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2“同里農文旅融合 打造美美富土”主流媒體行活動走進同里國家濕地公園,感受文旅融合帶來的新活力。同里國家濕地公園緊抓生態資源優勢,立足研學科普教育,將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相融合,力爭將景區打造成最具“江南文化”的新生態旅游目的地。

怡人美景,盡顯江南生態畫卷。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地處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東北部,東與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為鄰,西與千年文明古鎮同里相連。作為長江三角州地區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自然濕地系統,承載了濕地恢復,水源保護和凈化功能,為水鳥等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棲息地。截至今年10月,公園內共發現植物302種,鳥類229種,其中國家二級以上保護鳥類31種,居蘇州地區同類國家濕地公園之首。

2013年4月公園創建國家級濕地公園工作正式啟動,于2020年1月正式掛牌江蘇吳江同里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23個重點建設的濕地公園之一,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據了解,同里國家濕地公園現已建成了自然課堂、科普館、水生植物園、杉木步道、水八仙種植區、觀鳥墻、宣教長廊等特色與主題性解說場所,水杉林、池杉林、香樟林、銀杏林、翠梨園、竹園、草本植物園等旅游觀光區,學術交流中心、知青藝術公社、叢林咖啡館、遇見花田咖啡吧等功能區域,為游客提供觀光游憩、休閑娛樂、水鄉文化展示、自然體驗、濕地科普等多元服務。

目前,公園打造了一套以科研監測為支撐、以全園主題性場館為框架、以“沉浸式”體驗課程為填充的宣教解說體系,并擁有專業科普宣教團隊、開展公園在地化的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和公益品牌課程,始終堅持“趣味科普、自然零距”科普理念,開展自然研學教育,是蘇州市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科普宣教陣地。

同里國家濕地公園近年重點建設項目科普館總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該場館作為展示同里特色濕地文化重要窗口。記者采風當天,遇到不少前來研學的學生團隊。學生人手一張研學任務單,帶著好奇與探索參與研學。學習在路上,自然即課堂,“目前,有不少蘇州本地的中小學校會帶領學生前來,公園根據不同年齡段,開發有針對性的研學課程和任務單,希望學生通過這些課程了解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等知識?!蓖飮覞竦毓珗@副總經理吳婷婷介紹,“根據濕地公園特色,進行線路編排,目前公園里共有7個點位均可開展研學體驗,包括知青藝術公社、科普館等。”

2009年,公園被列為江蘇省級濕地公園;2011年,被江蘇省旅游局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2014年,被國家林業局列入全國23個重點建設的濕地公園行列;2019年,被國家林草局列入“森林體驗國家重點建設基地名單”,入選“全國自然教育精品基地”和“國家全域旅游人才培訓基地”;2020年,公園正式授牌為“國家級”濕地公園,獲得“WWF注冊自然學?!狈Q號;2021年,公園被中國林學會評為“全國林草科普基地”;2022年,公園獲得“首批全省生態文化宣傳示范點”榮譽。

截至今年10月底,同里國家濕地公園游客量達15萬人次。不斷探索自然保護和資源利用創新模式,依托科普研學+生態旅游,同里國家濕地公園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正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