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旅游研究院獲悉,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2021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報告明確,2022年第一季度居民旅游意愿為85.32%,同比增長3.15%。這意味著旅游需求的基本面還在,并穩步恢復至疫前水平。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在國內外多極新格局和風險挑戰增多的復雜局面下,我國旅游業經歷了最嚴峻的挑戰和最漫長的恢復。隨著科學研判、分類指導、動態調整、精準防控的機制越來越成熟,2021年旅游經濟總體上呈現階梯型復蘇的態勢。
2022年全年旅游經濟預期下調為謹慎樂觀,預計2022年國內旅游人數39.80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27%,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預計出入境旅游人數同比增長達2成,恢復至2019年的2-3成。
報告顯示,城鄉居民出游潛力低于市場預期,假日市場對旅游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作用顯著。受宏觀經濟下行和疫情的疊加影響,2021年第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同比下降18.3%,消費面和產業面信心減弱, 預計全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為34.31億人次,旅游收入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9%和35%,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57%和53%。
從節假日來看,春節、五一、國慶長假,國內旅游客流分別恢復至疫情同期的75.3%、103.2%、70.1%,收入恢復58.6%、77.0%、59.9%,分別高于各季度的國內旅游增長,假日市場有效支撐著全年旅游經濟。
中遠程旅游市場復蘇緩慢,近程和本地旅游的市場托底效應明顯。在過去的一年中,必要出行外的公務差旅和商務出行外,中遠程觀光、休閑和度假旅游規模和消費能力尚無回升跡象。國慶節假日期間,游客平均出游半徑141.3公里,比去年縮減71.7公里,減少33.66%。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徑13.1公里,比去年縮減1.1公里,減少7.75%。以都市休閑、近郊游為主的“本地人游本地”特征明顯。
此外,旅游消費和休閑度假等彈性需求將會進一步的釋放。中國旅游研究院出游意愿專項調查數據顯示,受流動性管控政策影響,近程與本地游需求進一步增長。
從搜索量、預定量、關注度等先行指標來看,高品質的微旅行、宅度假和文化消費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高頻低價仍是主流需求。近程、散客、休閑、體驗成為主體,研學、自駕、旅游專列、宿營等產品需求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