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底在京舉辦,展演劇目從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戲劇類優秀作品、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獲獎作品和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歷史題材創作工程、2022年度劇本扶持工程等近年來組織實施的創作扶持工程作品名錄中,選擇部分優秀新創和經典保留舞臺藝術作品進京集中示范演出。展演將采取線下演出和線上演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展演期間,所選劇目統一使用“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及主承辦單位標識。本次展演江蘇共有四部劇目入選,分別是昆劇《瞿秋白》、錫劇《燭光在前》、錫劇《裝臺》和淮劇《范公堤》。
昆劇《瞿秋白》
劇目簡介
昆劇《瞿秋白》以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生平事跡為題材創作。講述的是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囚于長汀。面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再三勸降,他矢志不渝、堅貞不二。身困方寸之間,心游千里之外。在似真似幻中,瞿秋白歷經了與母親金璇、與摯友魯迅、與愛人楊之華的三度訣別。他堅守初心、勇毅而前,舍生取義,于1935年6月18日從容就義于長汀郊野,時年36歲。
錫劇《燭光在前》
劇目簡介
全劇以張太雷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將來謀永遠幸福”為背景,通過演繹陸靜華理解并支持丈夫張太雷、小女兒張西蕾、兒子張一陽為革命信仰前赴后繼的故事,深情禮贊張太雷、陸靜華一家的革命情、夫妻情、母子情,折射出張太雷和共產黨人為中國共產黨壯大、中國革命成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懈追求感天動地。
錫劇《裝臺》
劇目簡介
錫劇《裝臺》從著名劇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中攫取精華,并結合當下實際和劇種特色進行加工改編,將時空背景從西北轉換為當代江南,從生存層面、情感層面、精神層面三個角度反映裝臺人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空間,并以“小人物”野草般堅韌的“螻蟻精神”貫穿全劇始終,通過近160分鐘的傾情演繹,將“裝臺”真實還原于舞臺之上,用錫劇的獨特唱腔再現裝臺人的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
淮劇《范公堤》
劇情簡介
淮劇《范公堤》講述的是青年范仲淹赴任泰州西溪(今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境內)鹽倉監后,為解沿海鹽民疾苦,上書減課、修建海堤的故事。全劇借助范仲淹沒去洞庭湖而寫就《岳陽樓記》的掌故,展開藝術想象:或許范仲淹筆下的“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實是他記憶中的黃海潮。由此引出故事,塑造范仲淹身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