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古鎮煥新顏,革命老區發揮紅色動能,非遺文化與旅游融合……連日來,記者走訪濱州、濰坊、臨沂等地,領略山東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生機與活力。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山東文旅系統把握旅游業發展特點和規律,深耕文化資源,促進文旅融合,打造出一批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
深耕黃河文化打造黃河風情帶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山東旅游高質量發展典型”媒體采風活動日前啟動,記者跟隨采風團來到魏集鎮。該鎮位于惠民縣東南隅,是享譽千年的通商大埠,也是黃河故道水旱碼頭的重要發祥地。該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魏氏莊園、魏集古村落、黃河沿岸風景帶等旅游資源,并積極融入黃河戰略,全力推進文旅融合。
魏氏莊園是目前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據魏集鎮黨委書記沈洪梅介紹,基于莊園獨特的文化價值,該園以“黃河古鎮,古韻魏集”為總體定位,展示黃河文化特色,恢復莊園古堡原貌和代表性區域八大商號、義堂南馬號、泰山行宮等。
沈洪梅表示,魏集鎮將利用景區西南處大崔引黃閘與河道,建造微縮實景,展示黃河從發源地到注入渤海的過程,將中途流經的主要地貌單元及省份、重要節點,進行場景化再現,打造錦繡黃河旅游區。該鎮一方面沿黃河建設景觀帶,另一方面發展黃河沿線高效生態農業,開發果蔬采摘、農業旅游等高附加值旅游活動,打造黃河農業旅游品牌。
濱州市惠民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馬志忠表示,下一步該鎮將圍繞黃河沿岸建設綠色廊道,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黃河通景公路,進一步挖掘丁氏故居、吳王墓等文化景點的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文化旅游業態,建設黃河岸邊的特色城鎮。
發展紅色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沂南縣地處八百里沂蒙腹地,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發源地和沂蒙紅嫂精神的誕生地,被稱為“山東小延安”。在常山莊村一處農家院內,沉浸式紅色情景劇《戰地醫院》正在上演,游客們坐在長凳上,聚精會神的觀賞演出。劇中演員多是當地村民,在紅嫂當年居住過的地方,再現感人故事,深受游客歡迎。
沂南縣文化和旅游局市場推廣科科長劉瑞艷介紹,該縣積極推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百年古院落,創新打造沉浸式、場景式紅色教學,推出紅色文獻專題史詩情景劇《沂蒙四季·紅嫂》,沉浸式演繹沂蒙紅色文化?!敖酉聛韺⒁援斚铝餍械姆绞剑Y合紅色故事與劇本殺,不斷為游客創新打造全業態的體驗?!?/span>
劉瑞艷介紹,沂南縣以沂蒙革命老區中心紅色資源集聚、原汁原味革命堡壘村的獨特稟賦,打造紅色旅游樣板,建設了沂蒙紅嫂紀念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紅色金融紀念館等集紅色教育、紅色研學、影視拍攝、休閑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紅嫂家鄉旅游區,并推出了納軍鞋、唱紅歌、烙支前煎餅等20余種紅色旅游業態。
“弘揚沂蒙精神,深挖紅色資源,助推文旅全面融合,在黨建引領下創建紅色文旅融合發展區,助力鄉村振興,讓革命老區民眾走上致富路”。沂南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李成表示,未來,該縣將整合全縣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紅色研學旅行,進一步優化紅色旅游線路,把紅色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以全域旅游提升引領全縣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