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高速,跑得熱氣騰騰的車熄了火,走一步喘一步。往前看,密密麻麻的車子將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擠滿了,坐在駕駛位的我只有一個想法:現在回去行不行?
好不容易將車“搬”進了停車場,腳踏實落到地上卻又發現比風景更顯眼的是人。等到買票進去,在下午2點鐘吃了頓飯閑逛一圈后,4點左右又怕返程高峰緊趕慢趕驅車回城。
“別在假期來。”回程路上,長輩似曾相識的抱怨讓我想到無數個“糟心”的國慶。堵在景區門口、訂不到住宿、體驗感不好……這些現象依然在困擾著國慶出行的游客們,而在這種種背后,我們給予期待的旅游消費升級似乎難以迎來突破。
National Day
10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各大平臺陸續出臺國慶旅游數據。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期間,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0.1%;攜程發布的報告顯示,在經歷了暑期旅游高開低走后,國慶期間各地迎來了補償式出游熱潮,全國多地知名景區連續多日入園量達到峰值;驢媽媽旅游網的數據顯示,主題樂園、山水名勝、文化古跡火爆;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非遺打卡較往年人氣更旺。省內游、周邊游依然是出游主體,國內游提前錯峰出行更受追捧。
收入恢復不及人次,微度假正當時或成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游人次恢復七成的同時,旅游收入僅恢復至疫前同期的不到六成。這樣旅游收入復蘇趕不上出游人次復蘇的現象在今年清明、“五一”以及中秋都有顯現。一邊是高漲的出游熱情,另一邊是不及出游熱情的旅游消費,恢復進度參差背后,“輕旅游”“微度假”占比的提高是影響因素之一。
對于“輕旅游”“微度假”的火熱,老家在一“十八線”小城的我確有切身感受。就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目的地雙旗美村,其實是我老家下轄縣新打造的一個鄉村振興示范項目。這座村在交通改造后離城區和景區都很近,親戚提議到這個地方去玩,一是考慮到距離近,二是考慮到并非傳統景區,游客可能相對較少。
但等真正走在路上,差一腳油門就能拐進村子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里并非我們想象中的小眾目的地。原本以為會駛向景區的車鉆進了面積不大的村子里,將停車場、道路甚至村民的院子都擠得水泄不通。進村的車輛大部分來自本市,偶有零星幾個來自其他距離較近的市。間或聽到有游客抱怨說:“上幾次我來可不這樣,人也太多了?!?/span>
的確,對于非節假日來村的游客來說,平均日接待人次超5000是個有些夸張的數字。但這其實是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周邊游目的地面臨的現實。文旅部的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周邊游訂單是節前的8.6倍;此外,本地消費用戶占比是異地消費用戶占比的3.4倍。文旅部指出,假日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內,本地游、周邊游、近郊游是主流。以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為特點的“輕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游客青睞。
與微度假正相關的,是集中在本地的低消費。雙旗美村的門票家庭票(2大1小)不過六十幾元,成人票不過三十幾元。村內二次消費的場景較少,且餐飲就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作為早晨來、傍晚歸的本地人,除了油錢、午飯錢和門票錢外無需支付其他,結算下來人均一天的消費也超不過200元。當然,個別例子并不具備普適性,但其至少代表了一類模式,即低消費近程休閑。在今年疫情反復影響、天氣情況復雜的國慶里,這種模式占比不小,影響著旅游收入的數據表現。
體驗感不佳?警惕微度假步入惡性循環
這次的國慶微度假給親戚帶來的體驗說不上好。曾帶朋友去過雙旗美村幾次的她說,往常來的時候干干凈凈,現在看著太亂了。試想一下怎么不亂呢?一個面積不大的村落,日接待量超5000人,入口全是車,進來全是游客,粉黛草被踩倒了好幾處,打卡的網紅玻璃地板上全是鞋印。連村里做餐飲的村民都勸我們,要來平時來,節假日不好玩的。
鄉村類目的地的爆火帶來的是超負荷運轉的焦慮??紤]到國慶游客多,村莊安排了年輕志愿者幫忙,但即使這樣,一餐飯也要等上個把小時才能吃上,一個車位也得繞三轉才能找著。帶著老年人去鄉村本來是件有情懷的事,可假期的鄉村對老年人就不那么友好了。堵車、嘈雜、跟不上的無障礙設施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程度的不方便。就比如沒有設置觀光車的雙旗美村,雖占地面積不大,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出行的人有相關需求,爭相問哪里能坐上觀光車。
回到鄉村游和微度假,這些新出現的概念無外乎是旅游需求提檔升級的階段性成果。需要警惕的是,微度假目的地的承載量通常低于傳統景區,等到游客擠滿城郊鄉村,過載的壓力自然會對個體游客的體驗造成影響。再加上沒有突破的消費模式和單一的消費場景,微度假很容易步入惡性循環。
不過,從數據來看,高品質休閑度假也占據了很大市場。文旅部指出,一二線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質鄉村民宿及主題樂園周邊酒店預定火熱,房車露營、周邊自駕成為出游熱點。就在雙旗美村,均價800左右的高品質鄉村民宿也大有市場,如不提前十天半月預訂便住不上??梢?,旅游市場朝高品質休閑度假和低消費近程休閑分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只是如何在這花開兩朵的情況下全面且平衡地發展,還需要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