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客家人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并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其口味偏重,卻又讓食客回味無窮。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客家菜也在不斷地改良、創(chuàng)新,一些傳統(tǒng)的客家菜肴烹飪方法逐漸失傳,因此,在梅州要吃一頓正宗的客家菜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本文推薦一下梅州當(dāng)?shù)氐奶厣宛^,給大家做個參考。
客家菜肴
金苑酒家
金苑酒家經(jīng)營三十余載,是當(dāng)?shù)氐睦献痔柧萍遥瑑r格親民,在保留傳統(tǒng)的同時,又對創(chuàng)新有自己的見解。目前,金苑酒家在梅州有兩家店,一是在位于金燕大道萬象的分店,裝修風(fēng)格極具客家特色,二是位于秋苑路的總店,傳統(tǒng)酒樓的風(fēng)格,更接地氣。
金苑酒家
客家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和梅菜扣肉可謂客家菜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菜式,在廣東乃至國內(nèi)地區(qū)也普及,它們的制作工藝看似簡單卻大有來頭,如果你覺得不好吃,那肯定因為做得不夠傳統(tǒng)。
真正的鹽焗雞,是把雞用紙包起來,放進250度的食鹽里,用鹽的熱量把雞焗熟,雞肉也隨之吸收了鹽的香味與咸味,同時也保證了雞的鮮味不會外泄,整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個晚上。這樣做出來的雞越嚼越好吃,連骨頭都香飄四溢,而方法一和方法二只是聞起來香而吃起來不香。金苑酒家在選擇食材方面也非常注重,精選寧都一公斤左右的雞,其肉質(zhì)結(jié)實,能提高鹽焗雞的口感。
客家釀菜做法獨特,花樣多,而釀豆腐可以說是客家飲食文化的精粹。據(jù)說,南遷的中原人想做餃子,而當(dāng)?shù)赜譀]有包餃子的面粉,只好就地取材,用豆腐代替餃子皮,再將餡泥釀進豆腐里,一款充滿思鄉(xiāng)情懷的“餃子”由此誕生。其實,在客家當(dāng)?shù)剡€有眾多釀菜,如釀蓮藕、釀蘿卜、釀辣椒、釀豆角等等,五花八門的釀法讓人驚嘆。釀豆腐中,講求豆腐的香滑,當(dāng)?shù)氐乃临Y源要比大城市的好,做出來的豆腐特別有豆香。
梅菜扣肉,最重口味的菜式之一,在城市人眼里,離不開“肥膩”二字,由于部分商家的選材問題,梅菜扣肉一直被人誤解。大多知道扣肉需要選擇新鮮的三層五花肉,但其實,這道菜式的精華在于梅菜,而且必須用客家的咸菜。豬肉是肥膩的,而梅菜卻是清寡的,這兩者相結(jié)合簡直妙不可言。梅菜扣肉肥而不膩,全靠梅菜的功勞,金苑酒家這一點把握得很好,我們還把剩下的梅菜拌飯吃。
客家煎蕎粄,用蕎菜和面粉做的小吃,外脆內(nèi)軟,滿口生香,每一口都充滿了驚喜,非常推薦這樣一道菜式。
客家小吃
達興全豬湯
當(dāng)車輛開進梅城,在街頭上一系列的店招里,最亮眼的莫過于“腌粉、腌面”那幾個字,這種在梅州遍地開花的美食,是當(dāng)?shù)厝说脑绮蜆伺洌巢谋容^單調(diào),只有面條或米粉,上面加點佐料即可。腌粉面在梅州很普遍,隨便一家都很好吃,如果要我推薦,那就選達興全豬湯吧。顧名思義,這家店鋪主營全豬湯,是當(dāng)?shù)氐睦献痔枺瑴献悖绶勖嬉沧龅煤苊牢叮瑏磉@里可以一次品嘗兩款美食。
達興全豬湯的總店位于江南新中路中段,在江南、新縣城、黃塘、月梅等地也開有分店,作為梅州的網(wǎng)紅餐館,達興依然保留了最親民的裝修風(fēng)格,紅色門面耀眼而不浮夸,路過時一眼就能看到它,自駕的可以停在路邊的白線內(nèi)。
腌粉與腌面的區(qū)別大嗎?其實就是一個面,一個粉,口感不一樣,面條比較粗獷,米粉細膩容易消化,網(wǎng)上大多推薦腌面,因為腌粉其實是腌面的衍生品,而我卻對腌粉情有獨鐘。腌粉,要選擇比細粉再稍微粗一點的米粉,據(jù)說只有梅州才有,而且必須是濕粉,烹飪時直接下鍋,邊煮邊用筷子攪動,熟了以后撈上來放碗里,再放點預(yù)先炸好的蒜蓉,最后把蔥花和豬油加上去,食客需自己攪拌再吃。
全豬湯,即五及第湯,有豬肚、豬心、豬肝、粉腸、瘦肉五大材料,偶爾會加入豬腰,與三及第湯一樣,是腌粉面的最佳伴侶。其實,這個湯在廣州又叫豬雜湯,但這里的豬雜分量足,都是當(dāng)天的新鮮食材,熬出來的湯特別香濃。
如果說及第湯是花朵,那么肉丸湯就是青草,在當(dāng)?shù)匾粯雍芷毡椋皇敲暃]有及第湯響亮。湯里的肉丸通常是魚肉丸、豬肉丸、牛肉丸,體型小,肉質(zhì)細嫩有彈性。你或許說,肉丸應(yīng)該是潮汕那邊的名食啊,的確,潮汕肉丸聞名海內(nèi)外,但其起源卻有多種說法,而最為公認的是起源于梅州客家。
松林全豬湯
松林全豬湯,曾獲得2017年首屆梅州腌面大賽的十強,主辦單位授予其“梅州十佳腌面”的美譽和牌匾,往后也受到旅游局的監(jiān)督。
這里是松林的第七分店,位于梅荷路124號,對比其他腌粉面店,里面的裝修算是不錯了
腌粉面的水準還是不錯的,腌面的面條有韌性,必須趁熱吃,放太久的話會變干,口感差距甚遠。
全豬湯,有豬腰了,但總體分量沒有達興的多。
謝記魚頭煮粉
魚頭煮粉,大街小巷里的又一主角,醒目的招牌隨處可見,與腌粉面一樣普遍,奶白色的湯就是米粉最美的嫁衣,只要嘗一口,舌頭馬上懷孕,味蕾完全被其滋味俘虜。
謝記魚頭煮粉,位于江北的經(jīng)典老字號,門面低調(diào),早上來到,所有客人都在吃魚頭煮粉,原來,店里只有這么一道菜式,因為專一,所以專業(yè)。
如此美味的湯粉,關(guān)鍵在于材料,要選取現(xiàn)殺的魚頭,在鍋里煎至金黃,加入清水慢燉,直到湯變奶白,最后加入泡好的米粉一起煮,看似簡單的工序,其實整個過程要二十分鐘。老板客源多,一天下來基本沒停過。
這是一頓需要耐心等待的美食,如果時間與味道成正比的話,我覺得自己賺大了,別說二十分鐘,就算四十分鐘我也愿意等。相對于4元一碗的腌面,25元一碗的魚頭煮粉你會覺得貴嗎?其實分量挺多的,除了魚頭,通常會搭配好幾塊魚肉和魚丸,最后連湯也能喝,只是相對于當(dāng)?shù)叵M水平來說,價格略高。
曾記魚頭大王
談及魚頭,不得不提這家位于江南梅水璐的曾記魚頭大王,開業(yè)七年,以“砂鍋魚頭”稱霸江湖,只做午、晚兩餐。砂鍋魚頭雖然不是當(dāng)?shù)孛常诒诲e,是老同學(xué)強烈推薦的餐廳之一,每個菜式的分量具多,消費檔次屬于中等,兩人吃不劃算,一頓下來一百三十多,剩菜不少,好浪費。
這里沒有菜單,都是口述下單的,本來想喝這里的馳名黑蒜湯,但每一份就是一大鍋,建議4~6人喝。
砂鍋魚頭是這里的必點菜式,本側(cè)魚頭就有一大鍋,與我的特百惠保溫瓶對比一下就知道有多大了,感覺是3人的分量。俗話說 “一個魚頭半枝參”,可見魚頭的營養(yǎng)價值之大,越大的魚頭越美味,里面的膠原蛋白越多,其肉質(zhì)細嫩,滑爽適口,重點是沒有細骨。
裝在竹筒里的是魚燜飯,也是這里的招牌菜式,下面是香米,上面是用魚做肉沫,口感不錯,但偏咸。
新陂角陳屋
位于金沙灣附近斜坡旁的新陂角陳屋,這里主打“新鮮魚煮粉”,另外還有各種小炒,做早、午、晚、夜宵四餐,深受老街坊的歡迎。餐廳是一家自建房,沒有具體店名,導(dǎo)航里也定位不了“陳屋”,所以比較難找。
梅州不是沿海城市,所以當(dāng)?shù)睾ur檔甚少,看見這里有新鮮花甲,忍不住點了一份,味道不錯,不像廣州的豉汁花甲那么重口味。如果實在想吃海鮮,可以到沿江路那邊的新嘉園海鮮,是梅州難得的海鮮店。
魚煮粉,也是采用現(xiàn)殺魚肉,但沒有魚頭,煎的時間不長,湯水不及謝記的奶白,但依然很美味。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腌粉還是魚煮粉,他們?nèi)慷疾捎妹分莓?dāng)?shù)氐臐穹蹃碇谱鳎瑵穹勰芨玫匚諟锏木A,吃起來更香。
張叔咸煎餅
位于梅州的江北,有一片騎樓老街,由中山街、仲元西路、泰康路、凌風(fēng)路等多條路段所組成,部分老房子已有上百年歷史,而騎樓下卻藏著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吃,雖然賣相上不了大酒樓,但卻是最地道的客家美食之一,便宜又好吃,人均3元能吃飽。
張叔,住在老街的黎屋巷,他做的咸煎餅特別好吃,外脆內(nèi)軟,咸度剛剛好,1元1塊非常實惠,上午他會在家門口一邊炸一邊賣,下午才會擺到十字路口售賣。
非常小食
位于仲元西路84號的非常小食,可謂小吃的集散地,相對于街頭巷尾的路邊攤,這里環(huán)境算是不錯了。十幾年過去,這里的老規(guī)矩依然沒變,自己看菜單,然后用白紙寫下要吃的菜式,再遞給服務(wù)員。“非常小食,小食非常”是店家的座右銘,這里的小吃多達50多種,價格一般在3元左右,而且分量很適中。
特別推薦這里的腌蓮藕和腌海帶,是這里的必點小吃,酸辣味恰到好處;炸小餃皮薄餡滿,炸出來非常爽脆,不會油膩,3元7只的分量有點多
炸味酵粄,其實“粄”是客家語中的特色詞匯,就像糍粑一類的米制餅,如果你是第一次嘗試味酵粄,推薦先吃原汁原味的,再吃油炸的。
除了小吃,這里還有幾十款甜品、小炒、煲類和碟頭飯,綠豆沙跟我們廣州的不一樣,甜度低,還帶點稀粥的感覺。
大排檔的三及第湯通常是一碗碗的,而非常小食只做三及第煲,一煲湯足夠4人的分量。
客家伴手禮
尚記鹽焗食品
“聞香識尚記,風(fēng)味傾梅州”尚記,當(dāng)?shù)氐睦献痔桘}焗食品專賣店,開業(yè)二十幾年,目前分店遍布梅州各個角落,總店位于老街的文保路,價格不便宜,售價40元/斤起,雞腳一般,而家人喜歡鴨腳,但味道稍微咸了一點
大力推薦他們家的烤雞翅,口味獨樹一格,有異于鹽焗系列,烤過的雞翅水分比例十分低,不油膩,即有肉干的口感,又有雞肉的鮮味。
20度左右可以保存8天,0度以下可以保存一個月,但我以經(jīng)驗告訴大家,放過冰箱的都是不好吃的。
柚子季可以買點梅州沙田柚回去,非季節(jié)的話可以考慮柚皮蜜餞,雀仙這個品牌不錯,有透明塑料包裝和紙盒包裝,前者在尚記門店買過,6元/盒,家里人一致好評,后者是回家后網(wǎng)上買的,感覺特別甜。羅記蒜蓉辣椒醬也很推薦,6元/瓶,同樣能在尚記買到。
吾好食熟食店
吾好食,位于老街的熟食店,其讀音在粵語的意思是“不好吃”,在國語的意思是“我好吃”,看來老板是個有趣的人。吾好食開業(yè)十幾年之久,是我大學(xué)時期最愛的小吃店之一,鹽焗系列雖然不及尚記,但有自己的獨特產(chǎn)品——鹵味香辣系列,鴨爪、鴨頭、鴨腸、豆干等,通通推薦
可惜這一類食品難以存放,特別夏季,必須當(dāng)天買當(dāng)天吃,隔夜了就會變味了,我嘗試過網(wǎng)購,但口味根本不一樣。這里價格親民,都是老街坊光顧的多,豆干一大早就賣光了,它和鴨腸都是頗受歡迎的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