卜方言叫‘菜頭’,以求諧音‘彩頭’,祝愿有好彩頭也象征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張堡程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秦淮燈彩市級傳承人陳夢媛今年創作了一幅玉兔燈作品《玉兔鬧春》,穿著長袍的兔子讓人耳目一新。
“這只玉兔燈彩的外觀顏色以白色、粉紅色、草綠色三種主色調為主,兔頭造型為長耳玉兔,玉兔‘擬人化’地穿著中國傳統的絲質長袍,腰系金黃色飄帶,右前肢舉著象征春節喜慶氛圍的大紅燈籠。”陳夢媛說,“玉兔既有中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中玉兔的傳統形象,又有現代卡通圖案兔子的俏皮味道。玉兔燈彩用秦淮燈彩的表現手法來呈現傳統民間故事,燈組制作精細,色彩搭配喜慶吉祥。”
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剪紙傳承人陳耀的十二生肖剪紙既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內涵,且年年都有創新。今年他原創了兩幅作品《玉兔迎春》和《吉兔招財》。他告訴記者,“兔子在民俗中屬陰,指女性。兔子諧音‘吐子’,寓意子孫萬代。《玉兔迎春》中牡丹花象征富貴,蝴蝶諧音‘無敵’,連起來為富貴無敵。另外圖案中有石榴,為多子,桃子為長壽,佛手為幸福,這三樣是吉祥三多(多福多壽多子)。”他認為民俗中剪紙本身就是護身符,具有辟邪、消災、去穢、吉祥、安康的功能。另一幅作品《吉兔招財》,花中有花,題中有題,兔中有兔,象征子孫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