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座城市
我幸運地找到了四葉草
我不知道幸運會不會真的降臨
但我在這座城市
每天努力著生活著
也許未來有一天
我會匆匆離去
但我不會忘記關于這座城的記憶
四葉草 by王濤
在這座城市生活了10多年,感受著這座城的變化,也算是自己的家鄉。
太原的別稱“龍城”——有2500多年歷史的太原是因為出了多個皇帝被稱為龍城。這不是炫耀,而是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淀。對于太原,也許大部分人都知道晉祠、蒙山、天龍山,那么,今天就來講講那些不知名卻又風景非常美麗的地方。
徒步穿越山山水水
太原,山圍三面,如今被眾多驢友走出多條成熟的徒步線路。太原絕對是一座徒步健身的好地方。
崛圍山
崛圍紅葉
自己手繪的崛圍紅葉
二峰高峻挺拔,從山頂向下俯視,四周群山如濤似浪,宛轉盤旋,形成一個巨大的旋渦,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碩大的圓盤,“崛圍山”之名由此而來。
珍珠坡臺階
從青峰珍珠坡一路拾階而上,秋季時節全是紅葉(黃櫨),臺階有1400余階,攀登大概在1個小時以內。臺階全程有護欄,只要自己稍意,就完全沒問題。
山下有楓樹,特意手捧著不同顏色的楓葉拍攝的。 by華夏
到達山頂有七級舍利塔,原為宋代建筑。
春季時節,杏花、桃花等在山間迎春。
崛圍山多福寺冬景 by劉鳳鳴
冬天山頂多福寺雪景。寺院創建于786年,唐代大將沙陀人李克用、后唐莊宗李存勖父子曾到此禮佛朝拜。后傅山先生在此讀書、寫詩篇。
農家樂
山頂的村莊,現在不少院子已經裝修成農家樂,住窯洞、品嘗農家飯,是徒步過程中的一大樂趣。不同季節來農家,還可以體驗采摘,用自己摘下來的菜讓農家做菜,部分農家還有葡萄、紅棗、梨、杏、桃等,如果正好趕上,是可以品嘗的,農家也有售賣。
都有滿山紅葉富有詩意,不知道大家看到這番紅葉景觀有何感受?
最近這幾年修建了健身步道(飛云峰),來此登山、越野的人非常多。每年10月這里都有越野賽,匯集全國越野大神。步道一圈大概6公里多。
10月,有每年一度的“崛圍紅葉登山攝影節”,徒步、登山、賞紅葉、品農家飯,給都市生活增加了一份趣味。
從半山腰往向市區風向,汾河穿城而過。
這里每到周末和賞花、賞紅葉的季節,游人絡繹不絕,有市民,還有專門從外地驅車而來的。
崛圍步道一圈徒步
Tips:
坐標: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區柴村鎮呼延村西
門票:無
里程:臺階1400多階,步道一圈將近7公里。
難易程度:★★(男女老少)
交通:
公交:下元乘坐12支路公交呼延站下車或勝利橋東乘坐454、835路呼延村站,順著指示牌向山腳下走大約1公里多即到登山處。
自駕:可以走西山旅游公路或者濱河路方向,可以直接停止山腳下,有停車場。
提示:爬山是個耗體能的運動,提前準備好食物和水。當然實在不想背那么多,山上也有村民在賣,還有一些應急的自家水果,他們賣的價格還比較靠譜。
山頂還能遇到專門賣小吃的,涼粉、黃瓜和各種零食。在山頂吃一碗涼粉或者面皮幾乎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
崛圍山風景區
觀龍閣(幸福塔)—汾河二庫
汾河二庫是依托現代水利工程造就的高峽平湖,夏季來此游玩的人特別多。竹筏、快艇、燒烤、爬山、攀巖……可以游玩的項目非常多。
汾河二庫
觀龍閣(幸福塔)
臺階有些滑,不過蠻有意思的
水利大壩
懸泉寺
懸泉寺坐落在懸崖峭壁上,始建年代不詳,據碑文記載,這里原為“晉王府的柴炭之地”?!霸谔啤⑺巍⒃?、明、清各代規模不同,興衰不一?!备髯鶑R宇保存相對完整。
很適合拓展訓練
景區內的各種水上娛樂,非常適合夏天來此游玩。
這里有專門的燒烤區,別的地方大家還是不要點火啦。
燒烤一直是汾河二庫最熱鬧的,足夠幾百人同時吃燒烤,攤位特別多。可以自帶燒烤食材。
竹筏漂流
竹筏漂流,是大家來汾河二庫必不可少的項目。
汾河二庫的風光 by劉鳳鳴
汾河二庫至幸福塔(單程)
Tips:
坐標:太原市西北30公里
門票:汾河二庫40元
里程:馬吉掌村到二庫單程6-7公里,可雙向乘車。
難易程度:★★★(男女老少)
交通:公交車目前沒有直達車,驢友喜歡從多福寺出發,或者乘坐322路在馬頭水下車,步行前往。多福寺是在莊頭村下車。
自駕可以走西山旅游公路,可以開至馬吉掌村。
提示:帶好足夠的食物和水,只有汾河二庫景區才有售賣的,一路無,所以必須帶足量。穿防滑鞋。
馬頭水鄉有百米高的斷崖和數百公里的灘涂之景
馬吉掌村有有幸福林、黃龍洞、臥龍崗等。這些地方都非常適宜夏季去,風景宜人,又清涼避暑。
汾河二庫水利風景區
耄仁寺——二龍山
耄仁寺位于西北方向20公里處的耄仁山(又名慕云山)中。又名慕云寺,始建于漢,原有東西南北四寺,現僅存北寺,此為下寺,是耄仁寺主寺,大雄寶殿為正殿,與山體相連,雕鑿年代遠在漢(唐),歷史悠久,聞名遐邇。
元明、清屢有修建,清末民國期間塌損,但大輪廓仍存。相傳公元9年,一批西漢官員為避“王莽之亂”逃入深山,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政權后,為表彰老臣們忠貞不屈的精神,賜名“耄仁寺”。慕云山原名耄仁山。耄仁寺現存石佛依山開鑿而成,與殿的山體相連,高八米有余,屬國內罕見的石雕藝術珍品,形似樂山大佛。明碑記載:當年耄仁寺樓臺殿宇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有古建祖師魯班之遺跡、唐代畫圣吳道子之形觀。唐代尉遲公在此監修。耄仁寺在漢武帝、唐太宗二世升值為國寺。古代耄仁寺與古長城相連。
走驢線,一般從康西公路過去,走到天門關處的一家煤廠進入,便開始登山之旅。山連著山,整個山脈非常龐大,多個線路都是太原驢友的經典線路。而從這里驢友最常走的線路就是到中北大學。大概需要3個小時。
白色部分為山桃花,每月4月中旬驢友們最喜歡來此徒步的。山谷間滿眼的桃花,浪漫之意滿滿。
山間的路全部為山路,需要穿專業一些的鞋子,并且要防滑。有山谷、懸崖、溪流,這樣的山路才覺得有趣。
每年4月,山桃花盛開,山路兩旁的山桃花。
秋季來這邊看紅葉,亦非常美。冬季可以來此看到“古晉陽八景”中的“天門積雪”。
上寺
大約走1個小時后,來到一處房子,其實是北寺的上寺。內有龍王廟、仙泉圣水,東配殿“封禪宮”,西配殿“還愿殿”,兩處偏殿分別供俸“龍龜和天蟾”。人們喜歡用寺內的泉水泡茶,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寺中尚有一僧人住持堅守,他就住在寺中。有山桃花盛開,這里也算是一處世外桃源。
這條山路的山桃花更加茂密,伸手可及,身處其中,相當漂亮,浪漫情懷立刻涌現。所以說這里是觀賞桃花的絕佳之處。
以前的山谷比較荒涼,而現在的慕云山植被茂盛,我們需要特別感謝一個人。有一位高齡的傳奇老人,38年來義務植樹15萬棵,被傳為佳話,他就是曾經太原市二輕局綠化隊隊長——袁克良。即使退休了,也沒離開山林,一直在綠化慕云山,山間的幾孔窯洞就是他和護林的工作人員曾經的辦公室。
順著山路一路上山,繼續向西走,可以一直走到中北大學。從山上看到周圍的山脈在云霧之中。
山間的路是這樣的。
大概一個多小時之后,到達中北大學的二龍山。
長廊
這目前是山西唯一一座在校園里的山。山頂有長廊,是2000-2001年的在校勤工儉學的學生與工人一起修建的。
有人在這里喂馬,游客可以與馬合照,也可以騎馬。
山雖然不高,但是校園里的好去處。
慕云山系
周圍山色,草木茂盛季節,這里非常漂亮。
曾經這里是有火車通過的,還有展臺。
如果喜歡,還可以在中北大學校園里轉轉,校園里有鐵路主題公園。
已廢棄的火車
校門外有汾河游玩區。
Tips:
坐標:太原市西北20公里
門票:無
里程:從天門關-中北大學二龍山,單程11公里左右??呻p向乘車。
難易程度:★★★☆
交通:
有去往天門關附近東關口村的公交車和客車。
自駕可以直接走濱河路-柴西公路-康西公里,車可以停到煤廠里面的固定停車區域,收取停車費。
當然也可以反向走,從中北大學的二龍山走到耄仁寺這邊。公交、自駕都比較方便。
提示:
帶好足夠的食物和水,一路無,所以必須帶足量。穿防滑鞋。山里比市區要冷些,且風大,注意保暖。
請帶走垃圾,保護大自然。切勿吸煙等。
請尊重山里的任何一位工作人員,他們常年孤獨守著山脈,值得尊敬!
周邊景區:古村落(天門關)、汾河游玩區、竇大夫祠、千佛洞(中北大學)
二龍山
穿越柳子溝(柳趾溝)
柳子溝位于山西省距太原市西南大約35公里處,地處天龍山景區,這里每年慕名而來的游客不少,大部分來此選擇冬季,因為有美麗的冰瀑。這里是太原比較少見的冰瀑旅游地。
柳子溝也叫柳跖溝,它的特點就是有一處窯頭村瀑布。太原著名風景區天龍山一股山泉從窯頭村柳子溝里流過,到了冬天,形成了各種冰掛。穿越柳子溝是太原驢友非常喜歡的一條線路。柳子溝山泉的出水量并不大,淅淅瀝瀝地流淌著,匯成一條小溪,腳下是冰雪,山壁上是泉水流出凍成的千姿百態的冰掛。
如果是自駕,車行駛到窯頭村,這邊有停車場,之后開始徒步穿越。
冰柱
只要有水的地方,到了冬季全部結冰,直掛的凍成冰瀑,晶瑩剔透。
來源于網絡
行走時可以走兩邊的山路,也可以直接走冰上。不過要小心慢行,且防止冰薄踩碎。不過呢,大部分水很淺,即使冰破也不用太擔心。注意穿保暖防滑的鞋子就好。
徒步過程中會經過水庫的閘門。
最大冰瀑的地方,基本就到了徒步的終點。大家在這邊可以盡情觀賞冰瀑、拍照。當時由于人太多,有的人還帶著滑冰瀑的專業裝備,所以拍的片子沒拍出美觀。原路返回大概3-4個小時,10多公里。這是2月底拍攝的,如果1月來此,冰掛更多也更美。
by劉鳳鳴
by劉鳳鳴
by劉鳳鳴
當然別的季節來此游玩的人也不少,溪水常流,綠樹成蔭,景致還是非常美的。不同于冬季滿山冰掛般晶瑩剔透的美,夏季的柳子溝美的更加活潑和動感。汩汩奔流的泉水浸潤了每一寸土地,在這里,險石、陡路、深潭、飛瀑……此組圖片問劉鳳鳴老師拍攝,為柳子溝秋景。
除了西山旅游公路,今年新修的天龍山旅游公路上的三層環繞盤山公路,被我們當地人譽為“網紅橋”,年底全線通車,再來太原游玩的朋友可以,可以來這里看看哦。這里和西山旅游公路互通,并且可以直接去往天龍山、龍山、太山、蒙山,當然還有柳子溝,以及后面提到的店頭古堡。
Tips:
坐標:太原市西南35公里
門票:無
里程:往返10多公里
難易程度:★★★
交通:
自駕:太原—新晉祠路—環湖東路—G307—歧銀線—晉白線—西仁線—景區
公交:坐848路公交車在南化站下車,站牌南邊十幾米就有一條向西的馬路,沿著路一直走就行。不過走路過去比較辛苦,需要走11公里之后才開始徒步,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騎行或者自駕,并且結伴而行。
提示:
帶好足夠的食物和水,一路無,所以必須帶足量。穿防滑鞋。如果是冬季去,記得一定鞋子要保暖,衣服要防寒類的。
周邊景區:天龍山、晉祠
柳子溝
東山五龍步道
太原東山曾經比較荒涼,近幾年開發,從一座荒山變為漂亮的森林公園,其中還修建了一條登山步道。從東山五龍步道修建到能走行人開始,便和小伙伴們多次前往,每次去都變化非常大。而現在已經徹底修建完成,整個步道上有肇端坊、初都臺、文景臺、龍興臺、錦繡臺、匯通臺、鳳凰臺、追夢臺等多處景點。步道全程大約9公里。
by 楊川
by 楊川
by 楊川
鳳凰臺為最高點,除了完整的步道,也可以在山間行走,有山路,體驗不一樣的樂趣。
by 楊川
吊橋是大家拍照的重點。 by 楊川
步道有各個出入口,無論哪個上下都可以。 by 楊川
惕龍湖
雖然是人工修建的,卻也是一處勝景,湖的名字叫“惕(tì)龍湖”,夏天在這里垂釣的人很多。湖周圍有許多農家樂,除了農家菜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關于魚的各種料理。
明太原府城示意圖的石碑,只可惜,我們現在也只能在圖上看看,古城墻只剩拱極門。
徒步五龍步道
Tips:
坐標:太原市長風東街一路向東
門票:無
里程:步道一圈9公里
難易程度:★★(男女老少)
交通:
自駕:順著長風東街一路向東,大約從長風街美特好向東行駛10公里左右,會有一個大的景區噴繪示意圖,順著示意圖向右拐行駛500米左右就到了步道的起點處的停車場。(停車場現不收費。)
公交:837支到黑駝村站下車,向東步行即可到達。
還有77路到長風街東下車,步行將近3公里即可到達,步行比較遠,將時間規劃好,全程往返需要5-6個小時。
美食:山間有農家飯,都是農家自己養種的蔬菜。夏天這邊還可以吃到惕龍湖中的魚。純綠色食物,一定很美味哦!山間還有農家自己養的蜜蜂,所以有純蜂蜜,如果喜歡也可以購買。
提示:需要帶足水,除了停車場有賣水的之外,全程無售賣點。
周邊景區:臺駘山
東山五龍生態森林公園
穿越一線天峽谷(王封-小塔)
一線天位于太原市西郊王封鄉王封村附近2.5公里的—條長1500米的峽谷內,主峰海拔1338米。奇峰危石,千姿百態,天然造就,狹長如巷,人稱“一線天”。峽谷平均寬度3米,最深處僅寬0.3米,以奇幽、險怪著稱。雖然一線天峽谷不是很知名,卻是驢友們非常喜歡的一條線路,整個峽谷穿越也不過就3公里多,往返都不到7公里,卻充滿了刺激和有趣。
其自然景觀還有灰巖石廊、月牙關、親嘴巖、通天洞、飛來龜、避難室、龍鱗谷、駝峰嶺、登天梯、太陽石、瞑宮海底飛魚等。
西山旅游公路
自從西山旅游公路修好之后,去這些地方非常方便,部分公交車也走此線路。文中我提到的地方,除了東山五龍步道,其它地方均可以走西山旅游公路到達。包括晉祠、蒙山、天龍山等大家知道的知名景區,都是可以的。畢竟市里的路太堵,大家都明白的。
以前去一線天都是從王封那邊的入口進去的。這次計劃從小塔村的入口過去。從旅游公路下來走省道時,看到道路兩旁的村子貌似都已經無人,應該都搬到更方便的地方。以前這邊確實不方便,交通不便,購物也是問題。但村子依然保持完好。
一路上全是這樣的村子,甚至還有老房子。而目前這邊在修自行車道,是給2019年太原市舉辦的青運會修建。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還走了很久的盤山路,我們終于到達一線天景區的觀景臺,不過要去一線天峽谷還要走很遠的盤山路。
從觀景臺向山下望去,看到了汾河二庫,二庫的那個灣道是鱷魚灣,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到上面轉轉,以前住著許多人家,我們看到上面依然保留著曾經修建的窯洞。將來做旅游休閑度假村還是蠻不錯的。
經過一路盤山路的下山,到達小塔村一線天景區的入口這邊。如果從王封村進入一線天,還得從采石場進去走2、3公里的山路才能進入到峽谷,而小塔村這邊直接進去就是峽谷。只是最近小塔村這邊在修路,我們從王封村繞行來此,一路過來,車后面積滿一層厚土。
進入就走幾百米的山路,但已經在峽谷里。
山門兩邊有廟宇,有三神廟和菩薩廟,總之附近的村民每到固定日期就會來此祭拜。進入山門后就進入了一線天。
一線天內的溝壑很窄很窄,有個地方只能單人通過。
峽谷頂上的藍天。進入到峽谷中,明顯要冷得多,比外面至少低5度。夏天來此避暑,絕對很好。
以前峽谷里有水,今年貌似汾河二庫沒有放水,路還好走一些,不然還得多備一雙鞋。峽谷里沒有專門的路,就是得自己這樣攀登行走。有一定的強度。
一線天并不是很長,走一截就視野開闊。
繼續行走,走完峽谷還是一定要的。
以前這里全是水,今年可能因為一些原因沒有放水。
等我們走出峽谷,準備回家的時候,到觀景臺繼續往山下看,這才發現,我們走過的路曲曲彎彎的。
夏季的一線天峽谷 來源于網絡
一線天穿越線路
一線天徒步游玩
Tips:
坐標:太原西山25公里處
門票:5元(衛生費)從王封口進入,暫時無門票
里程:峽谷3.3公里,從小塔往返來回不到7公里,從王封往返差不多14公里。
難易程度:★★★★
交通:
自駕:從市區出發,沿西山旅游公路再轉S104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可直接抵達。
公交:下元乘坐857路(一小時一趟)終點王封下車,然后租小面包延太古高速便道走10分鐘即可!如果步行前往,太遠,一路盤山,很累。
提示:需要帶足水和食物補給,全程無售賣點。
一線天景區
還有一些好的徒步線路,如東山十八盤、石窯寺等,由于沒有拍照片,在這里不再記錄,以后再去,拍下照片后補游記吧。也許有人問,為什么幾乎都是冬天徒步?因為我別的季節幾乎都在跑步、跑馬拉松。以后也盡量多在別的季節徒步,這樣才有美的片子。
被遺忘的古村
太原好歹也是一座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地方,古代也算是比較繁華的古城,雖然很多古建筑古村落已被毀壞,但還是有些古村存在的,只是被人們遺忘了而已。
店頭古堡(店頭古村)
店頭古堡位于風峪溝口,背依蒙山山麓,南面龍山、天龍山景區。這里是晉陽歷史、軍事、宗教、建筑、祭祀、農耕、民俗等文化的載體,是晉陽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原有的3000余間石碹窯洞大多已經倒塌垮落,只有殘垣斷壁和現存的地基可炫耀古村過去的繁榮和輝煌。剩下的現保存較完好的460間。
據有關專家初步考證,它始建于戰國趙襄子之時,之后歷經朝代更迭一直為一處軍事咽喉要塞之地。唐初李世民父子曾秘密屯兵于此,盛唐時又曾為北都晉陽之西大門。古堡內樓層狀、串套石碹窯洞群組、院落有門互通,形成了層層窯洞有階梯、院落之間有通路、窯洞內外有暗道的建筑格局。一直延續到公元979年,即宋太宗火燒水灌晉陽古城,滅北漢止。這個時期才逐漸由軍事堡壘演變為村落,因是驛道,又是西通陜甘的必經之路,逐漸成為商賈云集,車水馬龍的商貿城。如今這座歷經浩劫而幸存的古堡成為千古奇珍。
經過幾年的修繕,現在這里已經充分利用了起來。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里的每間房子都有至少幾百年的歷史,雖然有些已經破損,但整體保存還算完整。
圖片來源于網絡
紫竹林寺(又名觀音堂),里面的主殿等依然保存完整,現在有人守廟,香火常年未斷。
常有劇組在這邊拍戲,這是他們放道具的地方??梢钥吹竭@戶老宅石窯保存得非常完好。
劇組使用的各種道具
前方正在拍攝,而他們拍攝的地方正好在地道的位置。地道很深,也很長。
從二層到一層的通道門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因為店頭間間窯洞串聯,只要進入任何一間窯洞,就可以在其間的任何一間窯、密室、暗道、地道進出,駐兵可進可退。還可誘敵,因為從外觀上與民宅無異,但是內部卻機關重重,一進門就感覺如入迷宮,同出一轍的窯洞串窯洞,大窯洞套小窯洞,下層窯與上層窯暗門石級互通,猶如樓中樓。
古堡內的示意圖
古堡前的風峪溝,這個地方確實很隱蔽,現在呢,就是風景好。
Tips:
坐標:太原市西南24公里風峪溝北
門票:20元
交通:
自駕:西山旅游公路上有店頭古堡的標志,從旅游公路上下去向東行駛大概1公里即可到達。
公交:乘坐308路到達亂石灘下車,步行太古公路大約3公里即到店頭古村?;蛘呷チ_城公交終點站,可以與他人拼車或者租車前往。
提示:
切勿穿高跟鞋或拖鞋前往。經常有劇組在此拍攝,靠近時請勿大聲喧嘩,也不要影響他們的拍攝進度。
古堡內現有面食館和小賣鋪,水和食物自己看著帶就好。目前也有客棧,可以住宿,就的條件比較苦一些,夏季來此避暑住窯洞還是非常不錯的。
周邊景區:太山(龍泉寺)、龍山
店頭古堡
太原三關古村落
太原,山圍三面,河阻一方,地勢險固,有若秦蜀。古設雄關三道,以御外患侵擾。所謂“太原三關”,即天門關、石嶺關和赤塘關。這三關之中,天門關地勢最險,石嶺關、赤塘關地處最要。玩過《劍網3》游戲的網游手們對于“太原三關”還是頗為熟悉的,游戲中的風景根據現實風景以及古書記載等內容進行了模擬場景還原。
當時去之前,自己照著陽曲縣地圖手繪的,位置和輪廓肯定不完全準確,但也還算能看懂。
《劍網3》游戲中的石嶺關 圖片來源于游戲截圖
順著濱河路一路向北,由于濱河路與康西公路部分路段在修路,需要繞行一段路,10點到達距離市區最近的天門關。其實三個關隘現都屬于陽曲縣管轄,不過未來規劃,陽曲會劃入太原市區,而且緊緊挨著,非常方便。
天門關(西關口村、東關口村)
山西的關隘有三大特點:一是多,二是重要,三是規律性。
一天門關門為新修
自己手繪的。
最近康西公路在修好,已修好的一截非常好走,關門貌似也要加固。驢友去慕云山(山中有耄仁寺,驢線線路)的路途中會經過天門關。早已關門決跡,垣廟廢毀,現在的關門是近年來復建的。此關為太原城西北屏障,古時是通往晉西北要道的咽喉,為軍事要地。清道光《陽曲縣志》記載,“二山回合如門,在縣之乾方,故曰天門?!碧扉T關始建年代不祥,明、清之際曾作過修葺。
從柴西路到康西路,沿途的楊家村、呼延村、天門關、西凌井、六固村、三郎廟等,似乎都有宋朝楊家的影子,也許這里發生過多少歷史故事需要我們去挖掘。關于楊家將與這里的故事,一定要來探秘了解,在這里不多說。
西關口村山上現存的土城堡
土城墻 圖片來源于網絡
關上的“六郎廟”于1947年被閻錫山軍隊拆毀,修了碉堡?,F存遺跡僅剩廟前門階石一段,側石一對。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未能挨個拜訪,如果再來,一定每個都走到并且拍攝下來。
歇馬殿,位于西關口村村北
西關口村的北面,有一“歇馬店”,從院墻上的石刻可以看到曾經改為“西關口小學”,如今已空無一人,不再使用,只是作為遺跡可以參觀而已,部分院墻已經被破壞。殿內的墻壁上有壁畫,但由于時間地上雜草叢生,我們沒有進去很是抱歉。
上面記錄的是嘉慶十八年的《重修碑記》
殿內的雜草中躺著一塊碑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能引起重視,從碑刻上我們可以看到清嘉慶十八年(1778)的《重修碑記》,說明重修至今已經有240年的歷史,那么建筑年代會更早。
東關口村的土城堡
從這里可以看到東關口村有對應的土城堡,同樣我們沒有走進去看。
西關口村中有多處老宅,年代已久。上山就是土城堡。
村子周圍的景色,梯田、良田,古代都有軍事用途。山上的土城堡建造得比較大??吹竭@種情況就明白了為什么這里是關隘。
赤塘關(河莊村)
赤塘關,位于陽曲縣高村鄉河莊村,又名“河莊關”?!俺嗵陵P”得名于唐代劉赤塘曾在此隱居之由。東去16公里為石嶺關,中有官帽山連接,使兩關呈“犄角之勢”,軍事地位至關重要,無論南攻北,北攻南,勝可速進,敗可互應,堪稱攻守兼得之重關要隘。宋開寶二年(969)太祖趙匡胤攻晉陽不下,遂移兵石嶺,欲斷北漢援兵,使晉陽城孤立。然而,石嶺關堅難破,遂又分兵先克赤塘關,后破石嶺關。
堡壘遺跡
赤塘關始建年代不確。故址殘垣斷壁清代尚存,關西南200米處尚有全民堡壘遺跡,內有井道上下連通。關于赤塘關最早的記載:《新唐書·地理志》“陽曲縣有赤塘關?!?br/>我們先進去的是河莊村村子,村里的人告訴我們原關門早已拆除,只留下一些遺跡,就在修鐵路的地方去找。而村子也依然保留有一些碉堡的遺跡與土城墻,在舊時同樣發揮著軍事作用。
當初,這里僅是一條十余里的小山溝,名赤塘谷,據萬歷《忻州志》載五代時,劉赤塘曾隱居于此故名,谷中有一條僅容車通行的道路,也有說因谷之兩旁土色發紅而得名。史書《清一統志》記載,赤塘關過去皆成兵,五代末葉,宋太祖趙匡胤攻太原不下,移兵石嶺關,欲下石嶺關,孤立太原,然石嶺關不易破,遂又分兵攻下赤塘關,繞道石嶺關之后,始得攻破。
同蒲鐵路,依然使用中。
我們在這里待了半個小時,2列貨運,一列客用火車經過。
土城堡遺跡,修鐵路被拆毀。遠處村內也有遺跡。
1932年,修建同蒲鐵路時,將亦塘關殘跡掘平,1938年八路軍120師首先切斷赤塘關內外高村至豆羅間的20余公里鐵路線,連克石嶺關,豆羅等地口軍據點,炸毀軍車3列。1948年7月,國民黨閻軍三十九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逼迫下,棄忻縣城南逃。師長劉鵬翔唯恐在石嶺關被殲,令主力向赤塘關突圍,結果在小豆羅一帶陷入人民解放軍的埋伏圈,被全部殲滅。
遠看土城堡
走進看到一面土墻比較完整
其它地方留下的遺跡,周圍山色秀麗。
城堡內已全部拆除,現已荒廢。
如今周圍早已變為良田。
快到河莊村時,有一處“鳳凰山莊”的牌子,由此進入爬到山頂就可以看到羊馱寺,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進去。這邊現在已經開發成莊園,休閑度假都是不錯的選擇。傳因山高路險,述寺磚瓦皆由群羊馱運而得名。
石嶺關(石嶺關村)
石嶺關,也是太原三關中唯一一個保留有古關門的關隘。
城樓上碉堡,可惜已被破壞。
石嶺關古稱“白皮關”、“石嶺鎮”,位于陽曲縣大盂鎮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是太原市最北端的一個村莊,東靠小五臺,西連官帽山,與忻州交界處。山勢峻險,關隘雄壯,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太原通往晉北的交通要沖,素稱太原忻定出入之門戶。
破殘的城墻,但依然堅固。
關門外向關門內望去,可惜現在關外到處是垃圾,很可惜,希望能引起重視。
石板路上清晰的車轍印
曾經有高大厚實的關門,大門一關,可以抵御外侵。只可惜大門早無蹤影。
村內的老宅
遠處為忻州市
石嶺關除了是一座軍事戰略意義很重要的關隘外,它的山姿山色,同樣值得迷戀和贊嘆。
村子108國道另一邊的峰坡山上有許多石砌的碉堡
碉堡內的暗道、瞭望口,且四通八達。
山上有多處碉堡,而且有的非常大,堡內的結構非常精妙,不知道建于何時。
關門城墻旁的一戶院子里的這棵老“文冠果”樹(別名“木瓜”),已有300多年。早在清代就有記載,在1936年被狂風所折,1937年日寇將樹干砍了當柴燒。然而,古樹有靈,于次年春天根部發芽,始成今之大樹,連年結果,為太原一奇。
Tips:
天門關同去耄仁寺的公交車一樣,在同一處下車。赤塘關與石嶺關在太原市東客站乘坐904路公交車下車到,在陽曲縣汽車站均有通往這些村子的客車。自駕的話天門關與耄仁寺線路相同,赤塘關與石嶺關走G108即可到達。
去的時候帶足水與零食補給,穿方便行走的鞋子。吃正餐可以在陽曲縣縣城或者青龍古鎮。
北社村——郭家堡古村落
北社村離得赤塘關所在地河莊村非常近。說起去北社村的緣由——這里有古村落,是天下郭氏的發源地。雖然我不姓郭,但還是比較好奇這個村子。
村中依然有不少老宅有人住,只是換了大門而已。墻上的這些圓孔我們猜測是為了加固用的。
石砌堡門
沿著平坦的黃土道進入村東門,就看到了那座唐代遺存的石砌堡門,“郭家堡”三字已飽受風雨的侵蝕,有些模糊。堡門為明代嘉靖三年(1524)重建。據村民介紹,村兩堡門內,任一間房舍都是百年老宅,任一座院落都有世紀圍墻。
均為郭家堡百年老宅
據南社村寺廟碑文記載,隋代此處就稱為郭家堡,經專家考證“郭家堡”石刻是為隋唐風格。后由于郭家堡所處黃土地帶,經歷雨水沖刷,村中形成大溝,郭家堡被分成兩個村落,明末清初時改名為南社、北社。
古戲臺
五爺廟
堡門對面還保留著一座清代中期的古戲臺,那寬敞的舞臺,褪色的雕梁畫棟依稀能讓人想起它當年的繁華模樣。古戲臺的正對面有一座五爺廟,廟外的碑記上刻著清光緒二十年(1895)的重修碑記。
進了村,是個方方正正的小場子,迎面的一座碑廊中,聳立著一塊五米多高的石碑,這就是“郭家廟碑”。此碑是唐朝名將郭子儀公元764年為其父郭敬之所建,碑文由書法名家顏真卿親筆撰寫。石碑后面的石牌上寫著“此碑原物現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眼前所見的這塊石碑是按石碑原貌復制并重塑的,意在對郭子儀祖籍地的確認及對郭氏人文精神的傳頌?!辈簧俟虾笕税炎约焊綍楣觾x的后代,也許是因為郭子儀在歷史上的盛名和獨特地位。
上百年的老宅
路遇到一位村民,被邀請到他家看看老窯洞。院子非常大,中間的窯洞還是套間格局。
過去房間門上的半圓板。
農家樂
典型的黃土溝壑地貌
如今,這里逐步打造成旅游地,不僅可以參觀古村民,看黃土地風貌,品嘗農家飯,還可以在應急來這里采摘。村中還修建了不少公用廁所,可以為游人提供方便。土窯洞冬暖夏涼,不潮不陰,住得非常舒服。各位郭姓朋友,如果你們敢興趣,一定記得來這里哦。
Tips:
提示:
有客車通往這樣,同樣在縣城坐車。自駕的話走G108。
特色美食
頭腦、燒麥
圖片來源于網絡
“頭腦”,又名“八珍湯”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學家傅山發明,為藥膳食品,對人體有滋補作用。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因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來吃頭腦,也叫“趕頭腦”,需要掛燈籠照明,所以經營頭腦的飯店門前都掛一盞紙燈籠作標志。
冬季一到,在太原的許多飯店開始售賣頭腦,這是一種早點,配合上燒麥,冬天吃,可以讓身子暖暖的,驅寒暖胃。
面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山西面食聞名天下,朗朗上口的菜名也許大家記住不,但可以保證大家一年吃面食不重樣。街頭幾乎所有的中餐飯店都有面食,還有許多特色面食店。刀削面、剔尖、抿面、剪刀面、包皮面、貓耳朵、揪片、手搟面、拉面、沾片子……還有一部分面食既是主食又是菜品,如莜面栲姥姥、灌腸、梅菜扣肉……在一些大的飯店還有精彩的面食表演。
老陳醋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面食有名,醋也是比較受歡迎的,不管怎么樣我們山西人愛吃。而我們山西人的別稱就是“老醯(xi)兒”,“醯”就是醋的意思。醋是各大菜系中傳統的調味品,據現有文字記載,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酒作為發酵劑來發酵釀制食醋,東方醋起源于中國,據有文獻記載的釀醋歷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經常喝醋能夠起到消除疲勞等作用,醋還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并發癥的作用。
太原有好幾家百年以上的老醋廠,可以去免費參觀,順便可以買到最純真的老陳醋。不僅有用于調味的醋,還有各種可以直接喝的養生醋。老陳醋大多帶度數,有一定的醫療作用。
交通
火車:目前太原的高鐵、火車線路比較多,有火車站、火車南站。
飛機:飛機的線路也還尚可,飛機場為武宿國際機場,有公交201路可以通往市里,也有機場大巴。
空調公交車,現在有新的能源車。
公交:市內有公交車非常方便,大部分為空調車,且一部分為能源空調車。公交車凡市區內的線路均為1元,刷卡5角,還是非常比較便宜的。9打頭的公交車為城際車,線路非常長,分別到晉中市、清徐縣、陽曲縣。
出租:出租車全部為能源車,起步價8元,可行駛3公里,之后每公里增加1.6元,夜間1.8元(21點之后)。
共享車:有公交自行車,1小時內騎行免費,通過公交卡就可以騎行。各共享單車也比較全。
地鐵:地鐵在建,等2019年預計會開通第一條線——2號線。期待中……
住宿
五星級:10家
星級酒店上百家
快捷酒店幾乎每條街巷都有。
同樣有民俗和青旅,可供選擇的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