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寺,始建東晉,1600多年的歷史。位于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zhèn)靈巖峪方山之陽。此后,唐、宋、元、明各代為寺院盛期。最盛時有僧侶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稱“海內(nèi)四大名剎”,并名列其首。靈巖寺,現(xiàn)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靈巖勝景,群山環(huán)抱、巖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跡薈萃、佛音裊繞。高聳入云的辟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隋唐的般舟殿,宋代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
來山東一趟,怎么能少了這座寺廟?我是從游玩完泰山之后然后到下午去的靈巖寺,泰山之旅,不可少了它。
交通
靈巖寺在泰安與濟南的中間,在泰山火車車站廣場西側(cè)乘“泰安-濟南”的汽車在“萬德鎮(zhèn)靈巖廣場”下(8元),從靈巖寺廣場到靈巖寺有三輪很是便宜(6公里)。
回程是直接在下車的路邊坐過路的巴士到濟南的,當然了若是15:30分有直達的巴士回程濟南,可惜我們想晚點回來,所以過過路的車。
游覽路線
以下這圖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清楚,大概路線是:
天王殿-左右鐘鼓樓-大雄寶殿-千佛殿-般舟殿-辟支塔-卓錫泉-上山-甘露寺-白云洞-一線天-下山-勝境門
以上路線應(yīng)該是非常不錯的,主要景點在下面,山上的風光一般,體力不支時間不多者可取消。
不可錯過的景點:辟支塔+千佛殿+墓塔林+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甘露泉
靈巖寺可看景點
我對靈巖寺的感覺,整體來說,他的中國寺廟地位很重要,前面有說。再者就是:
1、古樸(千佛殿),雖然很多建筑已經(jīng)損毀了,但現(xiàn)在存在的可以體現(xiàn)出他的歷史
2、幾個泉水(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甘露泉)非常不錯。
千佛殿
建于唐,木結(jié)構(gòu)明代建筑。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礎(chǔ)皆雕刻有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寶裝荷花等紋樣。殿內(nèi)正中塑有通體貼金的“三身佛”。中為“法身”,宋1065年從錢塘運至靈巖。東側(cè)為“報身”,明1477年2500公斤銅鑄成。西為“應(yīng)身”,明1544年鑄造。
【看點】四十尊彩色泥塑羅漢像,1982年維修時發(fā)現(xiàn),彩塑羅漢還像人體一樣有腹腔,腹腔內(nèi)有用絲綢做的五臟六腑,此外還有五銖錢、開元通寶和宋代前三朝的銅幣及宋代銅鏡、墨書題記等文物。清末學者梁啟超來此游覽,贊譽千佛殿泥塑羅漢像為“海內(nèi)第一名塑”。
辟支塔
宋重建,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塔基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
可惜不能上去,登塔須沿塔壁外腰檐左轉(zhuǎn)90度進入上層門洞。
典型的宋代風格,為靈巖寺標志性建筑。
墓塔林
墓塔林,是一座積淀豐厚的古代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下面這個是方丈院的遺物了。
名泉: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甘露泉等
檀抱泉也非常出名就在附近,你們好好找找,我就不說那么具體了。
不過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這三個是一起的,你們很容易找。
位于千佛殿東側(cè)崖壁下,俗稱“五步三泉”。
泉水甘冽,終年不竭,卓錫泉,亦名錫杖泉,世傳為法定禪師用錫枚敲擊山石。
卓錫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袈裟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檀抱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