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油膩”的小吃一條街,而云集了江蘇各省特色小吃的揚州的東關(guān)街還真的算個例外。
國內(nèi)的旅游城市,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一條大同小異的旅游街,從北京的南鑼鼓巷到南京的夫子廟,盡管都打著“歷史名街”、“文化特色”的標識,但你更熟悉的肯定還是義烏小商品、炸雞排和大魷魚——到處都透著一股油膩感。
可是不要忘了呀,凡事都有個例外。
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有一些旅游街是經(jīng)過精心策劃的,沒有龐雜的小吃攤,非常強調(diào)本地(更多的是區(qū)域)的傳統(tǒng)特色。比如西安的永興坊,一圈轉(zhuǎn)下來既能吃到子長煎餅和秦鎮(zhèn)米皮,還見識了皮影和織布這些陜西的手藝活兒。
再有一條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揚州的東關(guān)街。這條街連接著古運河和城中心,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商業(yè)中心。
在揚州玩了兩天,住在個園旁邊,出門就是熙熙攘攘的東關(guān)街。這條長達1公里多的街道雖然也是游客專享,但還真沒讓人逛到審美疲勞。剛吃過彈彈的寶應(yīng)藕粉圓,馬上就被揚州的疊湯圓刷新了認知,眼看快逛完整條街盤算著買什么手信時,轉(zhuǎn)角遇到了高郵咸鴨蛋。
一條合格的游客街,非但不應(yīng)該有油膩感,還有一種“踩到了點兒上”的感覺。
轉(zhuǎn)眼又到“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時節(jié)了,如果你來揚州,一定會逛到東關(guān)街,忘記炸雞排和大魷魚吧,這條街值得你“壹路吃(Yi-foodie)”(強勢廣告植入,哈哈)
寶 應(yīng) 長 魚 面 館
今年被大家吐槽瘋了的《舌尖3》有一集講了寶應(yīng)的“全藕宴”,一下子讓我回憶起在東關(guān)街吃到的寶應(yīng)藕粉圓。
藕粉圓看不到藕,晶瑩剔透的圓子里面包裹著花生和芝麻餡,然而,最驚艷的是那個圓子彈彈的口感,說它能跟潮汕牛肉丸媲美也不為過。潮汕牛肉丸的彈是經(jīng)過捶打而來的,而藕粉圓的彈聽起來非常“玄學(xué)”。
餡料像搖元宵一樣粘上藕粉以后,入沸水燙。因藕粉中含有不同性質(zhì)的淀粉,15%溶于開水,另85%經(jīng)過糊化以后形成凝膠。反復(fù)五六次下來,圓子便有了膠質(zhì)般的質(zhì)感。那種“彈”跟肉丸子的不太一樣,有點像嚼橡皮糖的感覺,伴隨而來的還有淡淡的藕香,為了這一口藕粉圓,我甚至動了親自跑一趟寶應(yīng)的念頭。
還有一種“蜜餞捶藕”也很有特色,綜合運用了“煮、浸、炸、蒸、勾芡”等烹飪手法,Emmmmm,蓮藕界的大保健說的就是它!
等到入口的時候,你大概已經(jīng)顧不上描述捶藕的味道和口感了,而是想著一個地方對藕得愛得有多深沉,才能想出這么顛覆常理的做法。
除了藕,這家店的“長魚面”做的也非常棒。“長魚”就是黃鱔,江浙一帶用黃鱔做面很常見,比如杭州和蘇州的爆鱔面,比較偏向于重口味,而這家做的水煮長魚面也是驚奇的好吃,濃湯是用魚骨熬的,撒上一點胡椒,鮮味擋也擋不住。
吃什么
水煮長魚面/蓋澆長魚面
藕粉圓(關(guān)于藕的小吃都可以放心嘗試)
粗 茶 淡 飯
這家店主打藕粉圓和各種揚州小吃,單論生意,比上面那家“寶應(yīng)長魚面”好得多,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但在我看來,這兩家店的藕粉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這家隨便吃吃還可以,但對比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藕味,皮也不彈,整體上屬于對味道要求不高,填飽肚子的專享。
吃什么
藕粉圓及各種揚州小吃
皮 包 水 茶 社
“早上皮包水(早茶),晚上水包皮(洗澡)”是揚州人典型的生活方式。這家店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家典型的淮陽菜飯店,除了揚州小吃,還有像鎮(zhèn)江的水晶肴肉、杭州的干炸響鈴這種代表小吃。
個人最喜歡的是水晶肴肉。豬蹄加鹵料燉到軟爛,壓緊放涼,吃的時候切成片蘸鎮(zhèn)江香醋,嚼一嚼,那種緊實的肉質(zhì)真是特~別~香!而且有醋的加持完全不膩。(作為一個醋壇子,蘸醋吃的食物真的有加分!)此外,揚州炒飯、高郵皮蛋(中間的皮蛋心特別大)和香干都很好吃,唯一遜色的就是獅子頭。
吃完以后可以泡一壺茶,在店里聽著揚州小曲,盤算盤算晚上去哪里“水包皮”吧。
吃什么
水晶肴肉、揚州炒飯等江淮小吃
趙 氏 疊 湯 圓
第一次在揚州見到疊湯圓,被它的大個頭驚呆了,比北方的元宵還要大好幾圈。
雖然叫“湯圓”,做法卻跟元宵有些相似,餡料捏成小球,沾上水,用糯米粉層層搖上去,是為“疊”。
餡料也很豐富,除了我們平時吃的芝麻、五仁這種甜的,還是第一次見青菜和鮮肉湯圓。為了區(qū)分葷素,形狀有的圓,有的尖。不得不說,鮮肉湯圓就像鮮肉月餅一樣,北方人剛開始接觸難免覺得有點奇怪,但真的蠻好吃噠。那個菜餡的就……還是拿去包餃子吧……
吃什么
疊湯圓
高 氏 桂 花 糕
這家賣米糕的只有一個小推車,但是生意非常好,每天一定會賣光,而且店家還準備了真空包裝,可以帶回去做手信。
一份米糕包括紫米和糯米的兩種,都很好吃,真的有米的香味!當時在東關(guān)街邊上住了兩天,吃了三次這個米糕……實在是hin香甜呀!
吃什么
米糕
蔣 家 橋 餃 面 店
蔣家橋餃面在揚州人的心目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這家分店不在東關(guān)街上,但是僅隔著一條馬路,也可以順便去吃。
揚州的“餃面”在概念上有點像廣式云吞,都是餛飩+面的組合。餛飩個頭小,但是味道不錯,面是南方慣用的堿性面條,這個我一直不太吃得慣。湯是醬油調(diào)成的,味道比較重。
還點了個蟹黃湯包,皮有點厚,不算很有亮點。湯包還是想去泰州吃嗷!(今年立的flag不知道能不能實現(xiàn))
吃什么
各種餃面
冶 春 茶 社
揚州早茶有“三春”,富春、冶春、共和春。東關(guān)街有一家冶春茶社。
關(guān)于揚州的早茶文化,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煙花三月吃早茶(可戳)”,其豐盛和講究的程度不亞于廣式早茶。東關(guān)街這家冶春人比較多,其實并不是很適合早茶那種慢悠悠的感覺,如果想吃的話,可以考慮瘦西湖附近御碼頭的那家冶春,真正是吃著美食,看著美景。
吃什么
揚州早茶
手 信
手信真的是看自己喜歡,個人覺得三和四美的小醬菜不錯,在清代是宮廷的御膳小菜,也是揚州一絕,種類太多啦,自己嘗吧,買回來可以配粥吃;
另外就是高郵咸鴨蛋,老饕汪曾祺無疑是代言自己家鄉(xiāng)美食的不二人選。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汪曾祺《故鄉(xiāng)食物》
還真不是饞貓汪老頭傲嬌,高郵產(chǎn)蛋的鴨子是麻鴨,一般吃小魚蝦,鴨蛋比普通的個頭大,黃油多。高郵還培育出了雙黃、三黃和四黃的。連袁枚都把高郵咸鴨蛋奉為“腌蛋”里的標桿: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 袁枚《隨園食單·小菜單》
還是吃貨最了解吃貨啊,他咋知道我吃咸鴨蛋就愛挖黃的……
買什么
三和四美的小醬菜
高郵咸鴨蛋
其他的看自己喜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