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備,制定應急工作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健康培訓。
2.工作人員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接種疫苗后仍需注意個人防護。建立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工作人員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如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
3.對進入旅游景點的游客、導游、地陪和景區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核驗健康碼,體溫和健康碼正常者方可進入。
4.加強景區內密閉區域或相對密閉區域(如景區內部的室內或半封閉演藝場地、場館等)的通風換氣。溫度適宜、建筑物具備良好自然通風條件時,密閉區域或相對密閉區域應盡量采用自然通風,加強室內空氣流通。
5.正確使用空調。如使用集中空調,開啟前檢查設備是否正常,新風口和排風口是否保持一定距離,對冷卻塔等進行清洗,保持新風口清潔;運行過程中以最大新風量運行,加強對冷卻水、冷凝水等衛生管理,定期對送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6.應嚴格根據所在地區疫情風險等級、演藝場館面積、演出時間、客流高峰時段等情況,合理設置一定時段內的觀眾的最大接待量,合理設置觀看演出時觀眾的間距,防止造成人員聚集。
7.演出時場館內應設置專門人員,提醒觀眾、服務員、演員正確佩戴口罩,演出開始及結束時進行人流疏導分流,避免人員聚集。
8.做好旅游景點內公共衛生間、垃圾桶等公共設施以及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
9.保持旅游景點內清潔衛生,產生的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清運過程中應采用密閉化運輸。
10.公共衛生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有條件時可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
11.實行預約制,科學合理制定營業時間,調控進入景點游客數量。
12.減少現金售票,鼓勵線上購票、掃碼支付等非接觸購票和支付方式。
13.旅游景點內的商店和小賣部等小型零售場所需做好清潔消毒、通風換氣,鼓勵采取掃碼支付等非接觸方式付款。
14.注意個人衛生,及時進行手衛生,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擋等。
15.工作人員工作期間,全程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人員密集時,游客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等級口罩。口罩弄濕或弄臟后,及時更換。
16.入口醒目位置應設立告示牌或大屏幕,提醒進入旅游景點游客、工作人員應遵守相關防控要求和注意事項,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17.當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時,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經衛生學評價合格后方可重新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