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選自游記《品味虎丘:千年御道看廟會,亦是蘇州縮影》
蘇州之地,去過四次,也曾深度游覽過;
虎丘,最早去蘇州的那次就聽說過,但卻一直未得見;
這一次,專程去看看虎丘,品味虎丘的獨特韻味,感受蘇州的別樣靈氣。
七里山塘水,源自虎丘
七里山塘
虎丘門口的這一灣清水,與山塘街相連,可以說,七里山塘水,就是從這里細細流入。
七里山塘
也正是這水流,讓原本蘇州味兒十足的虎丘更有了地道蘇州的樣子,讓人越看越喜歡!
虎丘位于蘇州城西北郊,為蘇州西山之余脈,因周邊地形脫離西山主體,成為獨立的小山。
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說"丘如蹲虎,以形名"。
山高34.3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秴堑赜洝份d:"虎丘山絕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吳中第一名勝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钡那Ч琶?,使虎丘成為旅游者到蘇州必游之地,虎丘也自然成為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標志。
虎丘占地雖僅三百余畝,山高僅三十多米,但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范,絕巖聳壑,氣象萬千,并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
虎丘的人文歷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和蘇州古城一樣歷史悠久。相傳,春秋時期,這里就是吳王闔閭 的離宮所在
公元前496年,闔閭在吳越之戰(zhàn)中負傷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遺體葬在這里。據(jù)《史記》等書記載,當時征調(diào)十萬軍民施工,并使用大象運輸,穿土鑿池,積壤為丘;靈柩外套銅槨三重,池中灌注水銀,以金鳧玉雁隨葬,并將闔閭生前喜愛的“扁諸”、“魚腸”等三千柄寶劍一同秘藏于幽宮深處。
據(jù)說葬經(jīng)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號虎丘?!彼未K州州學(xué)教授朱長文則認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并說:“然觀其巖壑之勢,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闔閭因之以葬也。
”清乾隆帝弘歷也表示贊同:“本來巖壑擅天成,虎踞偏稱金氣精?!毕鄠鳎瑓菄鴾缤龊蟮臄?shù)百年間,越王勾踐、秦始皇、東吳孫權(quán),曾先后來此探寶求劍,結(jié)果都一無所獲,徒勞而返。
這些歷史故事,正是虎丘文化底蘊的真實寫照……
除了人文歷史,這里的美食節(jié)也吸引了眾多游人從各處趕來,即將開啟的美食節(jié)正火熱上演!
美食街一旁是擁翠山莊,墻上的兩邊刻有“龍、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相傳為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書,由他處移置于此。
擁翠山莊是蘇州唯一 一座無水的園林,它是晚清賽金花丈夫、蘇州狀元洪鈞發(fā)起興建的,這座建筑總平面呈縱長方形,占地一畝多。
結(jié)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為臺地園格局,依山勢分四個層次,每層布局不同,景色富于變化,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獨樹一幟。
這七里山塘水,源頭在虎丘,難怪有“七里山塘到虎丘“之說,莫不是虎丘給了這山塘水最好的靈韻吧!
走千年御道,看虎丘廟會
都說“來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在虎丘還有一種熱鬧叫“虎丘廟會”。
虎丘廟會
虎丘廟會舉辦20多年來,景區(qū)游客量共高達600萬余人次。今年也不例外,縱然天公不作美,還是有不少游客冒雨來到廟會現(xiàn)場。
虎丘廟會
逛廟會、賞民俗、看演出,金秋時節(jié)逛虎丘廟會,是件再愜意不過的事了。從1994年起,虎丘廟會活動就年年推陳出新!
今年的金秋虎丘廟會也是,看!點!多!多!
虎丘廟會
游客們最期待的千人石上的出會表演將如約而至,更有舞龍、舞獅、鑼鼓、雜技等表演隊伍一路巡游,帶給大家非凡的視覺享受。
虎丘廟會
此外,在御碑亭、書臺松影、西溪環(huán)翠點綴有雜技、情景書畫、曲藝類表演,活躍廟會氣氛。
虎丘廟會
因為天氣的關(guān)系,廟會開幕當天上午的出會巡游被取消了。但是,今年的出會儀仗隊伍與往年會有所不同。在今年出會的儀仗中,將甪端、福祿壽三星出會儀仗隊伍與廟會大部分節(jié)目演員進行合理配置。
虎丘廟會
在景區(qū)南北大門、上山路沿線、孫武練兵場均搭建了廟會主題布景,設(shè)置了風味小吃街、手工藝攤位,不僅能欣賞到泥人、篆刻、草編等特色手工藝表演,還能品嘗傳統(tǒng)的臭豆腐、梅花糕、海棠糕、棉花糖等蘇州民間小吃,體味濃厚的民俗風情。
虎丘廟會
屆時,跳嘉官、卡通人偶在斷梁殿區(qū)域迎賓,免費與游客合影,派發(fā)廟會小禮品?!坝半S心動醉美虎丘”攝影大賽、“虎丘杯”少兒舞蹈大賽等活動等待你來角逐榮譽!賞民俗演出,看出會巡游,品民俗文化,嘗蘇式小吃……
虎丘廟會
Tips:
廟會時間:2017年9月23日-10月15日
廟會地點:虎丘山風景區(qū)
廟會門票:80元
自駕路線:
1、杭州方向:
蘇嘉杭蘇高速蘇州園區(qū)出口下高速,上南環(huán)東路高架,南環(huán)西路高架,福星路出口下,走桐涇南路,桐涇北路,轉(zhuǎn)虎丘路,可達景區(qū)南大門。蘇嘉杭高速蘇州園區(qū)出口下高速,上南環(huán)東路高架,南環(huán)西路高架,西環(huán)路高架,在北環(huán)西路出口下高架,走桐涇北路,轉(zhuǎn)虎丘路,可達景區(qū)南大門。
2、上海方向:
滬寧高速蘇州東出口下,轉(zhuǎn)國道312直達虎丘北大門。
3、南京方向:
滬寧高速蘇州新區(qū)出口下,轉(zhuǎn)國道312直達虎丘北大門。
公交路線:
到達景區(qū)南大門的公交線路:游1路、游2路、949路、146路
到達景區(qū)北大門的公交線路:32路、快線3號
停車場及費用:
P1南大門停車場,P2 南大門公安停車場,P3 北大門停車場(后山)
虎丘景區(qū)停車場2010年起實施計時收費,停放第一個小時,小車收費6元,大車收費12元。小車停放超過一小時后,在停放一小時收費標準基礎(chǔ)上,按照2元每半小時累加收費。大車停放超過一小時后,在停放一小時收費標準基礎(chǔ)上,按照8元每小時累加收費。(收費標準僅供參考,以蘇州市物價局計時停車標準為準)。
中國的比薩斜塔,就在你身邊
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性,虎丘亦是如此;這蘇州之水,就更是如此了。
在這山水之間,有庭院在其中,時常沉醉于那深深的庭院,一是傾心于那里無上的安靜,在這寧靜的氛圍中,您可以細心的思考自己的作為,品味生命中的每一份驚喜或者驚詫。
二則感動于那里秀色可餐的綠,那馥郁濃重的涵養(yǎng)!
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內(nèi)容,其類別多樣,年代久遠??傮w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風格與自然景觀協(xié)調(diào)。其形式有塔、殿、橋、亭、樓、閣、墓等;年代從五代延續(xù)至當代,呈現(xiàn)出宋、元、明、清、民國等建筑風格。
不得不提的就是虎丘塔了,虎丘塔也叫云巖寺塔,現(xiàn)殘高48米,為八角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七層磚塔,是江南現(xiàn)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層建筑,腰檐、平座、勾欄等全用磚造,外檐斗拱用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
虎丘塔
虎丘塔
現(xiàn)塔頂軸心向北偏東傾斜約2.34米,據(jù)專家推測,因塔基巖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東北方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虎丘塔
雖然站在塔內(nèi)看不出有任何傾斜,但是如在塔內(nèi)放一個球形物體時,可發(fā)現(xiàn)物體朝東北方向滾動。二山門為元代建筑,其結(jié)構(gòu)尚承襲了宋代建筑的特色。脊桁為兩段圓木相接而成,故俗稱“斷梁殿”。其門扉、連楹、屋頂瓦飾及部分斗拱雖經(jīng)后世修補,但仍保持了元代風格。
虎丘山寺建在山里,是深山藏古寺的格局,而山門建在山前,形成山藏寺,寺包山,山寺合一的模式,在中國古代眾多名山古剎中是一特例,游山即為訪寺,建筑與山體渾然天成,妙趣橫生。
仿佛在這里看到了歷史。
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參與了虎丘的修繕和文化活動。如晉代顧愷之,六朝顧野王,唐代顏真卿、李白、白居易、韋應(yīng)物、劉禹錫、陸龜蒙、皮日休,宋代蘇軾、米芾、紹隆,元代趙孟頫、倪瓚,明代王鏊、沈周、文徵明、唐寅、張岱、袁宏道,清代吳偉業(yè)、朱彝尊、洪鈞、陸潤庠等。
王珣、王珉兄弟在虎丘營造別業(yè)又舍宅為寺,使虎丘成為江南士大夫文化的土壤;唐代韋應(yīng)物、白居易、劉禹錫三位曾任蘇州刺史的大詩人,都對虎丘情有獨鐘并留下詩文,白居易為方便民眾往來虎丘,組織開掘山塘河。
東晉大畫家顧愷之說虎丘是“含真藏古”;南朝顧野王贊虎丘是“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唐代李陽冰以篆體書題寫了“生公講臺”;著名的文學(xué)作品《三言二拍》、《紅樓夢》、《儒林外史》都寫到虎丘,《紅樓夢》中的薛蟠泥塑小像產(chǎn)自虎丘。
在蘇州的地方戲和彈詞《三笑》、《玉蜻蜓》等?。ㄇ┠恐校且辉僖曰⑶馂槿宋锘顒拥奈枧_。當代大作家陸文夫的成名作《小巷深處》中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見也安排在了虎丘山上,園藝大師周瘦鵑也寫有《訪古虎丘山》游記散文。
竹林茶海旁,那600多盆精品盆景
虎丘竹林的竹子形態(tài)各異,各領(lǐng)風騷。一片又一片的云霧嵌繞在竹林之間,一條條石徑歪歪斜斜地隱藏在竹叢之中。沿著石徑悄悄進入那綠色的“湖泊”深處,陣陣山風習(xí)習(xí)而過,偶有鳥鳴清脆嘹亮。
虎丘竹林
竹林是如此地美麗和寧靜,每根竹子都高高地伸向天空,顯得亭亭玉立、優(yōu)雅大方,蓬蓬勃勃、蒼蒼翠翠,充滿了生命的氣息以及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虎丘竹林
茶海與竹林依偎在一起,共同烘托這里的和諧與寧靜……
虎丘竹林
萬景山莊就在這竹林茶海旁,這里竟有600多個盆景,真可謂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萬景山莊
這里原來是東山廟遺址,是1982年建成開放的一座仿古建筑園林,為薈萃 蘇派盆景精華的專業(yè)盆景園,盆景之多列蘇州市各園之冠。所謂盆景,一盆一個景,又因其建筑高低錯落,屬山莊類型,故以萬景山莊為園名。
萬景山莊
萬景山莊
和上山道西側(cè)的擁翠山莊一樣,萬景山莊將自然景觀與仿古建筑融為一體,成為虎丘風景區(qū)中又一個園中園,為虎丘增添了一個新的景點。
入園門為門廳庭院,有亦山亦水特大門框,展現(xiàn)是兩股瀑布飛流而下,直瀉池中,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絕妙的山水畫。水池兩側(cè)蹬道10余級,上面場地平坦,萬松堂、集錦閣等建筑、廊宇,高低參差,層次分明,這里是樹樁盆景區(qū),花崗石平臺和欄桿將展區(qū)分為上下若干個小區(qū),陳列大中型盆景600余盆。
蘇州盆景的藝術(shù)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有獲全國盆景評比特等獎、已有500多年樹齡的圓柏“秦漢遺韻”,獲一等獎的榆樁“龍漱”、錦松“蒼于嶙峋”,二等獎的圓柏“巍然侶四皓”
有獲全國首屆花卉博覽會佳作獎的榆樁合栽“華林新榆”,優(yōu)秀獎的雀梅“寒雀爭春”;還有重達二三噸、40余年樹齡、被譽為鎮(zhèn)園之寶、盆景王的古樁雀梅以及20余盆獲省樹樁盆景最佳、優(yōu)秀獎的作品。
從集錦閣再上,松風明月謝東側(cè)另辟北門,與虎丘的養(yǎng)鶴澗、干人石等景點相連,游人可隨意進出。
美麗傳說,亦山亦水
園中附近的上山路東側(cè),有一巨石像被人切開一樣,礦亡刻有"試劍石"三字。題刻引出兩則傳說:一傳吳王闔閭得到干將所獻的"莫邪"劍后,揮劍試石,將大石一劈為二;又傳秦始皇來虎丘,掘得為吳王殉葬的魚腸諸劍以后,在此試劍所致。
試劍石不遠處有個憨憨泉,又叫"海涌泉"。位于江蘇蘇州市虎丘風景名勝區(qū),虎丘上山路西側(cè),相傳,梁代天監(jiān)中,神僧憨憨所鑿,距今已1400余年。此井泉至今清冽甘淳,有“井底泉眼潛通?!敝f。舊時,寺僧在此汲水,沏虎丘白云茶,以奉佳賓。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建筑的正梁是最重要的,整個屋頂?shù)呢撝囟伎空海圆虐褔业闹匾瞬欧Q之為“棟梁之才”。但是虎丘有個斷梁殿,這里卻是斷梁。斷梁不同于無梁,如南京靈谷寺的無梁殿其實是穹窿頂,似乎就是造石拱橋技術(shù)德爾移植。斷梁則不然。細看斷梁殿會發(fā)現(xiàn)從正梁之下生出二十四根“琵琶木”,把整個屋頂?shù)闹亓糠纸獾搅⒅蛪w上,構(gòu)思極其巧妙。
一個個美麗傳說之外,是亭臺樓閣,可以說這一切,是亦山亦水,渾然天成……
這里是虎丘新添的景觀,一榭園。一榭園位于虎丘北部,亦可說是后山的一座集“塔影山光”、“云水荷花”古樸典雅的園林,成為虎丘一個新游覽之地。從山前進入虎丘景區(qū),需翻越不高的山林,或從東西環(huán)山下道路繞山而達。如從后山走,穿過古色古香的游客中心,便可見到。
過門廳,有一不規(guī)則青石鋪地院落,四周分布黃山石與樹木,還有亭軒連廊。正東巨大的順陵碑,此碑系武則天為其母楊氏所立碑文,園主喜愛之珍藏至寶。碑后是授書堂,有今人撰寫的篆書對聯(lián): “絳帳施教,問字金箋,先生善喻明后學(xué);焚香開卷,談經(jīng)玉版,后學(xué)真誠拜先生”。其間楠木雕刻地罩,細致精美。院落正北是黃石假山,一側(cè)石上有“積書巖”三字。正南建筑為寶順齋,是因順陵碑為至寶而得名,有走廊與授書堂相連接。由授書堂、寶順齋與連廊一體臨水環(huán)繞,亭軒游廊襯映出東部一潭清池。
東部以水為主,由水榭、壺天小閣、東軒庭院及亭廊形成串連,同時,又形成小區(qū)域景觀。沿寶順齋東曲尺狀游廊,見到方秀亭,臨池抱柱對聯(lián): “養(yǎng)目三春細雨,怡神四面荷風”。亭脊上方可見虎丘塔,突顯“塔影山光”。
出游廊,沿虎丘環(huán)山河?xùn)|行,開闊水面對岸是水榭、兩層的壺天小閣和東軒庭院,呈現(xiàn)出清靜幽深,如臨水鏡,樸素淡雅之美景,真是令人心醉。環(huán)山河一只扁舟而過,吱吱槳聲,驚醒了陶醉山水美景中的游人。
水榭后,遍布樹木,去時正逢柳綠之時。蜿蜒的曲水旁,過小橋,走便道,穿行在林中的人們,享受著清香的氣息,漫步前行……
出東軒庭院,沿游廊可達水榭,榭前池水如鏡,塔影山光入畫。端坐臨池水榭,品香茗,沐清風,此處,正是欣賞明月映輝,虎丘雄姿的好地方。如夏,則可觀蓮賞荷,又能避暑納涼。一榭園被稱之為重現(xiàn)“塔影山光”、“云水荷花”舊時風景,水榭處便是園中絕佳妙處。
虎丘山陰處增添一座江南園林,豐富了景區(qū)游覽內(nèi)容,又突顯山水園林與借景造園之絕妙,是留于后人欣賞,亦是今人之功德。
亦山亦水,果真如此,妙哉!
想這蘇州之富庶,虎丘之神韻,可以說是相得益彰,虎丘也是有了蘇州的縮影,讓人流連其中。
此處,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