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風清氣朗,景致一新。9月1日上午,大同·長城1號旅游公路天鎮至左云段(北線)全線貫通儀式在新榮區御河跨鐵大橋橋頭隆重舉行。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是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市文旅振興、拉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沿線農村人口增收致富的重點工程。
市政府副市長郝獻民主持儀式。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吉福宣布“大同·長城1號旅游公路天鎮至左云段(北線)全線貫通”。
新榮區委書記鄧志蓉致歡迎辭。她首先代表新榮區委、區政府,向全力推動旅游公路建設的省、市委領導,向參與旅游公路設計、建設、管理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鄧志蓉指出,長城1號旅游公路北線大同段,總長258公里,其中新榮段101公里,沿線山高坡陡、溝壑縱深,我們連續克服地質災害、資金壓力、跨鐵路施工窗口期限制等難題,終于在今天,實現道路東、西全線貫通。至此,一條長城“天路”挽起天鎮、陽高、新榮和左云4個長城兄弟縣區,串珠成鏈。串聯起天鎮縣“邊疆極沖之地”新平堡和長城入晉第一站李二口、串聯起陽高縣“杏”韻長城守口堡和擁有30多座廟宇的“全廟之堡”鎮邊堡、串聯起左云縣摩天嶺和袖珍小堡月華池,串聯起歷史文化長河中一串串新榮長城“明珠”,有隆慶和議帶來民族融合的見證地得勝堡、貿易互市重要口岸助馬堡、大同文脈源起北魏馮太后墓永固陵。邊關古堡的“歷史回聲”、革命勝地的“紅色情懷”、叢山疊嶺的“塞外氣韻”,以及沿旅游路興起、獨具特色的高端長城民宿“云中-伴山”、“省級長城人家”塞尚驛棧和即將投建的飲馬長城得勝驛等,與歷史文化相映成輝、相得益彰,長城千年烽燧的雄渾壯美在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的偉業中重新燃起??梢哉f,長城天路的貫通,體現了大同長城縣區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大同長城縣區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本色擔當。
鄧志蓉在致詞中表示,云開日升,“天路”貫通。未來,我們將在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擴大內需基點,推進文化鑄魂賦能作用,在彰顯長城品牌特色上下功夫,在做優長城人家金字招牌上謀突破,通過以路引景、以景串線,加快建設一批突出長城風光、展現厚重歷史的特色驛站和主題片區,將長城天路打造成為連接長城風光資源、展現民族融合精神、活化長城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
鄧志蓉表示,未來的長城1號旅游公路,必將成為大同長城人擁抱四方的圓夢路、同心路和復興路,我們在這里誠邀四海賓朋,共沐古堡文化、共筑長城精神、共享新榮美景!
市交通局長衛君介紹工程情況,他指出,項目開工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沿線各縣區和建設單位攻堅實干,努力克服戰線長、投資大、部分路段地理條件差、有效施工期短的重重困難,如期實現了全線順利貫通。
新榮區四套班子及經開區領導以及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區政府序列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儀式并乘車觀摩部分路段。
據了解,“北線”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天鎮至左云段全線里程258公里,大同·長城1號旅游公路由東向西,沿長城布設并連接周邊眾多古堡、古村落。起點位于天鎮縣新平堡鎮平遠頭村,終點位于左云縣三屯鄉立石村,經新平堡、保平堡、瓦窯口、李二口、白羊口、榆林口水磨口,西行進入陽高縣,經正門堡、守口堡、正宏堡、長城鄉、鎮邊堡,至元墩進入新榮區,過鎮川口攀上方山西寺長城,西下方山,經宏賜堡、得勝堡群,西去拒墻堡、拒門堡、彌陀山、南過助馬堡、磚樓溝出新榮,進入左云保安堡,再經黃土口、過徐達窯、威魯堡、八臺子、寧魯堡,盤上摩天嶺,至二十邊,與右玉長城1號旅游公路相接, 沿線串聯輻射20多個景區、景點,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旅游路、致富路。
大同·長城1號旅游公路全線已建成了許多農家樂、長城人家和攝影、寫生基地,方便人們吃住。現在,只要你開車從鎮川口東上方山,即可迅速穿越,西下抵達宏賜堡、得勝堡。從此,在大同,游長城,讀歷史,就可隨時從天鎮縣平遠頭出發,一路沿著長城古堡邊看邊拍,經陽高,過新榮,一路暢通到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