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環球影城將于9月20日正式開業。和游客一樣充滿期待的,還有主題公園運營者。畢竟,國際大型主題公園賺錢能力,在上海迪士尼樂園身上早有體現。不過,與國際主題公園相比,國內主題公園日子并不好過,數據顯示,國內七成左右的主題公園還在為盈利而努力。
從1989年內地第一家主題公園深圳“錦繡中華”開業算起,國內主題公園已發展30余年,目前無論是數量還是類型,都位居世界前列。如此規模的主題公園,卻不能帶來相應的效益,關鍵在于大部分主題公園存在概念不清、盲目建設等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缺少成熟IP,以及打造成熟IP的能力。
國內主題公園做強IP要從兩方面發力。一是繼續打造成熟IP。中國從來都不缺少IP,無論是神話故事還是歷史傳奇,都有不少大IP。主題公園打造成熟IP,不能僅將形象套用到游樂設施上,應該對自有IP做邏輯化、系統化的梳理,通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情感,并帶入到場景和服務中,增強旅游體驗的沉浸感。
二是提升運營IP的能力。一般來說,成熟IP都有大量粉絲,主題樂園可以充分運用粉絲資源,通過場景移植、開發周邊衍生品、豐富IP內涵等方式幫助用戶與IP深度鏈接。同時,還要立足本土實際,講好中國故事,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專業運作水平,用心、用情打造更多爆款文旅產品。
IP是主題公園可持續發展的靈魂。國內主題公園不僅要擁有IP,更要有源源不斷創造IP和運用IP的能力,如此,才能在商業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