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階段,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打造世界級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大理現場辦公會精神,緊緊圍繞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示范區的基本定位和打造世界級文旅產業、世界級綠色食品產業的要求,切實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充分借鑒先進經驗,精準做好頂層設計,強化重點項目支撐,以務實創新的精神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努力把大理州建設成為世界級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堅定世界級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
近年來,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以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為目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深化文化和旅游體制改革,堅持以文旅融合理念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深入推進"旅游革命",積極主動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全州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邁上了新臺階,文化旅游產業核心支柱地位進一步凸顯。
強化頂層設計,聚全域發展之力。制定《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州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也參照成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領導機構,將全域旅游創建列入重要議事議程,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高位推進、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全域旅游發展工作格局。圍繞"產業因全域旅游而更加優化、城鄉因全域旅游而更加美麗、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加富有"的全域旅游創建目標,統籌利用全域旅游理念推進鄉村振興、特色小鎮、脫貧攻堅、美麗鄉村、產業發展等工作,開放多元的"旅游+""+旅游"融合發展格局快速形成。
突出規劃引領,布全域發展之局。按照"多規合一"原則,先后編制《大理州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大理州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大理州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大理州精品自駕旅游重點線路修建性詳細規劃》等多個單項規劃,形成了以全域旅游規劃為總綱、景區規劃和專項規劃為基礎的旅游規劃體系,為全州旅游整體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出臺《關于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土地、投融資、項目審批等領域給予大力支持,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大理市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劍川縣創建為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鶴慶、巍山、祥云3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通過省級初評,賓川、漾濞等縣市創建工作全力推進。
貫穿全域理念,構全域發展之形。堅持全域旅游"點上發力、線上拉動、面上拓展"的理念和思路,"點"上注重打造旅游新產品,"線"上注重策劃旅游新線路,"面"上推進縣市共融發展,推進形成"景區互推、游客互送、信息共享、發展共進"的全域旅游發展雛形。新創建漾濞石門關、蝴蝶泉公園等5個國家4A級景區,巍山東蓮花、云龍諾鄧、永平寶臺山等5個國家3A級景區,全州A級旅游景區達到27個;成功創建大理古城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巍山古城、喜洲古鎮、雙廊藝術小鎮3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完成劍川沙溪等7個鄉鎮及大理古生等13個村省級旅游名鎮(名村)評定。全州7條精品旅游線路列入全省精品自駕旅游線路規劃,規劃設計了州內60條旅游線路,開通58條景區直通車,建成43個景區直通車服務點。
狠抓重大項目,筑全域發展之基。制定《大理州推動旅游革命加快全域旅游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投資200多億元推進"漫步蒼山洱海"綠道體系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了大理床單廠、變壓工場、劍川先鋒書局等一批藝術創意基地(街區)。同時,著眼全域、全季、全產業鏈旅游,積極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加快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楊麗萍大劇院、麋鹿星球、目的地婚禮等一批文旅融合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補齊了"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休閑旅游短板。
做足融合文章,提全域發展之質。緊抓"旅游+"和"+旅游"等融合發展模式,推進旅游產業與文化體育、城鎮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深度融合,進一步推進旅游業態更加多元化、旅游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化。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創建成為全國文旅融合示范景區,大理州博物館、非遺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實現與旅游服務的空間雙進入、功能雙融合,劍川先鋒書局將書籍零售與復興鄉村文化完美結合,躥升為"網紅旅游打卡地"。同時,依托大理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優勢,把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間工藝有機融入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形成以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帶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增收致富的良好格局。
精準宣傳營銷,造全域發展之勢。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媒體引路、企業跟進"多元化宣傳促銷,與浦東新區、成都、青島、臺州等地結為友好城市,組織旅游企業赴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重要客源地開展宣傳推廣,主動構建區域旅游合作體,強化與重點地區的聯合營銷。舉辦倫敦"繡夢中國·風花雪月"依文·大理時裝發布會、馬緬泰航空推介會,承辦"第43次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旅游工作組會議暨2019年湄公河旅游論壇"、云南省航空旅游市場推介會等國內外大型活動,持續提升巍山小吃節、劍川石寶山歌會等旅游節慶活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開展品牌營銷。同時,持續穩定和開通北上廣深等重點城市及拉薩等地直飛航線,加強動車班次協調,2020年,大理機場航線總數達到24條,全年旅客吞吐量達132萬人次;大理火車站全年進站390萬人次,出站401萬人次,昆大麗線動車成為全國排名前列的旅游動車支線。
啟動世界級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2021年3月2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開大理現場辦公會時指出:"要把文旅產業作為全面轉型升級的基礎性產業來抓,拉動大理的經濟發展,提升大理的影響力輻射力,使大理走向世界。"堅定不移把全域旅游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走以綠色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按照打造"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目標和"云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云南"的全域旅游理念,深入推進"旅游革命"三部曲,積極推進大滇西旅游環線樣板示范區建設,積極打造"漫步蒼洱"世界級康旅品牌,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不斷提高旅游產業規模和質量,力爭到"十四五"末旅游業綜合增加值占比提高到1/3以上,旅游文化產業總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型支柱產業,把大理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旅游名城。
提升產業發展"高度",構建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新布局。全面開展全州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入普查,加強對全州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統籌協調、分類指導和保護利用,科學合理控制開發強度、控制旅游規模。立足環境資源承載力,結合鄉村振興、美麗縣城、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等重點工作,認真謀劃好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要求、基本路徑、重點工作和保障舉措,推動大理旅游由蒼洱核心區向全州全域旅游一體化、蒼洱核心單中心向全域多中心轉變。圍繞打造大滇西旅游環線樣板示范區的目標,打造"美麗大理",建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樣板;打造"藝術大理",建成轉型融合、品牌富集示范樣板;打造"誠信大理",建成市場繁榮、消費增速示范樣板;打造"開放大理",建成連接國際、合作交流示范樣板;打造"鄉愁大理",建成宜居宜業、主客共享示范樣板;打造"數字大理",建成交通便捷、智慧文旅示范樣板,探索形成新時代背景下文旅融合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循環經濟新模式。
拉伸產業鏈條"長度",構建全域旅游全產業鏈發展新體系。切實提高項目謀劃能力、策劃水平和落實本領,加大項目前期工作支持,精心謀劃推進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利大局的重大文旅項目,建立州、縣市高質量文化旅游項目庫,加快推進"一帶三道"、大理慢谷國際健康小鎮等重大項目建設。以打造高品質旅游景區為目標,積極推進劍川沙溪古鎮·石寶山、賓川雞足山、漾濞石門關5A級旅游景區創建,強化4A、3A級旅游景區儲備,推進景區向復合型聚集發展轉型。鞏固提升大理古城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巍山古城、雙廊古鎮、喜洲古鎮省級旅游度假區,全面推進劍川沙溪、鶴慶銀都水鄉、洱源溫泉小鎮、漾濞石門關等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建設瀾滄江孔雀渡、小灣、功果橋等水電生態旅游度假區。
深挖文旅融合"深度",構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旅游發展新體系。深入挖掘大理州南詔國、大理國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依托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遺址、南詔德化碑、石鐘山石窟、南詔鐵柱等國家文化遺產資源,積極創建全國文物保護示范區,啟動世界遺產申報,加快建設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大理段)、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太和城國家遺址公園等重點文化遺產旅游項目,打造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旅游品牌。全力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提升非遺體驗基地、傳習中心(所)、工作室等活化利用及創新體驗水平,建設一批研學旅行示范基地、研學精品線路。加快推進"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間工藝品特色文化產業和文創孵化園區培育,創建大理·鶴慶銀器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劍川木雕文化產業重點培育園區,建設完善大理床單廠、變壓工場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一批文化休閑街區;設立"大理州旅游商品文創資金池",定期舉辦"旅游商品文創大賽",打造"風花雪月"品牌系列高質量文創產品。
拓寬產業發展"廣度",構建全域旅游多元融合發展態勢。提升舉辦格蘭芬多環洱海自行車賽、大理100越野賽等體育旅游精品賽事,積極引進國際影響力大、群眾基礎好并與大理文化特征和自然稟賦相匹配的高級別單項國際體育賽事,發展徒步、帆板、定向運動、低空飛行、溯溪等戶外運動新產品,打造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區和運動休閑集聚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以大理雙廊村、洱源佛堂村等傳統村落、民族特色村、特色文化村為重點,引入企業化開發模式,重點推動民族工藝、鄉村休閑文化、民俗文化體驗、傳統節慶產業的發展,打造鄉村旅游的"沉浸式體驗",建設一批鄉村休閑旅游區和現代休閑農業莊園。
突出技術應用"新度",構建全域旅游智慧創新體系。以深化"互聯網+旅游"鞏固提升智慧旅游體系,持續推動"一部手機游云南"性能優化和推廣使用,推進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智慧旅游監管服務體系。組建大理州數控公司,全面啟動大理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建設滇西文旅大數據中心。強化全州智慧旅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協調布局,著力將大理古城打造成為全國智慧旅游景區樣板,建設洱海智慧生態廊道、漾濞石門關全域智慧景區、劍川沙溪古鎮"一機游"示范項目等智慧旅游亮點特色工程,開展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智慧化建設,打造賓川新莊村等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村鎮。推進大理文旅資源數字孿生及"一張圖"平臺建設,納入全州大數據平臺建設的整體布局,實現對文旅資源、項目、景區、非遺、文物的統籌管理。全面推廣"一部手機管旅游",健全完善集電子合同、行程單、導游派遣、車輛調度、組合保險等于一體的旅游團隊綜合監管體系。
培育產業發展"厚度",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動能。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大理旅游集團等文化旅游企業,通過企業上市、資產證券化、債券發行等方式面向資本市場融資;鼓勵和支持州文旅集團等州內優質文旅企業,通過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等多種方式,與縣市政府及企業開展合作,推進全州文化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項目開發,全面提升大理州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層次和水平。引進戰略投資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一批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的知名文化旅游集團和管理服務品牌企業落戶大理,同州內文旅企業在股權和業務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帶動本土文旅經營理念、商業模式和企業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扶持小微文旅企業。強化分類指導,突出特色和質量,全面落實和不斷完善創新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打造中小微文旅企業孵化平臺,建設文旅創客示范基地。
突出市場營銷"強度",培育全域旅游發展新環境。以新媒體為主力,加大旅游推廣力度。加快旅游大數據中心、大理智慧旅游云平臺和全域旅游服務熱線建設,以"一張網、一幅圖、一本書"為切入點,實現一部手機游云南。發揮新媒體宣傳傳播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受眾面廣的特點,借助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相關媒體線上、線下資源,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形成全媒體文旅宣傳推廣格局,講好大理文旅新故事、傳播好大理文旅新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