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揚州東關街的冬榮園小劇場座無虛席。在揚州,“劇好看”小劇場已經成為熱門網紅打卡地。
在這里,可以欣賞原汁原味的戲曲表演,觀看神奇浪漫的木偶劇目,品味醒木弦索的曲藝書目,體驗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共享新場景。
近年來,揚州持續培育“劇好看”品牌,出臺《揚州“劇好看”小劇場建設推進方案》,國有文藝院團、民營演出機構、群眾演出團隊全面融入旅游休閑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為本地百姓打造家門口的看戲好去處,為外地游客帶來酣暢淋漓的文化體驗。揚州市把小劇場建設作為提升城市氣質、講好揚州故事的重要抓手,2023年全市50余家小劇場演出超4000場。
揚州市東關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揚州明清古城的東北角,東臨泰州路、西至國慶路,南自文昌路、北止鹽阜路,街區總面積為77.54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面積32.47公頃。這里歷史遺存豐富,有個園(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和逸圃、汪氏小苑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4處,以及冬榮園、華氏園、武當行宮等省、市級文保單位25處、歷史建筑8處。
近年來,東關街區推進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規劃建設了一批具有非遺元素和揚州風格的園林建筑景點,引入揚州評話、揚州清曲等20余個非遺項目,通過非遺展覽展示、教學和生產性保護等形式,加大了非遺保護傳承力度,拓展了傳播渠道,使非遺展現出新的生命力。
通過整治更新,延續傳統的街巷體系、空間形態及地方建筑特色,歷史街區的整體風貌得到有效保護。經過修繕,歷史遺存的品質得到全面提升,逸圃、汪氏小苑等一批文保建筑的保護等級相繼升格;對100多戶傳統民居進行了整治修繕,實施了街區基礎設施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和街區環境,原有的生活方式、人文傳統得到保留和延續;吸引剪紙、漆器、評話等多項傳統技藝、非遺項目進入街區設立展示和傳承場所,扶持發展了謝馥春、三和四美等一批老字號項目,充分彰顯了古城揚州的文化內涵。
來自黑龍江的一對夫妻,帶著自己還沒上學的外孫在非遺展示的展臺上駐足。“吃揚州的美食是武裝自己的肚子,看揚州的非遺是豐富自己的大腦。”老先生笑著對小外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