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山 ,這座以偉人之名命名的城市,在如今的粵港澳 大灣 區里,似乎有點低調。
但如果把歷史回撥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你或許就不會這么認為了,那時候的 中山 可是 廣東 四小虎之一,在省內的經濟地位斐然。
若繼續把歷史上溯至十九世紀中葉,那么 中山 的前身——香山縣,在 中國 的近代史上更是一個熠熠生輝的存在。
這里誕生了一批近代史上響當當的大人物,當中身份最為顯赫的無疑是 中國 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 中山 先生。時至如今,在 中山 南朗的翠亨村,我們依然能參觀到孫 中山 的故居。
在 中山 這座城市,美食同樣不乏精彩,隨便列一列就是美食清單。
東升脆肉鯇、石岐乳鴿、崖口云吞、三墩鵝、 沙溪 扣肉、三鄉瀨粉、小欖炸魚球、海州魚餅、黃圃臘味、神灣禾蟲,美食多到讓人目不暇接。
為了吃而去一趟 中山 ,完全就是個充分的理由。
下面就跟著翔哥的這篇游記,到偉人故里,躍入這片美食之海吧!
預覽
老規矩,先上圖:
1866年11月12日,孫 中山 生于 廣東 省香山縣(今 中山 市)。在這座以偉人孫 中山 先生命名的城市,遇見的風景大多與有關。
中山 石岐的孫文西路步行街,是了解“香山文化”的一個窗口。新舊文化在這里完美地銜接,并容無悖的融匯令這條百年老街飄逸著一片迷人的氣息。
得益于瀕臨珠 江口 的地理位置, 中山 盛產海鮮,尤其是近海和咸 淡水 交匯處的水產,是當地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鮮貨。
在南朗崖口,能吃到最新鮮的奄仔蟹。在珠三角老饕的眼中,這是一種極品的美味海鮮。
脆肉鯇,口感結實爽脆,是 廣東 特有的一道美食,其中又以“脆肉鯇之鄉” 小欖鎮 東升的脆肉鯇最有名。
民眾鎮的三墩村盛產三墩鵝,也因烹制鵝而聞名。這里的燒鵝不僅在 中山 的口碑炸裂,也征服了周邊城市的食客老饕。
三墩燜鵝同樣不容錯過,鵝肉的香味和濃郁的薄荷香氣在唇間游走,滋味讓人覺得非常清爽。
崖口沙頭涌的海鮮很有名, 中山 本地和外市過來的食客絡繹不絕。一邊欣賞崖口的美景,一邊享用美食,愜意。
石岐乳鴿,盛名在外。盡管在珠三角各市都能見到乳鴿的身影,但想吃到風味最佳的乳鴿,還是要來到 中山 。
村中大排檔里的豬骨粥,咸香的豬骨與綿密的粥底相得益彰。
步行街旁小店里的肉丸粥,好吃到連譚校長都忍不住點贊。
核桃欒樨糕,是 沙溪 獨有的味道,別處很難找到它的身影。
開在祠堂里的崖口云吞,吃起來齒頰留香,讓人拍案叫絕。
還有老字號的雙皮奶,出品不輸 順德 ,不妨一嘗!
【中山 | 食記】
說到美食, 中山 是自帶一手好牌。
中山 地處珠江出 海口 ,河網密布,平原和灘涂眾多,自古就是富庶漁米之鄉,豐饒的物產造就了當地底蘊深厚的美食文化。
作為國內少數幾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 中山 的幾乎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假如時間和胃口有限,首選美食最集中的石岐老城區;還有南朗的崖口云吞和煲仔飯,小欖的東升脆肉鯇也別錯過。此外翔哥這次還去了民眾和三角兩個鎮(街),品嘗了當地有名的三墩鵝和海鮮粥。
美味園
在 中山 ,最稱得上地標美食的有兩樣東西,一個是 大名 鼎鼎的石岐乳鴿,這個后面會說;另一個,就是東升脆肉鯇。
脆肉鯇可以說是 廣東 特有的一道美食,其中又以 中山 脆肉鯇特別有名。 中山 的脆肉鯇養殖基地大多在“脆肉鯇之鄉” 小欖鎮 東升,這邊集中了好幾家知名的脆肉鯇專門店。
翔哥選的這家叫美味園,在東升已經開了有十幾年,從 廣州 中心城區開車過來,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到達。店家是農莊的模式,場地足夠大,停車也方便。
用餐區旁邊就有一個 魚池 ,可以看到脆肉鯇的真身。
廣東 人習慣將草魚稱作鯇魚,翔哥在這里給大家科普一下:脆肉鯇并不是一個新的物種,它其實也是草魚,只是由于特殊的喂養方式——一般是喂食蠶豆。
這種喂養方式,使魚肉的膠原蛋白含量和纖維密度大大增加,所以呈現出結實爽脆的特殊口感,因而被叫做脆肉鯇。
這兒的脆肉鯇一條魚有八到十二斤,半條起賣。
脆肉鯇的口感與一般魚不同,最適合用粵菜的烹飪方式進行處理, 中山 當地流行的做法是一魚四吃:生上無骨魚片、豉汁蒸魚腩、椒鹽魚骨、生上魚膠。
無骨魚片的吃法很簡單,就是打邊爐——把魚片放在漏勺里,浸入開水中燙煮。
湯底可選清湯或店家獨創的豆汁湯底,我們選的是后者。豆汁湯底比起清水湯底能更好地去除魚的泥腥味,還融合了大豆的香氣,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魚片切得很薄,燙煮約二十秒至微卷,就可以吃了。
夾起一塊放入嘴中,爽脆的魚片在唇齒間跳躍,魚肉的飽滿與利落盡收口中,感覺非常曼妙,一口一個爽!
脆肉鯇的魚腩部分,相對來說肉比較厚,一般是切成段用豆豉蒸。由于魚腩的脂肪含量較高,在融合了豆豉的香氣后,味道會更濃郁,比燙魚片更能吃得出魚味。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魚腩看起來比較肥厚,卻仍然保持了爽口彈牙,絲毫感覺不到肥膩。
魚骨的刺多,更適合椒鹽煎。外層炸得酥,里邊的魚肉是脆,吃起來非常香口。
靠骨的魚肉,會被起出來打成魚膠,口感有點類似蝦滑,吃起來同樣是爽脆彈牙!不過里頭偶而會混有小刺,吃的時候要注意了。
煮到最后的豆汁湯,有了魚肉的鮮味與豆汁的融合,味覺上會更加立體。撒上一點兒鹽,妥妥的讓人上頭!
【美味園】
地址: 中山 市 小欖鎮 高沙大道與明珠路南200米。
推薦:生上無骨魚片、豉汁蒸魚腩、椒鹽魚骨、生上魚膠。
人均消費:80元。
———————————————
明記食店
得益于瀕臨珠 江口 的地理位置, 中山 盛產海鮮,尤其是近海和咸 淡水 交匯處的水產,是當地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鮮貨。
在 中山 的三角鎮,有一家吃海鮮平靚正的明記食店,開了六年靠好口碑火遍珠三角。這里只做晚市,一到飯點里外就坐滿了人,除了 中山 本地人,不少 廣州 、 佛山 、 東莞 的食客也會大老遠跑來,就為這一口心心念念的海鮮。
這里其實就是大排檔的環境,畢竟價格擺在那里,不能要求太多。不過啊,幾百人同時一起涮海鮮,其實還蠻有氛圍的。
這里以白粥做粥底,在粥里煮海鮮等食材。模式是半自助式的,就是自己去選好食材自己拿,最后根據盤子數量計費的那種。
海鮮和其他肉類基本都是10元一碟,素菜類大多是5元一碟,只有生蠔等少數幾款食材是15元一碟。總而言之都很便宜,拿的時候完全不用考慮價格。
對了,還有粥底和生菜都是免費的,我們吃海鮮為主,拿了好幾輪最后吃到扶墻出,結賬才165元,可見性價比高得可怕。
他們家之所以那么受歡迎,除了價格優勢,還因為食材質量高。畢竟海鮮這種東西,靠近原產地就是最大優勢,加上客流大出貨快,保證每天的食材都是新鮮到貨。
羅氏蝦的個頭有巴掌那么大,太新鮮了,端上桌甚至還在活蹦亂跳。放粥里煮,非常鮮甜!
沙蝦也是鮮活的,一碟有六只,味道同樣很鮮甜,很好吃。
花蟹的個頭不算很大,但相當于才10塊錢一只,這性價比......真是太太太高了。
還有其他的一些小海鮮, 比如 蟶子,吐沙吐得很干凈,強烈推薦。
扇貝一碟五只,個頭飽滿,肉很肥碩,好吃。
膏魷也相當給力,肚子里面滿滿的膏,吃起來很過癮。
除了海鮮,肉丸也是他們家的招牌之一,完全是手打出來的,口感緊實彈牙,稱得上是一絕。
另一個推薦的是咸豬骨,放粥里可以出味,本身也很好吃。
至于粥底火鍋煮食材的順序,我個人喜歡先加白貝打底,然后是蝦和蟹,再放入咸豬骨給粥底增味,后面是其他海鮮和肉丸,最后是素菜。
當然了,因為有了各種海鮮和咸豬骨的加持,煮到最后,粥底的味道會非常棒,很好喝!
【明記食店(三角鎮店)】
地址: 中山 市三角鎮新裕路。
推薦:羅氏蝦、沙蝦、花蟹、肉丸、生蠔、蟶子、八爪魚、燒豬骨。
人均消費:70元。
———————————————
園林食店
緊挨著三角鎮的民眾鎮,河網縱橫,物產豐富,是 中山 的著名水鄉,也是吃貨們不會錯過的地方。民眾鎮的三墩村盛產三墩鵝,也因烹制鵝而聞名。
我們去的這家園林食店,是一家二十多年的老字號。民眾 鎮遠 離 中山 市區,店家的位置有點偏僻,卻沒想到在工作日的中午生意同樣火爆,店門前已經停滿了車。
店里沒有菜牌,他們只做兩道菜:燒鵝和燜鵝。但就憑這兩道菜,不僅在 中山 的口碑炸裂,也征服了周邊城市的食客老饕。
園林食店的燒鵝,據說是用荔枝木來燒的,色澤金紅,沒有任何的腥膻味。仔細看,肉眼隱約可見皮下的小黑毛,這并不是鵝毛沒有拔干凈,而是妙齡鵝獨有的標記。
他們家的燒鵝半只才賣90元,水準卻不輸 廣州 城里的貴餐廳。因為剛燒好沒多久,鵝皮依然保持了很高的酥脆感,鵝肉也是非常飽滿,蘸上點兒燒鵝汁,好吃得不得了!
店家的另一個招牌是燜鵝,這也是當地很地道的吃法。先把鵝肉在鍋中翻炒,再連同鵝腸、鵝血、鵝胗、鵝翼、鵝肝等一起燜煮,肉質會變得很酥軟。
三墩燜鵝的一大特點,是在湯汁中加入了當地出產的薄荷葉。
夾起一塊,鵝肉的香味和濃郁的薄荷香氣在唇間游走,滋味讓人覺得非常清爽,堪稱一絕!
若喜歡這種薄荷味,不妨加一份雜菜,里面除了有時令蔬菜外,也會有薄荷葉。
【園林食店】
地址: 中山 市民眾街道三益路135號。
推薦:燜鵝、燒鵝。
人均消費:50元。
———————————————
煲煲掂
石岐乳鴿盛名在外,作為一道招牌的傳統粵菜,在珠三角各市都能見到乳鴿的身影,但想吃到風味最佳的乳鴿,還是要來到 中山 。
煲煲掂,是 中山 人氣最高的一家乳鴿專門店,他們家的乳鴿在當地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煲煲掂是連鎖經營,在 中山 好多地方都有分店,我們去的是口碑最好的西區店——距離我們住的酒店不遠,步行幾分鐘就到了。
石岐乳鴿的起源,可追溯至一百年前。據《 中山 市志》記載,1915年,有旅美華僑回國時帶回了王鴿、侖替鴿和大賀姆鴿等名種,與本地鴿配對雜交。其后,又有華僑從 日本 引進了欽麻鴿,從 澳大利亞 引進了澳洲地鴿。經過長期培育改良,才有了如今名揚海內外的石岐乳鴿。
講個冷知識:發跡于 浙江 臺州 ,在米其林狂摘十一星的新榮記,有一道招牌菜是脆皮乳鴿——當年就是專門請了 中山 的廚師過去做的。
廣東 人吃乳鴿,最經典的做法是紅燒乳鴿,也就是炸乳鴿。先把乳鴿浸在鹵水中,讓其充分吸收鹵汁入味,再晾干用滾油炸,直至呈現出瑪瑙般的色澤。
煲煲掂的乳鴿是一整只端上來的,老饕們都是直接帶手套開撕。若覺得不好下手,也可以讓店員幫忙剪開。
這兒的乳鴿皮炸得相當脆,鴿肉也非常嫩滑且多汁,一扯開汁水就會涌下來。咬上一口,融合了脂肪香氣的汁水,瞬間征服了翔哥的味蕾!
價格也非常親民,22元就能享用一只,性價比絕對是超高了。
溫馨提示:真的是要小心被汁水燙到。
店里的另一款鹽焗乳鴿,出品同樣很給力。鴿皮的酥脆程度甚至勝于紅燒乳鴿,還有味道要給好評,鹽焗的做法卻不會太咸,從皮到骨的咸香味都恰到好處,好吃得能上天!
鹽焗乳鴿的價格是26元一只,出品絕對超過價格預期。
他們家的煲仔飯據說水準也還可以,不過由于翔哥一天吃了五頓,實在是吃不下了就沒嘗到咯。
【煲煲掂(西區店)】
地址: 中山 市西區街道香山大街下閘新村2棟。
推薦:紅燒乳鴿、鹽焗乳鴿。
人均消費:30元。
———————————————
浩輝飲食
石岐的美食遠不止有石岐乳鴿,作為 中山 的中心城區,這里可以說是 中山 美食最集中的區域。
翔哥首先強烈推薦的是一家早餐店:浩輝飲食——這家創始于1945年的老字號,藏著石岐老街坊最難以忘懷的味道。
店里的環境略顯簡陋,卻不影響食客遠道而來。因為店面不夠大,人多的時候大家就只能擠在門口的小桌子用餐。
看墻上貼著的照片,連譚校長都來過。
來到浩輝,就不能不吃一碗他們家的招牌肉丸粥。
中山 的肉丸很出名,這家店的肉丸又稱得上是當中佼佼者。粥底綿密,一碗粥里有七八個肉丸,肥瘦相間很緊致,混雜了冬菇,彈牙的口感讓人覺得很驚艷!
店里的另一個招牌,是牛腩豬腸粉。豬腸粉是 廣東 常見的小吃,只是形似豬腸,里面并沒有豬腸,口感軟糯。
鋪在粉上的牛腩很好吃,但最出彩的還是底下的牛腩湯汁,只要蘸上湯汁,粉的好吃程度馬上提升到了另一個維度!
追求極致性價比的話,還可以點素腸粉,2元就有一碟,同樣有牛腩湯汁打底。
此外這兒的云吞蝦籽面也值得一嘗,云吞是豬肉餡的,面條是竹升面,口感很爽彈。面上鋪了薄薄一層的蝦籽,在提味的同時,又不會喧賓奪主,好吃得讓人贊不絕口。
【浩輝飲食】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南基路步行街大笪地3號。
推薦:招牌肉丸粥、牛腩豬腸粉、云吞蝦籽面。
人均消費:20元。
———————————————
新星休閑點食店
沿著孫文西路步行街一直往東走,就到了 白水 井。這片石岐最老的街區有很多以價格親民、性價比高而著稱的食肆,在附近街坊中頗有口碑。
新星休閑點,是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老店。這家看似普通的小食店,卻有著 中山 最好吃的胡椒雞腳湯。對不少老街坊來說,就是從小吃到大的熟悉味道。
胡椒雞腳湯是每桌的標配,能得到本地老饕們的認可,顯然是花了心思熬制的。
湯里的胡椒味特別濃郁,加上其中的當歸、枸杞等藥材香味,將湯水的鮮美拉升了一整個檔次。喝一口入肚,整個人都是暖暖的,非常過癮!
湯中的雞腳也很入味,同時又保留了一點韌勁,吃起來口感很不錯。而且才13塊錢一碗,性價比很高了。
除了胡椒雞腳湯,還有醬骨架、咸豬骨粥也很受食客歡迎。
因為物美價廉,他們家被不少附近的街坊視為路邊飯堂,難怪那么多年來生意一直超火。
【新星休閑點食店】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 白水 井民安街26號。
推薦:胡椒雞腳湯。
人均消費:10元。
永麗豆腐屋
新星休閑點的對面巷子里,有家永麗豆腐屋,也是開了很多年的街坊店。
這家藏在居民樓里的小店,里頭只有兩張桌子。與其說它是小店,還不如說是個家庭式小作坊——老板早上把豆腐花熬制好,用塑料盒裝著,打開門做街坊熟客生意。
夏天嘛,本來想吃一碗冷的豆腐花,但老板推薦我們嘗嘗熱的。
事實證明,老板沒有推薦錯。
豆腐花的口感相當嫩滑,吃起來很有質感,熱的豆腐花果然比較香。甜度上,并不會太過齁甜,頗符合翔哥的口味。
店里不止有招牌的豆腐花,也有雙皮奶和芝麻糊,如果不是吃不下,真想每樣都來一份。
順帶提一下,除了翔哥去的這兩家, 白水 井附近還有順柚記、滿足面、釗釗美食,這幾家都是開了很多年的口碑老字號,有時間不妨逐個嘗一嘗。
【永麗豆腐屋( 白水 井店)】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 白水 井民安街榮貴坊1號樓底商。
推薦:原味豆腐花。
人均消費:5元。
榮記食店
中山 人吃宵夜的氛圍,真是太濃了。
榮記食店是石岐的一家宵夜口碑老店,據說已經開了三十年。店家的位置有點兒隱蔽,在石岐的大墩村,也就是幻彩摩天輪后面的城中村里。
作為村里的大排檔,榮記的環境和服務基本為零,但街坊們對他們家的味道十分認可。每天從下午五點開到凌晨四點,飯點經常爆場,根本沒有排號這回事,找位全靠快準狠!
榮記的看家招牌是咸豬骨粥,每桌必點,上來就是一大盆。咸豬骨的味道已經完全融入到了粥里,里面還有花生、腐竹和發菜,與綿密的粥底相得益彰,超級好喝。
當然,是否真發菜尚待論證,畢竟如今已不允許采摘發菜了,所以粥里的也可能是海發菜?
粥里的咸豬骨,是撈出來分開上的。
事先腌制好的豬骨在煮過粥之后,味道依然很棒。看著都是骨頭,其實蠻有肉的,吃起來美滋滋,別提有多滿足了。
除了咸豬骨粥出彩,其他幾道菜也同樣可圈可點。
最好吃的是這個椒鹽魷魚須,上面的椒鹽很香,調味咸淡適中,不會蓋住魷魚本身的鮮味。口感脆中帶彈有嚼勁,當零食都能吃掉一大盤。
卜卜貝,個頭比常見的白貝要大些,除了貝本身好吃外,鋪在底下的粉絲吸收了貝的汁水,鮮到掉眉毛!
同樣是貝類,花甲的做法就是用豉椒爆炒,夠鑊氣也很入味,好吃。
炒通菜,因為菜很新鮮,簡單加椒絲腐乳炒就很好吃。如果硬要挑點毛病,就是腐乳放得少了,味道淡了點兒。
【榮記食店】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大墩村47號。
推薦:金牌咸豬骨粥、椒鹽魷魚絲、卜卜貝、豉椒炒花甲、椒絲腐乳炒通菜。
人均消費:50元。
———————————————
中墾民信
對 廣東 人來說,沒有糖水的夏天不是完整的夏天。
吃完宵夜,可以沿岐江河岸散步到南基路,這兒有家老字號甜品:中墾民信。這家店至少開了二十年,靠口碑積攢了大量的回頭客。
菜單上的品種好多,密密麻麻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經典的還是雙皮奶。
我們點了兩碗雙皮奶,一碗是紅豆雙皮奶。制作雙皮奶的原料是水牛奶,奶香比普通奶牛奶更濃郁。上面的紅豆,則豐富了雙皮奶的口感和味道。
有肉眼可見的奶皮褶皺,出品不輸 順德 民信老鋪。
我們還嘗了桃膠雙皮奶,桃膠非常順滑,而且中和了雙皮奶本身的甜度,吃起來比紅豆雙皮奶更清爽,強烈推薦。
ps:翔哥來到時候,在店鋪里看到了搬遷公告,這家老字號要準備搬到 泰安 市場那邊,來的話要留一下,不要撲空了。
【中墾民信】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南基路47號。
推薦:紅豆雙皮奶、桃膠雙皮奶。
人均消費:10元。
———————————————
象角群記
說起 中山 的傳統美食, 沙溪 鎮的地位舉足輕重。作為 中山 美食的一張名片, 沙溪 鎮與 廣州 荔灣、 佛山 順德 、 潮州 湘橋等地共同入選了“ 廣東 十大傳統美食之鄉”。
除了名聲在外的 沙溪 扣肉, 沙溪 還有諸多特色小吃。在 沙溪 鎮上,老店比比皆是,騎個小電驢就能吃個三天三夜。
因為行程和時間的安排,翔哥這次沒能親自去一趟 沙溪 鎮。但沒關系,源自 沙溪 的象角群記是一家連鎖小食店,在 中山 很多地兒都開了分店,不用到 沙溪 鎮也能嘗到地道的 沙溪 美食。翔哥去的這家,在石岐宏基路。
象角群記號稱粥品世家,來到自然少不了喝上一碗粥。翔哥第一推薦魚蓉蕉蕾粥,“蕉蕾”顧名思義,就是芭蕉的花蕾。
將采摘下來的蕉蕾切粒,用鹽水浸泡一個小時,除去蕉蕾中粘稠的乳汁,放入白粥里熬煮,再佐以拆出來的魚蓉,就是一碗魚蓉蕉蕾粥。這種吃法,是嶺南水鄉獨有,離開 中山 都很難見到。
用鹽處理過的蕉蕾沒有了苦澀感,取而代之的是其獨有的香味,與魚蓉的鮮味交織在一起,再淡定的食客都忍不住夸上一句:好吃!
店里的香菇干撈云吞,也頗受食客歡迎。
云吞味道整體清淡,卻不乏豬肉和香菇的鮮香,況且表面撒了芝麻,吃起來也很不錯。
核桃欒樨糕,是 沙溪 獨有的味道。欒樨,是當地盛產的一種菊科植物,可以入藥。
傳說在明末清初, 沙溪 發生了一場瘟疫,為了救治當地百姓,龍王派青蛇送來了欒樨,人們把欒樨葉舂成粉,做成糕餅,吃了之后就恢復了健康。時至如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佛誕, 沙溪 人仍有吃欒樨的習俗。
吃上一口,感覺很軟糯,獨特的植物葉香在舌尖彌漫,值得嘗嘗。
【象角群記(宏基路店)】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宏基路41號3卡。
推薦:魚蓉蕉蕾粥、香菇干撈云吞、核桃欒樨糕。
人均消費:20元。
———————————————
崖口煲仔飯
南朗鎮的崖口村位置得天獨厚,是名副其實的漁米之鄉,因為瀕臨珠江入 海口 ,最不缺的各種海鮮。尤其是蝦和蟹類,特別適合生長在這種咸 淡水 交匯的地方,因而吸引了不少人從 中山 城區開車過來覓食。
崖口的美食很多,這家崖口煲仔飯一定不能錯過。來到崖口的沙頭涌,街上一溜的煲仔飯,就屬他們家生意最好,工作日中午都滿座到爆棚。
有 中山 朋友說每次來崖口都必須來這兒吃一頓才過癮,因為煲仔飯不但味道好,價格還實惠。
四拼煲仔飯的食材是任選的,桌面掃碼下單,非常人性化。
我們選了黃鱔、牛肉、肉餅和蝦米——這么一份煲仔飯只要20元,妥妥的性價比之王。
相比 廣州 的煲仔飯,崖口煲仔飯的米粒沒有那么干身,飯焦也不那么明顯。但因為用了崖口當地產的崖口大米,所以米飯的米粒分明,米香讓人拍案叫絕!
另一份,我們要的是招牌海鮮臘味煲仔飯。這煲飯最大的亮點,是里面竟然有一整只奄仔蟹。翔哥這些年吃過的煲仔飯,少說也有十幾家,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做法。
63元的價格雖然稍貴,但食材的確誠意滿滿。如果你從沒吃過奄仔蟹,我會極力推薦你試試這款。
奄仔蟹的真身是青蟹,更具體地說就是沒經過交配的母蟹。在珠三角老饕的眼中,這是一種極品的美味海鮮。
盡管奄仔蟹的個頭不大,卻有金黃色流沙的蟹膏,所以又被稱為“平價版黃油蟹”。蟹肉同樣優秀,肉質細嫩味道甜鮮,吃起來真是妙不可言!
加上一碟 廣東 人都愛的菜心,就是一頓不錯的午餐。
【崖口煲仔飯】
地址: 中山 市南朗街道崖口村沙頭涌。
推薦:四拼煲仔飯、海鮮臘味煲仔飯。
人均消費:40元。
———————————————
崖口水蟹粥·財漁潮飲食
崖口村靠海,在這里挑一間海鮮大排檔吃吃海鮮,也是件值得安排的事。
翔哥找的這間叫崖口水蟹粥,餐廳搭建在河涌上,環境是典型的拍檔風,旁邊是一大片紅樹林。這里據說是不少老饕的私藏寶地,口碑和味道都很不錯。
走進門就是海鮮池,盡是張牙舞爪的生猛海鮮。選好要哪種,老板就麻利地幫你撈起來稱斤。
因為還在休漁期,所以海鮮價格普遍偏高一點,如果等到八月 南海 開漁后,海鮮品種會更多,也更實惠些。
店里當仁不讓的招牌,自然是水蟹粥。水蟹其實也是青蟹,具體來說就是換完殼,尚未長到豐滿的青蟹。水蟹的的肉比肉蟹要少,但是味道更清甜,所以最適合用來煮水蟹粥。
水蟹現做先殺,粥里頭加了蝦、白貝、瑤柱和絲瓜粒。粥底有點類似 潮汕 砂鍋粥,但味道更鮮甜,蟹肉也是鮮嫩至極!
除了水蟹粥,我們還點了其他的幾種海鮮。
魚挑的是黃油鱭,這是 廣東 這邊的叫法,北方好像叫鯔魚。這種魚生活在咸 淡水 交匯處,特點是刺少,肉質細嫩,尤其以富含油脂的魚腹口感最佳,配上豆豉清蒸很好吃。
這里的蝦有三種,翔哥點了桂蝦,做法是白灼。六至八月正好是桂蝦的當造期,不僅個頭大,肉質還很緊實彈牙。
因為蝦肉本身有氨基酸的甜味,所以只需蘸著醬油吃就足夠美味。
除此之外,蟹黃豆腐也是必點的。用的是玉子豆腐,炸過之后淋上蟹黃汁,相當惹味。
番薯葉也炒得特別香嫩,足以見大廚對火候的把握極準。
主食點的是三絲炒面,夠鑊氣,份量也足。
【崖口水蟹粥·財漁潮飲食】
地址: 中山 市南朗街道崖口村沙頭涌。
推薦:水蟹粥、清蒸桂蝦、豉汁蒸黃油鱭、蟹黃豆腐、蒜蓉番薯葉、三絲炒米粉。
人均消費:90元。
———————————————
崖口云吞
除了煲仔飯跟海鮮,崖口的云吞也是很有名的。這家店很特別,開在村中的祠堂里,古色古香。
據說這里早餐時間客人特別多,不趕時間的話,建議像翔哥這樣早上九點以后來。但也別太晚,中午云吞賣完他們就收檔了。
點單的地方在祠堂旁的小屋,可以看到幾個阿姨在現場包云吞,手速極快,幾秒鐘就能包一個。這兒也有生的云吞賣,可以直接打包帶走回家自己煮。
除了凈云吞,還可以選擇加料,有瘦肉、板筋、粉腸,也可以加面、河粉或者瀨粉。基本上是十幾塊錢一大碗,性價比很高。
與傳統的廣式云吞不同,崖口云吞的個頭很小,皮特別薄,入口覺得很潤滑。里頭的餡兒除了豬肉還加了芝麻碎,吃起來齒頰留香,讓人拍案叫絕。
對了,他們家逢周五休息不營業,要注意別撲了個空。
【崖口云吞】
地址: 中山 市南朗街道崖口村三房下街譚氏大嗣祠。
推薦:瘦肉云吞、板筋云吞。
人均消費:15元。
———————————————
【中山 | 游玩】
中山 并非是熱門的旅游城市,大的景點基本沒有,但有些小而美的景點還是值得去一去的。
在這座以偉人孫 中山 先生命名的城市,遇見的風景大多與有關。
與此同時, 中山 依然保留了典型的嶺南水鄉,到瀕臨珠江出 海口 的崖口一帶享受美好的田園風光,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放松。
孫文西路步行街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孫文西路步行街,但依舊覺得很喜歡這里。這是 中國 最早的步行街之一,也是了解“香山文化”的一個窗口。
早在一百多年前,這里就是香山縣( 中山 市的前身)舊城區商業中心地帶,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繁榮興旺。
1925年,孫 中山 先生逝世后,這條街道改稱孫文路,后來又劃分為孫文西路、孫文中路和孫文東路。新舊文化在這里完美地銜接,并容無悖的融匯令這條百年老街飄逸著一片迷人的氣息。
這條長街兩旁現存的建筑,基本上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所建,中西合璧,混合了歐式與南洋騎樓兩種風格。
經過前些年的修整,昔日的雕花和拱門在粉刷后顯得更加整潔和親切。
街中的棕櫚樹,更是襯出一派南國風情。
孫文西路上有一幢粉色的小樓,曾是香山商會的舊址,現在則成為了 中山 商業文化博物館。
恰逢周一,沒有開門。
旁邊的尖頂南洋建筑風格,是思豪大酒店舊址。所在地原為香山銀行舊址,抗戰期間,銀行大樓遭受日寇轟炸而成頹墻瓦礫。
抗日戰爭后, 中山 縣商會會長李德聯購得此地興建五層樓酒店,取名為思豪大酒店,成為當時石岐的標志性建筑。
孫文西路上有小路可以通往 中山 公園,如果繼續往孫文中路去,可以抵達 中山 市博物館。
孫文西路往西走到盡頭,則是岐江邊上的天字碼頭。古時候,這里是官方設立的津渡,所以叫“天字碼頭”。
1912年,孫 中山 卸任臨時大總統后,從 南京 南下,沿途考察,并經港澳回到了闊別十六年的家鄉—— 中山 翠亨村。
同年5月30日,孫 中山 從天字碼頭乘船回 廣州 ,此后再未踏上過家鄉的土地。
時至如今,岐江邊上最靚麗的風景,是興中廣場上的這座幻彩摩天輪。
有意思的是, 中山 市婚姻登記中心就在摩天輪的下方——如果情侶在摩天輪上求婚 成功 ,可以考慮直接在這里注冊結婚。
【孫文西路步行街】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
門票:無。
———————————————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1866年11月12日,孫 中山 生于 廣東 省香山縣(今 中山 市),他在這里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時至如今,在 中山 南朗鎮的翠亨村,我們依然能參觀到孫 中山 的故居。
紀念館由孫 中山 故居、孫 中山 紀念館以及其他多處文物點組成,其中孫 中山 故居是一幢西洋風格建筑,高兩層,外墻紅色。
孫 中山 故居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墻上的文保碑。
孫 中山 出生時的孫家祖宅,已在1913年的時候被孫家拆掉。如今看到的這座建筑,是1892年由孫 中山 親自設計和主持建造的。
建筑的正立面有七個西式拱門,內部卻是傳統的對稱式中式建筑結構。ps:建筑內部不允許拍照。
孫 中山 故居的旁邊就是孫 中山 紀念館,參觀館里的展覽,有助于了解這位偉人從出生成長到進行革命活動的歷程。
清朝末年的翠亨村,雖然是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并不閉塞。孫 中山 童年時在村里讀私塾時,就對歷史、地理、政治諸科,寄以莫 大興 趣。
后來,從 上海 回鄉的陸皓東成為了孫 中山 的私塾同學,二人十分投契。陸皓東向孫 中山 述說十里洋場的五光十色,引起了孫 中山 極大的興趣,也讓他對外面的廣闊天地充滿了向往和好奇。
1879年,孫 中山 遠赴 美國 投奔哥哥孫眉,并在 夏威夷 檀香山 的意奧拉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接受西式的教育,此后又轉往 香港 學醫。畢業后,孫 中山 先后在 澳門 、 廣州 、 中山 石岐開設藥局行醫,并逐漸從“醫人”走向了“醫國”。
孫 中山 曾希望借上書李鴻章而打入社會上層,取得機會以施展自己改造 中國 的政治抱負。可惜,這種 和平 改革的嘗試最后失敗了,于是他也逐漸走上了尋求武力推翻清政府的道路。
翠亨村中除了孫 中山 故居和孫 中山 紀念館外,還有其他多處文物點。
陸皓東故居,陸皓東青少年時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陸皓東出生于1867年,是孫 中山 的私塾同學,后追隨孫 中山 革命。
1895年,乙未 廣州 起義失敗,陸皓東冒險返回總機關焚毀興中會名冊,不幸被捕就義。孫 中山 對陸皓東的犧牲十分悲痛,將他譽為“ 中國 有史以來為 共和 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還有中共早期革命領導人、工運領袖楊殷烈士的故居。
楊殷是孫 中山 的同鄉,1911年加入同盟會,后來加入 中國 共產黨,是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1929年被國民黨反動當局秘密殺害于 上海 龍華。
楊殷故居旁的錢氏大宅,是翠亨村華僑建筑之一。
楊仰仙祠,始建于清代,現在這座建筑是2019年重建,里面展覽的是楊殷烈士的生平。
來孫 中山 故居紀念館的游客不少,尤其是團隊游客多,但大家都井然有序,并不覺得嘈雜擁擠。
【孫 中山 故居紀念館】
地址: 中山 市南朗街道翠亨大道93號。
門票:免費。
———————————————
茶東陳氏宗祠群
同樣是在 中山 的南朗鎮,欖邊茶 東村 也是一個頗為值得去的地方。2013年,茶東陳氏宗祠群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 中山 市保存較大、較好,建筑風格獨特的明末清初建筑群。
前幾年有一部電視劇《破冰行動》,如果你看過這部劇,應該能認出這里就是劇中塔寨村“林氏宗祠”的取景地。
順便科普一下, 中山 市目前有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茶東陳氏宗祠群,另外兩個是孫 中山 故居和 中山 紀念中學舊址(疫情期間暫不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這三處國保都在南朗鎮境內。
陳氏宗祠群位于茶 東村 里的茶東大街,由陳氏宗祠、里仁祖家廟、貢三陳公祠、凈溪陳公祠等四座建筑組成。
四座建筑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是陳氏宗祠,始建于明天啟二年(1622),由茶東陳氏宗族始祖陳玄保的第九世孫醵資而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
清順治年間,陳氏宗祠遭海盜燒毀, 清康 熙三十三年(1694)得以重建,并在清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進行過多次修繕。
現在看到的陳氏宗祠,為清光緒年間修復后的建筑,但根據基本保留了早年明末清初時的建筑風格。坐 西北 向東南,三進三間布局,置有雨廊、偏廂、天井等構筑,門樓為四柱三間戲臺式單檐建筑。
走進陳氏宗祠,自然而然地想起《破冰行動》林氏兄弟在祠堂中開會的場景。
第二進的正梁上,懸掛有“星聚堂”木匾一塊。
最后一進為祖寢,供奉陳氏始祖陳玄保。茶東的陳姓族人出自潁川陳氏,早在北宋年間,就從 福建 經有珠璣巷抵達 廣東 番禺 茶園地。至元順帝年間,陳玄保舉家遷至此地建村,陳氏宗族自此開枝散葉。
據說,陳玄保為延續石基茶園地的陳氏宗族家風,所以把這里稱為“茶園”。后來,茶園又分為茶東與茶西兩部分延續至今。
茶 東村 出過不少名人,其中有清末外交家陳樹棠,“精武四杰”、陳真的歷史原型之一的陳公哲,還有孫 中山 的兒媳、孫科之妻陳淑英。
陳氏宗祠的東側,是里仁祖家廟,始建于 清康 熙十七年(1678),里面供奉的是茶東陳氏三世祖陳里仁。
陳里仁是陳玄保的次孫,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少從軍,征戰倭寇,陣亡于永樂元年的 臺灣 海戰,后被追封為鎮國將軍。
根據里仁祖家廟里的介紹,康熙四年,時任香山縣令的姚啟圣,專程來到茶 東村 尋訪陳氏族人。
至康熙十七年,姚啟圣升任 福建 總督,上奏朝廷加封陳里仁為感應普圣侯加中鉉世公,可設廟刻像,并賜龍牌和 石獅 ,村中陳氏族人于是修建了這座里仁族家廟。
陳氏宗祠的西側,是貢三陳公祠,始建于 清道 光十年(1830),供奉的是十四世祖陳貢三,現存建筑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風格。
最靠西側的是凈溪陳公祠,始建于 清道 光十五年(1835),里面供奉的是四世祖陳凈溪。
在貢三陳公祠和凈溪陳公祠之間,有一口歲月痕跡斑駁的古井,叫做思源井,至今依然可以取水使用。
這里距離 中山 市區有點兒遠,公共交通也較為不便,建議自駕前往。
【孫 中山 故居紀念館】
地址: 中山 市南朗街道翠亨大道93號。
門票:免費。
———————————————
崖口
南朗鎮的崖口村位于珠江出 海口 ,背靠五桂山,面朝伶仃洋,與翠亨村毗鄰。因為崖口的位置得天獨厚,這里自古就是的富庶的魚米之鄉。
據村史介紹,崖口村開村于元至順元年(1330),村中居民多姓譚。實際上,崖口村是一組村落群,包括了東堡、中堡、西堡、陸家、楊家、化美、 平山 、向西等八個村落,也稱為“崖口八堡”。
村里有一處建于民國時期的碉樓,名為陸雁群碉樓。樓主陸雁群,出生于1925年,是 香港 無線電視董事利孝和的夫人,號稱“ 香港 第一名媛”。
崖口村直面一大片農田,放眼望去稻浪滾滾。與此同時,這里廣闊的淺海灘涂和大片的圍墾養殖場,形成了珠三角地區少見的圍墾海域景觀。
崖口是咸 淡水 交匯處,盛產蝦、蟹等水產品,沙頭涌紅樹林旁的美食街因此聲名遠播, 中山 本地和外市過來的食客絡繹不絕。
村里的崖口云吞、煲仔飯、海鮮都很有名,一邊欣賞崖口的美景,一邊享用美食,愜意。
最后放一張崖口航拍全景圖。
【崖口】
地址: 中山 市南朗街道崖口村。
門票:無。
———————————————
【中山 | 住宿】
對比珠三角其它地市, 中山 的住宿選擇并不算很多,不過酒店價格也相對便宜。
翔哥這次在石岐住了兩晚,在南朗住了一晚。
圈子藝術酒店
在石岐住的是圈子藝術酒店,這家酒店在岐江邊上的中興廣場。客房很大,雖地處鬧市卻很安靜,與孫文西路步行街就隔著一條馬路,吃住行都頗為方便。
酒店有很大的地下停車場(興中廣場的停車場),酒店客人停車都是免費的。
酒店的江景房,正對著岐江,景觀不錯。
岐江對岸有喜來登酒店,在 中山 市區算是最好的酒店,對住宿要求高的也可以選擇那邊。
【 中山 圈子藝術酒店(興中廣場孫文步行街店)】
地址: 中山 市石岐街道南基路2號興中廣場A座。
價格:豪華江景雙床房,平日參考價格250元/晚。
———————————————
一米云海主題公寓
在南朗選擇了一間公寓,位置在敏捷溫泉海岸。這里坐擁一線海景,樓下有游泳池,環境看起來非常漂亮。樓頂還有天空泳池(需要另外付費),不過我們沒上去。
要說缺點,就是位置比較偏僻,周邊基本沒有商業。但其實距離崖口村也就十多分鐘車程,自駕車的話完全可以接受。
我們本來預訂的是親子復式海景套房,工作人員給我們升級成了至尊正海景復式套房,陽臺帶私人溫泉池,讓我們免費享受了一次溫泉體驗。
陽臺望出去就是珠 江口 的伶仃洋,能看見 珠海 的唐家和淇澳島,一邊賞美景一邊泡溫泉的感覺真不錯。
【 中山 一米云海主題公寓】
地址: 中山 市南朗街道敏捷溫泉海岸。
價格:至尊正海景復式套房,平日參考價格400元/晚。
———————————————
【實用信息】
中山 ,古稱香山,是孫 中山 先生的故鄉。位于珠江出 海口 西岸,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下轄十五個鎮、八個街道。
中山 只有一個專用機場(非民航機場),最近的民航機場是 珠海 金灣機場和 佛山 沙堤機場,但因為這兩個機場的航線都不太多,所以大多時候還是要先飛到 廣州 白云機場,再從 廣州 換乘城際鐵路,或者租車前往 中山 。
中山 的美食,雖不如 廣州 、 順德 的名氣大,卻也算得上是一個美食天堂。 中山 的美食比較分散,除了石岐的美食相對集中,大多數都下沉在不同的鎮,所以自駕最為方便。
如果你身處珠三角,距離 中山 不遠的話,完全可以多去幾次,嘗一下不同的店,相信每次這座城市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行程路線
Day1:美味園——榮記食店——中墾民信,住石岐。
Day2:浩輝飲食——孫文西路步行街——新星休閑點食店——永麗豆腐屋——煲煲掂——明記食店,住石岐。
Day3:象角群記——孫 中山 故居紀念館——崖口煲仔飯——崖口村——崖口水蟹粥·財漁潮飲食,住南朗。
Day4:崖口云吞——陳氏大宗祠——園林食店。
攝影器材
機身:尼康D610。
鏡頭:適馬35mm/F1.4A,適馬12-24mm/F4.5-5.6II,尼康85mm/F1.8G。
無人機:大疆“御”Mavic 2 Pro。
云臺相機:大疆Osmo P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