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博物館文物同款頭冠去逛博物館是種什么樣的體驗?“保安看了一眼都會懷疑是不是博物館的冠被偷了。”這條視頻在網上獲得了近五萬的點贊,視頻中女子戴的黃先生手工復刻的鳳冠原型,正是我國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鳳冠——隋煬帝蕭后冠,這頂后冠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后冠之一。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圖片及視頻素材由受訪者提供
說起黃先生與傳統首飾之間的緣分,時間線還要往回撥三年。“我是在故宮博物院參觀的時候看到了首飾文物,覺得非常的精美,于是想要自己挑戰來做一下。漸漸的就入坑了。”00后的黃先生告訴記者,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展陳有不少明清后妃們華美精致的首飾,從小巧的耳墜、玲瓏的發簪到極盡華麗的鳳冠,中國傳統首飾之精美令他著迷。不久后,黃先生就開始了自學之路,從零基礎的“小白”漸漸進階到“大佬”級別的“簪郎”。
在自己制作的幾個復原文物鳳冠中,要說到最滿意的一款,那還要數六龍三鳳冠,“六龍三鳳冠是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頂。在我剛入坑的時候就想要做這個鳳冠的復原,但一開始做的都不太滿意,就當做一個小目標,想要一點點的去實現它。”明孝端皇后六龍三鳳冠出土于1957年,是國家一級文物,目前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這件文物的冠頂飾有三龍,三龍前又有三只翠鳳,另三龍在冠后,并鑲嵌有128塊寶石,5449顆珍珠,極為華美。“從一開始制作底胎到冠上繡片的畫圖設計再到寶石、細節等的制作,差不多用了三到四個月的時間。”
六龍三鳳冠的背后有六扇薄薄的翼,這也是整頂冠最難制作的部分,“因為文物本身后面的六扇薄翼是可拆卸的,我們想要復原這個效果確實耗了不少功夫。”六龍三鳳冠文物上的鳳為點翠工藝,現在已經不可使用這一工藝了,“現在鳳冠包括發簪上面,涉及到點翠設計的部分,我們一般考慮使用鸚鵡毛、鵝毛還有繡片來替代。”
讓不少網友花式點贊的蕭皇后鳳冠的制作同樣也不簡單,“蕭皇后鳳冠的冠體上面的花束非常難做,因為上面有三四百支花枝,需要一個個手工制作,周期其實是非常久的,能完整做出來也是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