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提出,將“十四五”時期作為我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保持現行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同時,不斷提升鎮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提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水平、高水平發展鄉村旅游。
當前,一些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正在以鄉村旅游產業為發力點,鋪就“鄉村振興大道”。
象嶺村是石壩鎮最偏北的一個村,下轄13個村小組,戶籍總人口約2285人共626戶。村里有一處1949年發生的阻擊戰遺址,在當年這場戰斗中,粵贛湘邊縱隊與國民黨殘余部隊激戰了6個晝夜。
村民朱躍進:
這個遺址原來是三層多高的,經過炮火的洗禮、加上常年累月的沒有維修,現在就這個樣子了,這個早都應該保護的。所以,我希望上級要維護保護一下,讓子孫后代繼承革命意志和發揚光榮傳統。
經過進村走訪調研,石壩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收到不少村民提出的修復遺址的建議。當前,石壩鎮正在謀劃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帶、風貌管控示范帶,構建美麗宜居生活圈。紅色鄉村游迎來發展契機,工作隊決定修復這處紅色遺址,將象嶺阻擊戰遺址打造與全鎮建設美麗鄉村示范帶相結合,深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
工作隊成員、駐象嶺村第一書記 王友軍:
我們前期進行了很多調研,主要也是圍繞鄉村振興的五大振興來開展工作。來到象嶺以后,發現了紅色的一個點,我們也是想把它打造成一個紅色文化的打卡地。通過這種紅色文化的引領,帶動當地旅游、民宿這些產業的振興。
為高水平發展發展鄉村旅游,石壩鎮計劃打造風貌管控示范帶,突出規劃引領,注入石壩產業、民俗資源要素,提升沿線的農房管控風貌。同時,以石壩圩鎮為重心往外延伸打造連線連片的道路規劃示范帶建設,推進構建美麗宜居生活圈。
石壩鎮鎮長 鐘少珍:
計劃是縱深地推進農房管控風貌提升,也推進“四小園建設”。打算選取冷水坑村、紅星村、象嶺村、官村村,幾個比較連片的村去打造“入園式庭院”的宜居生活圈,鼓勵村民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利用院前宅后閑置土地去打造“四小園”的景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秉承這一綠色發展理念,我市各地堅持綠色生態導向,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駐梁化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梁化后,也和當地鎮政府開始共謀鄉村旅游發展。
梁化擁有廣東梁化國家級森林公園、倫信蔬菜生產基地、梁化屯古郡遺址等景點,既是奇山秀水、名勝古跡等傳統休閑資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態、田園風光等現代休閑資源的分布地,休閑農業產業呈現出不同類型。
基于良好自然資源基礎,梁化鎮計劃以休閑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本土農業旅游資源。
駐梁化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 溫旭欽:
在休閑旅游這一塊,充分地去整合我們梁化紅色旅游基地、綠色的蔬菜產業,還有梁化鎮的古韻。在休閑旅游,做好旅游的文章,在鄉村振興發揮一個重要的支撐作用。
梁化全鎮土地平整、肥沃,農業產業基礎很好,特別是有著10萬畝的蔬菜種植產業。目前,位于梁化、總投資2億元的惠東縣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勢頭良好,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惠東現代農業產業超過3億元。梁化鎮計劃以蔬菜產業園為突破口,串連起鎮域范圍內各旅游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帶。
梁化鎮副鎮長 陳敏慧:
目前關于鄉村旅游示范帶,我們是有一個基礎的打算。基本上是以我們的農業產業為主,以我們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突破口,串連我們原本分布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三色資源、把他們串連成線,再統一打造成我們鄉村旅游的示范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