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上“乘火車學黨史”,在南湖游船聽“水上黨課”,在兩山理念實踐地余村與農家樂黨支部交流,在詩畫浙江,紅色旅游的創新發展,真正讓旅游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聯合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百條線路重點圍繞“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走近大國重器、感受中國力量”“體驗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三大類主題,浙江省占有四條。其中,“開天辟地·革命啟航”“水鄉抗戰·紅色浙江”兩條精品線路入選“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系列;“數字科技·云上逐夢”精品線路入選“走近大國重器、感受中國力量”系列;“兩山理念·振興之路”精品線路入選“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村振興”系列。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組織,由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中國日報、光明日報、環球時報、環球網、中國旅游報、經濟觀察報、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等多家核心主流媒體記者及同程藝龍、字節跳動、途牛、途家民宿等在線企業代表組成的“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采風團來到浙江,重走紅色之路,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磅礴偉力,見證一個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美麗中國。
嘉興是黨的誕生地,紅船的起航地,擁有著以中共一大會址南湖為代表的革命地標,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近年來,嘉興圍繞弘揚“紅船精神”,以南湖紅色基地為軸心,將百個紅色旅游景點串珠成鏈,將紅色文化深深刻入城市肌理。在建黨百年之際,嘉興創新紅色旅游發展思路,挖掘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完善文化旅游創意產品,推出“紅船精神”百年百景主題游線,讓游客盡覽紅色嘉興。
采風團在嘉興考察了南湖、紅船,并前往南湖革命紀念館、站房、嘉興老火車站等紅色景點進行深度調研。在南湖,一組組游客在紅色講解員的帶領下,瞻仰南湖游船、參觀湖心島。在南湖革命紀念館,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士,在《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展示廳,向兒童車里的孩子耐心介紹著墻上一副副偉人畫像和珍貴歷史事件照片。這一幕,讓采風團的記者們印象深刻。據介紹,今年嘉興南湖游客迎來新的增長,湖心島1.2萬最大承載量經常在預約中出現峰值,“水上黨課”、“微黨課”受市場的歡迎,未來嘉興在“紅船精神”指引下,將守護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嘉興也在向打造紅色旅游標桿城市全力邁進。
據嘉興文化和旅游局介紹,自今年6月25日,上海—嘉興“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開通至今,已運送旅客3.8萬人次、接待69個團隊在嘉興開展紅色旅游 。根據旅游市場的熱烈反應,該趟紅色旅游列車的9節車廂,先后進行了紅色元素內飾升級,圍繞“不忘初心地”“走新時代路”主題,將部分車廂貫穿打造成新時代“重走一大路”的場景和氛圍。
“南湖·初心列車郵局”、“紅色讀物讀書角”、“1921年記憶”明信片、“1921文創產品”、“乘火車學黨史”品牌和“列車微課堂”,這些元素讓“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列車。
安吉余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早提出的地方。90年代炸山開石過度開發導致了余村山體破壞和生態污染嚴重。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余村開始探索生態發展之路。改革先鋒鮑新民,這位天荒坪鎮余村村原黨支部書記雖然退休,但仍然熱心的在村里做義務工作,老支書回顧了帶領村民保護生態、關停礦山和水泥廠,全力以赴發展旅游產業。
春林山莊農家樂業主代表潘春林,也談到了在老支書的帶領下,自己如何從一名礦工轉型為導游和講解員,如何白手起家,成為具有布草洗滌、民宿、旅行社、車隊、文化公司多家企業的帶頭人。現在,逐漸形成了“游客留下來,經驗走出去”的余村模式。
在安吉,采風團還前往蔓塘里村參觀燈光項目、目蓮塢村的鄉村建設、大竹園村的民宿發展。安吉的全面轉型、聚焦聚力改革創新的成果顯著,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除浙江外,本次采風活動還深入上海、江西、陜西、貴州等4省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多維度體驗“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深層次挖掘紅色精神,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