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1日,2024東亞文化之都·濰坊活動年開幕式活動——濰坊風物展在富華大酒店國際俱樂部舉辦,精美的濰坊非遺及手造文創禮品和地域特色產品受到國內外嘉賓的好評。
展覽現場,有濰坊風箏、核雕、聶家莊泥塑、嵌銀漆器、楊家埠木版年畫、諸城派古琴、葫蘆燙畫、青州紅絲硯、老濰縣砸銅、濰坊刺繡、麻布絨繡、安丘扒繡、濰坊鑄銅印、老貓花燈、面塑等豐富多彩的濰坊非遺及手工藝產品,有安丘景芝酒、青州云門春酒、隆盛糕點、恒盛齋點心、老濰縣八大件、信昌糕點、諸城綠茶、“崔字牌”小磨香油、劉羅鍋燒烤、濰縣蘿卜、臨朐柿餅、青州山楂、輝渠小米、高密花餑餑、樂道肉蓯蓉等老字號傳統食品、濰坊地標產品,琳瑯滿目爭奇斗艷的“地方特色”讓嘉賓們連連叫好、流連駐足。
“這是濰坊地域特色的沙燕風箏。”風箏藝人張效東捏起一支小風箏對圍觀的來賓們說。張效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濰坊風箏代表性傳承人,自幼跟祖父學習雕刻、繪畫、風箏扎制,1995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風箏專家稱號。其扎制的風箏作品“金雞報曉”被國家郵政部選中并作為郵票使用。其部分作品被國內外風箏博物館作為珍品收藏。
“這只沙燕上有五條龍,都是手繪的。”張效東解釋風箏的寓意,“沙燕兒是春天來臨的信息,所以我就用燕子做它的整體,五龍代表著各民族團結在一個大家庭之中,各行各業龍騰虎躍。
“風箏會正在舉辦。今年風箏會您有什么新作品嗎?”
“有啊!我專門扎制了一只‘祖國萬歲’的風箏……”
從40年前為第一屆風箏會扎制參賽風箏至今,張效東每年都會帶作品參賽。前段時間他專門扎制了一只“祖國萬歲”風箏,用顏色鮮艷的花籃和五彩繽紛的蝴蝶表達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美好祝愿,在風箏會上一展風采。“這只風箏的主題是‘祖國萬歲’,下面部分整體是一個大花籃,而且帶一個‘春’字,意思是春天來了,萬物都好起來。”75歲的張效東告訴記者,花籃代表祖國,蝴蝶代表各族人民,整只風箏表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緊緊擁抱在一起的美好場景。
“這是印了一次的線稿,只有黑色;這是成品,套印五種顏色……”展覽現場,楊家埠和興永畫店十三代傳人楊乃東向來賓介紹起楊家埠年畫來滔滔不絕。
楊乃東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十幾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木版年畫制作,至今已有40多年。他的畫隨時隨俗,構圖嚴謹飽滿,刻版線條柔和,印畫光彩奪目,被譽為楊家埠集年畫“畫、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間藝人”,先后創作、刻制木版年畫700余套3000多塊,其代表作品《二十四孝》《三國故事》《紅樓夢》《百花獻壽》《柳毅傳書》等多次在國內外展覽中獲獎。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齊魯大地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當地文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很多人的記憶與鄉愁。”楊乃東說,“古老的年畫走到了新的歷史階段,要傳承弘揚,既要入古出新,也得接軌市場。”他表示,“這個2024東亞文化之都·濰坊活動年活動非常好,可以和來自東亞各國的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碰撞出一些新的思路,啟迪這個五百年老技藝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