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宠》作者:时衿,一个色的导航,视频免费视频,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不卡

度假趣

掃一掃關注

梅州自駕游,不可錯過的景點

   2022-11-02 449

南口鎮僑鄉村

這是一個小村莊,號稱“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屬國家級古村落。環境寧靜樸素,村委會小院內有兩棵老銀杏樹,據說一公一母,樹齡超過百年,每年冬季公樹葉子變黃金燦燦,而母樹葉子卻到落葉也不會變黃,是否有公母之分不得而知,但眼前兩棵同樣高度的古銀杏樹,的確是一黃一綠,因為這兩棵銀杏樹,所以節假日都有不少人來這里觀賞,村委會一般下午5時前都開門,可自由參觀。

顧名思義,僑鄉村可能華僑眾多,會有集捐資金,村內環境保護得很好,整潔干凈,來這里走走,比去逛公園舒服得多。

南口鎮僑鄉村

南口鎮僑鄉村

梅江畔

梅江畔

傍晚返回梅州市區,瀏覽市容及到漫步梅江畔,梅州市建設非常不錯,處處以人為本,秩序良好,市民休閑地方很多,很適合喜歡慢生活的游客在此倘佯。

梅江畔

葉劍英故居

葉劍英故居

經過雁陽鎮葉劍英故居,葉帥故園很值得一去。

葉劍英故居

葉劍英故居

這位從這幾間普通客家民居走出來的共和國開國元勛,一生戌馬,高風亮節,大志若愚,中國十大元帥中,葉帥資格最老,排序卻最尾,但最終定乾坤;我們這批共和國的同齡人及子孫都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好日子。來這里緬懷葉帥,有不一樣的感受!

葉劍英故居

葉劍英故居位于廣東省梅縣雁洋虎形村,建于清代,坐東北朝西南,現有建筑面積350平方米。葉劍英在此出生并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建國后,葉劍英分別于1951年、1953年、1971年和1980年四次回到故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由當地政府及地縣撥出專款進行部分整修。此時將宗族近房親屬后裔另遷它處安居。1987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進行對外開放,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故居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歸屬紀念館管理。1992年8月經梅縣人民政府批準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01年6月由國務院宣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在故居右側建立葉劍英元帥紀念館,2001年6月紀念館被中央宣傳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松口鎮

松口鎮

松口鎮歷史悠久,是有著1200年的古鎮,是古時嶺南四大古鎮文一。它地處粵閩贛三省交匯處,昔日商賈云集。松口港曾是廣東內河第二大港,明未清初三省的客藉人就已經從這里乘船漂洋過海到南洋,由此也刻上南洋文化的烙印,怪不得我沿街走來,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與馬來西亞的檳城,馬六甲等地很相似。

松口鎮

松口古鎮總體保存仍算完好,但有些地方因年久失修,已顯頹敗。梅江河道垃圾堆積,污染嚴重,松口古鎮堪稱廣東乃至中國的一塊瑰寶。歷史悠久,建筑精美,且有悠悠梅河從身邊流淌,周邊青山白云。如能整治江河修輯民居建筑,完善旅業餐飲等服務,利用現有便捷的道路交通,必將成為旅游觀光的極品線路,以特有的客家文化旅游推動經濟發展,造福周邊地區人民。

松口鎮

松口鎮

松口鎮

大埔縣茶陽鎮

大埔縣茶陽鎮

茶陽以前曾是大埔縣城,有47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遍布文物古跡。從城區規模及街道建筑看,這里曾商業繁華。這里仳鄰福建龍巖,交通便捷,已及曾作為大埔的政冶,經濟和文化中心,造就了茶陽的一段輝煌繁榮。但眼前的茶陽鎮已看不到當年盛景,大部分街道年久失修,除依稀見到當年的盛世痕跡,一片頹敗景像。由于茶陽沒有現代工業,只是靠竹器加工產業,所以無甚工業污染,由于經濟不算發達,居民收入不高,故新建民居較少,茶陽古鎮得以原汁原味保存至今,也是幸事!

大埔縣茶陽鎮

大埔縣茶陽鎮

大埔縣茶陽鎮

漫步古鎮,瀏覽一些建筑、古跡。之前聽說茶陽存有一古城墻在一公園旁,便前往,兜兜轉轉也未尋覓到,后走在公園旁一小路,見路邊有水泥修成齒狀圍欄。

后向閑坐石墩上的幾位老婆婆問路,方知真是這些沿小路所建的水泥墩就是昔日的古城墻,真搞笑!

大埔縣茶陽鎮

大埔縣法治文化園

大埔縣法治文化園

驅車沿221省道去大埔縣城,途中經過一處名為大埔縣法治文化園,這里是馬來西亞著名僑領楊宜齋及新加坡首席大法官楊邦孝的故居。

大埔縣法治文化園

大埔縣城

大埔縣城

大埔號稱是“廣東的香格里拉”,我不知道香格里拉含意是什么,只知道是在地處滇、川藏區,今年我也曾到過那里,的確非常美。但大埔是大埔,香格里拉是香格里拉,氣候及人文地理各不相同,簡直九不搭八。討厭一些專家牽強地狗尾續貂:像什么小巴黎、小桂林、小九寨、小三峽等等,毫無新意。如是這樣又何必去旅游呢?其實中國地大物博,地理氣候差異大,少數民族眾多,旅游資源及民俗風情極其豐富,各地有各地鮮明的特色,用不著同質化。

大埔縣城

大埔縣城

百候鎮

百候鎮

舊稱“白堠”,民國后改稱百候至今,分候南、候北。我們先到候北走走,這里民風淳樸,至今仍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民居保護得極好,村莊寧靜清秀,村民和善友好,走進村里如同返到自已家鄉般隨和。

百候鎮

百候古街保存較好,可惜整飾得千篇一律,不倫不類,看不出古街風韻。

百候鎮

百候鎮

大東鎮花萼樓

這里外圍無設圍欄,土樓前面有一很大的廣場兼作停車場,車輛可開至旁邊,視野開闊,適合拍照。由于梅州旅游尚未開發成熟,這里游人稀少,門堪羅雀。

大東鎮花萼樓

大東鎮花萼樓

花萼樓建于明朝萬歷36年,距今巳有400余年。園形共三環,共有房間120間,可能是最古老復式住宅了,中間為一個用鵝卵石鋪成的園形天井,中心裝飾一個碩大的古錢幣圖案,一側有一口大古井,驚嘆400余年前的精堪設計。整座土樓保存得非常完好,一瓦一木都完好無缺,何只是精美的建筑,簡直是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

大東鎮花萼樓

大東鎮花萼樓

能夠保存幾百年而完好無缺的建筑物特別是此類巨大的土木建筑,下水道排水很重要,除依地勢而建外,據說聰明的客家人在建樓之時便將一些小鳥龜分布放于下水道,在下水道中穿梭爬行吃隨著污水排出的廚余垃圾而起到疏通渠道的作用,而且鳥龜壽命極長,可達千年之久。

大東鎮花萼樓

大東鎮花萼樓

大東鎮花萼樓

花萼樓

花萼樓位于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距縣城有45公里,建于明萬歷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萼樓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筑。共有三環,內環為一層30個房間,二環為二層60間,外環為三層120間,共有210個房間。樓高11.9米,樓的墻體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層寬2米。頂層寬1.3米,樓頂為木梁灰瓦。樓的第一層不設窗,第二、三層墻上設有內小外大呈三角的槍眼,整座樓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大門框用厚而寬的花崗巖石板組成,大門板釘上堅厚的鐵皮,這些門窗設施是為抵御外人侵擾而特意設計的。樓內有面積為283.4平方米的圓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鵝卵石鋪成,中心裝飾著一個直徑3米的古錢幣圖案,寓意著人們祈求豐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側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樓內還有礱、碓等常用生活設施。整個土樓布局合理、通風采光、冬暖夏涼,現樓內還住著十多戶林姓人家。它是如何建起來的?建樓的資金從何來?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當地流傳的傳說:相傳花萼樓是由林姓的第五代上祖援宇公經手興建的,當年,援宇公家境清貧,衣不蔽體,為避風遮雨而寄宿在獅頭山上的一個石洞里,常年來往于福建、江西、饒平等地,靠擔鹽,挑石灰為生。援宇公忠厚老實,為人正氣豪爽,雖家境貧寒,仍時常接濟更加貧困之人,深得鄉鄰口碑。據說,有一天,援宇公擔石灰到饒平回家,感覺很困,尚未吃飯寬衣便昏昏沉沉睡了,睡夢中,仿佛看見觀音娘娘端坐蓮花座,駕著祥云,領著三頭白馬向他走來,朝他笑了笑便不見了,醒來后,他覺得很奇怪,便到山洞四周尋找,結果發現了三大缸白銀,于是他便用此銀兩建造了這座土圍樓,并把村里所有沒有房子住的鄉鄰都接到這里來住,因為所建圓形樓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鄰居相親相愛之意,所以取名為花萼樓。后來人們就說這是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同情人間的災苦,顯靈為他們蓋了這棟房子。為感其恩德,到現在,獅頭山上的石洞里還供奉著觀音娘娘的蓮花座像,林姓族人逢年過節都會去拜祭。花萼樓設計精巧、結構獨特,顯示了客家人圓滿、團結、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廣東土圍樓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觀。1992年12月,中央電視臺在該樓拍制了《神州百姓鬧元宵》文藝節目;1993年4月廣州電視臺在該樓拍制了《客家人》專題片;1999年1月中央電視臺、中國影視總公司又在該樓拍制了八集電視連續劇《嫂娘》;2000年10月,客家土樓千人茶會又在這里成功舉行。最近,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中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前來考察后,認為該樓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條件。目前,大埔縣正積極準備相關材料,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二、唐代著名建筑,因樓額題有“花萼相輝之樓”而得名。唐明皇為與兄弟同樂而建于皇宮西側。在唐代詩文中多見詠哦。一說和“勤政樓”是一體,另說是同時修成的兩座樓。

候南村

候南環境優美,古建筑比比皆是,可能投入資源更多,修輯美倫美煥,使人留連忘返。除進一些古跡館內參觀須購30元/人套票外,其余均免費,其實如有時間,購票參觀也值得,畢竟30元花費不多,可慢慢參觀了解豐富的客家文化。此外還有觀光電瓶車另收費,接載游客穿梭百候之間,很方便。

候南村

候南村

連百候鎮政府都沿用古祠堂作政府門面,為保護文化古跡以身作則,給個贊!

候南村

沿著村道慢慢倘佯,浸潤于濃郁的客家民俗文化之中,感覺廣東四大語系:廣府、客家、潮汕,四邑之中當數客家人最重視讀書。我想也有著其歷史淵源,眾所周知,客家原祖藉為中原地區,經過歷代數次大規模南遷,而且不斷向海外遷移,歷盡艱辛,造就了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隨著不斷的南遷,同時也帶來中原文化及先進的農耕技術以及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其實客家人真正保留并延續了中華文化而逐漸形成獨特的客家文化。崇文重教則是客家文化的核心價值,以至人才輩出,分布各個領域,與中東猶太人有些相似。

候南村

百候鎮華僑眾多,人才輩出。歷代出了很多名人,而且客家人一貫崇文重教,書香氣息濃厚,就在這座有200多年歷史的小院落,從大門的一副對聯開始到步入院內每一尺地方都深含寓意,房屋主人一一娓娓向我們道來,她是原屋主的后代,一位普通客家村婦,竟然出口皆文章,令人敬佩有加,可見客家人何等崇文重教!

候南村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相關旅游攻略
推薦旅游攻略
點擊排行

(c)2021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福建省| 太湖县| 昭觉县| 新竹县| 南乐县| 牟定县| 茂名市| 蒙自县| 东乡族自治县| 苏尼特右旗| 崇左市| 镇雄县| 图片| 绩溪县| 阜南县| 溧水县| 顺昌县| 德化县| 安远县| 繁峙县| 家居| 宁夏| 鄂托克旗| 肇州县| 手机| 峨山| 庆元县| 德州市| 女性| 沐川县| 桐柏县| 丽水市| 永仁县| 利津县| 嘉荫县| 乐至县| 凤山县| 五大连池市| 乌兰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