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宠》作者:时衿,一个色的导航,视频免费视频,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不卡

度假趣

掃一掃關注

跨越6500年時光之門,探尋遠古江南

   2023-01-29 中國江蘇網4690
導讀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蘇州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是我省此次唯一入選的遺址。早在6500多年前,草鞋山的先民們依水而生,灌溉稻作,創造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蘇州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是我省此次唯一入選的遺址。

早在6500多年前,草鞋山的先民們依水而生,灌溉稻作,創造出燦爛的史前文明。草鞋山遺址文化有怎樣的特點,對研究江南史前文化有著怎樣的意義?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蘇州地域文明探源啟動,開啟第八次考古發掘

草鞋山遺址,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離陽澄湖南岸約600米,為長江下游東太湖平原典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遺址于1956年被初次發現,1995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升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鞋山遺址面積有多大呢?據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孫明利介紹,規劃總面積40.2萬平方米,其中保護范圍19.9萬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20.3萬平方米。

草鞋山遺址是由誰命名的呢?孫明利告訴記者,草鞋山遺址的發現者、命名者為趙青芳(1912—1994),長期主持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先后主持了淮陰地區、射陽湖周邊、連云港地區、蘇州地區的考古調查。

他在1956年的日記《趙青芳文集(考古日記卷)》中寫道:“在夷陵山的西北,僅隔一條小路,又有一個土墩,相傳為草鞋山……草鞋山面積較大,約10000平方米,北半邊稍高,南邊低平,最高處約15米。頂上是明、清和近代墓的集中地,有許多磚券已露出地表。北面和東、西面都有斷崖……夷陵山之高也是后來堆成的,山下的文化層可能未動過。”這段記載描述了遺址當年的保存狀況。

草鞋山遺址經過幾次挖掘?據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程義介紹,共經過7次大的發掘,第一次挖掘為1972年9月到1973年7月,一共發掘了1050平方米,首次考古發掘就發現了從良渚文化到崧澤文化再到馬家浜文化三個疊壓的地層;第二次挖掘從1992年持續到1995年,最早發現有人工灌溉系統的古水稻田遺跡,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證。此后的挖掘時間為2008年、2009年、2012年、2020-2021年、2021年。

截至2021年10月,草鞋山遺址共發現新石器時期墓葬239座,水稻田遺跡115塊及多處房址,出土各類文物1800余件。考古學家據此判斷,草鞋山遺址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

2022年11月28日,蘇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蘇州市成為國內首個實施文明探源工程的地級市,草鞋山遺址第八次考古發掘同步啟動。此次發掘的執行領隊、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王霞說:“本次考古工作主要對夷陵山(草鞋山遺址唯一現存的高臺)的西南角進行500平方米的發掘,結合東部的發掘,進一步確定夷陵山堆筑范圍,了解夷陵山堆筑起因等。”

四個“最”,考古學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草鞋山遺址對研究文明起源有怎樣的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認為:“作為江南史前文化的中心聚落,草鞋山遺址保存有長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發展序列,再現了長江下游史前人類歷史的發展史,是長三角地區歷史發展的一部完整的‘地書’,為研究太湖地區、長江下游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典型地層與文化遺物,具有考古學上的里程碑意義。”

草鞋山遺址的發掘,種下了探索長三角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的第一粒種子。具體體現在四個“最”——

第一個“最”:最完整的文化序列。據孫明利介紹,遺址有著豐富的文化堆積層,厚達11米、分為10個文化層級、5種文化類型,而且各個文化之間的承繼關系非常明晰,文化的連續性實屬罕見。其先后次序是:第十、九、八層屬于馬家浜文化(距今約7000—6000年),第七、六、五層屬于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第四、三、二層屬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最上面一層屬于春秋時期吳越文化,涵蓋了從新石器時代中期到太湖流域早期國家繁榮階段的全部編年,蘊藏著先民生活和勞作的豐富信息。

“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發展序列,就是通過草鞋山遺址的這次考古發掘確立的。這樣的文化疊壓與發展關系,為我們研究太湖地區史前文化地層堆積與文化發展關系,提供了一桿標尺,被考古界譽為江南史前文化的‘三疊層’‘江南史前文化標尺’。在沒有文字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可資研究的完整的物質文明標本。可以說草鞋山遺址的這次發掘,是良渚文化在學術上的突破,推動了長江下游區域早期文化,尤其良渚文化研究的深入。”孫明利說。

第二個“最”:中華第一玉琮。據程義介紹,1973年,草鞋山遺址良渚文化時期的M198墓,首次出土了大型玉琮、玉璧等隨葬玉器。出土的玉琮,外方內圓,刻有獸面紋飾,是首次在中國史前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并解決了玉琮的斷代問題。

玉琮有長有短,短則1節,長的可達到15節。幾乎每一個琮,身上都雕刻有獸面紋。程義表示,草鞋山遺址這個玉琮不是最大的,也不是級數最多的,之所以被譽為“中華第一玉琮”,第一是因為打破了考古界對玉琮年代的原有普遍認知,證明玉琮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重要遺物;第二是使人們認識到,在距今5000年左右,社會分化已經比較嚴重了。正是由于M198墓和玉琮的發現,引起了考古界對于玉琮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在玉文化中的地位的重視和關注,大大激發了長三角其他區域開始關注良渚時期墓葬的發掘和社會形態的研究。

第三個“最”:最早發現有人工灌溉系統的古水稻田。王霞告訴記者,草鞋山遺址馬家浜文化層,目前已發現了115塊水稻田遺跡和眾多炭化粳秈稻谷,其稻田遺跡是中國首次發現最早有人工灌溉系統的水稻田遺跡,為我國稻作農業的起源、栽培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是中國水田考古與研究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所以草鞋山遺址還被稱為“世界稻作文化的原鄉”。

第四個“最”:最早的葛紡織品實物。草鞋山遺址馬家浜文化層的第十層,發現了3塊炭化紡織物殘片,這是我國出土的最早的葛紡織品實物,花紋為山形斜紋和菱形斜紋。

“可以說,草鞋山遺址是中國稻作文化、居住文化、織造文化、玉文化、墓葬文化等一系列遠古文化的發源地,對江南文化的審美觀念、審美工藝、審美思想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認為是‘江南文化’的源頭。”王霞說。

努力打造成為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草鞋山遺址承載了吳地6500多年前燦爛文明,如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其所蘊含的文化之美?

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運營管理負責人賈輝告訴記者,2022年6月28日,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首期建成開放的核心區面積約4萬平方米。正門不遠處,就是模擬先民們用“木骨泥墻”工藝制作而成的“時空之門”,透過“時空之門”看過去,前方就是草鞋山首次發掘現場,再往前走就是夷陵山。夷陵山文化層十分豐富,是草鞋山遺址保護的重中之重。走過夷陵山,映入眼簾的就是展廳。展廳主題為“行走在遺址間”,通過考古現場展示、古水稻田場景復原、科技考古工作站等再現草鞋山遺址風貌,揭秘江南文化的源頭與脈絡。

據賈輝介紹,截至2022年12月底,遺址公園累計服務入園觀眾超1.2萬人次,各類品牌宣傳活動吸引線上線下參與超100萬人次,草鞋山逐步成為探源江南文明的首選地,展示文旅融合的“金名片”。

遺址公園有哪些發展規劃?“未來,蘇州工業園區將遵循‘邊發掘、邊保護、邊展示、邊研究、邊宣傳’的原則,全面對照創建標準,從‘資源條件’‘考古、研究和保護評價’‘展示與闡釋’‘管理與運營’4個方面,加快推進遺址公園規劃建設,努力把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充分展示史前完整文化序列、稻作文化原鄉、江南文化源頭、深受市民喜愛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蘇州工業園區宣傳和統戰部副部長、文體旅游局局長殷衛東表示。

(圖片由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提供)


 
(文/小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評論 0
0相關評論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cdaodi.com/news/show-1006.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c)2021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阳城县| 滦平县| 资兴市| 牡丹江市| 墨玉县| 新野县| 平南县| 水富县| 金乡县| 清涧县| 巴楚县| 楚雄市| 安宁市| 永德县| 新化县| 广元市| 丹巴县| 田阳县| 英德市| 黎川县| 赣榆县| 通河县| 山阳县| 亚东县| 永川市| 汶上县| 宁河县| 久治县| 永福县| 杨浦区| 阳曲县| 普安县| 平舆县| 大石桥市| 门头沟区| 苍山县| 贵州省| 微山县| 广河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