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公示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和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名單的公告》,安徽省僅有三個鄉鎮獲此榮譽,其中,紅楊鎮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名單,是蕪湖市唯一入選該名單的鄉鎮。
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名單(部分)
定位于蕪湖市“文化旅游新高地、綠色生態大花園”的紅楊鎮,生態環境優美,人文底蘊豐厚,是“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衛生鎮”、“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鎮”、“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安徽省文明鎮”、“2019年度綠色發展城鎮”,同時也是蕪湖市十大旅游集聚區、四條精品旅游路線以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鄉村旅游聯盟成員單位之一。境內景區景點眾多,西河文化旅游區擁有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AAA級旅游景區—西河古鎮及有著“小九華”美譽的蕪湖縣最高峰—珩瑯山;和平森林公園森林覆蓋面積近8000畝,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AA級旅游景區;紅楊山汽車體育公園是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區、安徽省級體育生態公園、四星級房車露營地,承辦了多屆全國越野車王爭霸賽,榮獲“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賽事”稱號,并被中汽聯評為永久性賽事舉辦點;鎮域內現有和平養生谷、森林木屋小鎮、房車露營等眾多特色鮮明的鄉村民宿,其中珩瑯山玫瑰谷及梅溪塘徽派民宿村獲批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鎮;江南紅嶺風情大道將西河文化旅游區、和平森林公園、珩瑯山玫瑰谷、紅楊山汽車體育公園等一批景點串珠成鏈。
作為蕪湖市的城市“后花園”,紅楊鎮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也同樣豐厚獨特。古至西晉大將軍王敦、宋朝理學家朱熹,近至新四軍第三支隊抗日救國、華嚴寺僧人肉身成佛,古塔山廟、花海田園、體育運動,各種不同形態的多元文化和豐厚資源被不斷發掘、融合,開發出一批獨具紅楊特色的旅游產品。為更好開發利用區域內旅游資源,紅楊鎮不斷學習借鑒發達旅游地區成功模式和經驗,邀請專業團隊針對旅游主線、業態提升、管理運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策劃,形成了“一核一圈兩帶兩區”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一核即紅楊集鎮區三產服務業核心;一圈是湯伯河和青弋江水系圈;兩帶指灣西路風情大道示范帶、青弋江景觀帶;兩區含西河文化旅游區和紅星圩精品水果采摘區。清晰的旅游發展格局將紅楊的山、水、田、林、村、人等資源融為一體,以休閑、慢享、體驗、運動為主題的旅游定位,為紅楊鎮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聚力推動自然人文環境建設
紅楊鎮牢牢把握鄉村振興主旋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開展村莊“五清一改”工作,加大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最后一公里”建設力度,實施灣西路沿線村莊重點開展“五化”提升,紅楊鎮全域自然環境得到顯著提升,珩瑯山村獲評了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和安徽省特色旅游示范村,萬村村、西河社區正在積極申報安徽省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及多個村居也先后榮獲了多項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榮譽稱號。與此同時,紅楊鎮高度重視自然文化資源及文物保護工作,積極打造和平鷺鳥自然保護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保護文物古建,老宅開發在原有風貌基礎上修舊如故,實現不同年代,不同建筑,不同記憶;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項,其中市級2項,縣級12項,弋農古琴斫制技藝正在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楊鎮正在向著處處是景、處處可游的精品鄉村旅游模式邁進,為著力打造長三角綠色生態活力鎮、安徽省鄉村振興示范鎮、蕪湖市旅游集聚樣板鎮、灣沚區運動休閑特色鎮奠定堅實基礎。
夯實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
紅楊鎮黨委政府將全域旅游融入到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建設布局中,充分挖潛資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筑巢吸引旅游項目,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項目支持,累計投入資金達8億元。通過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形成了“四橫二縱”的道路交通網絡,特別是投資近1.5億元的灣西路拓寬改造工程,不僅打通了我鎮長達18公里的旅游發展命脈,更大大提升了我鎮交通整體通行能力。紅楊鎮不斷完善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境內現有旅游公廁20座,其中AAA級7座,AA級4座,A級9座;旅游及生態停車場12處,總面積逾4萬平方米;擁有西河文化旅游區游客服務中心,珩瑯山、西河古鎮、西河渡三座游客驛站,為游客提供休憩、咨詢、便民服務等,全方位滿足旅游需求。結合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對貫穿村莊的排灌溝渠進行景觀生態修復,打造了灣西路沿線景觀節點工程,建設了位于和平森林公園內約28公里的遠足步道,為周邊居民、游客提供了休閑觀光的好去處;鄉村主干道路兩側在不同季節分別種植格桑花、百日菊、油菜花等花卉,鄉村生活環境不斷美化;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構建全域旅游管理服務新體系,建成了紅楊鎮智慧旅游平臺,內容覆蓋全面、功能多樣,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智能服務,紅楊鎮全域旅游發展已經邁入了智慧旅游新時代,融合文化、旅游、生態、休閑、體驗、運動等多元特色的大美紅楊正以嶄新的面貌喜迎四海賓朋。
加強鄉村旅游集聚融合發展
長期以來,紅楊鎮始終堅持“農旅融合”發展思路,將“旅游興農”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提速的一項重要舉措,夯基礎,促轉型,育產業,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和特色農業產業,鼓勵村民將自家生產的特色農產品借助各類旅游活動對外宣傳推介、經營銷售,幫助旅游企業和本地居民提質增效、創富增收,積極推動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傾心打造生態宜居、休閑宜游的新時代美麗鄉村風貌。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紅楊鎮鄉村旅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紅楊七大主題文化,分別是紅色文化、研學文化、體育文化、民宿文化、水韻文化、鄉村文化、佛教文化;用七最引領灣沚鄉村旅游,即最高的山--灣沚區最高峰珩瑯山、最秀的水--美麗的青弋江、最密的林--天然氧吧和平森林公園、最美的路--江南紅嶺風情大道、最古的鎮--近千年歷史的西河古鎮、最雄偉的閘--青弋江分洪道節制閘、最激情的賽事--紅楊山越野車王爭霸賽;全域旅游發展有了七個有力抓手,分別是紅楊鎮鄉村旅游與特色農業融合發展協會、蕪湖市十大鄉村旅游集聚區、四條精品旅游線路、G60科創走廊鄉村旅游聯盟、品牌文化旅游活動、智慧旅游服務平臺、旅游獎扶政策助力,不斷攀登更高的平臺為紅楊鄉村旅游集聚融合發展加油助力;同時,也形成了慢游紅楊之不得不系列,包括不得不游的線路、不得不賞的美景、不得不玩的體驗、不得不品的美食、不得不買的產品、不得不住的民宿等成熟的旅游產品及旅游線路,都在市場上受到熱烈追捧,也收獲了良好的口碑,游客滿意度和旅游美譽度越來越高。
積極出臺鄉村旅游促進政策
紅楊鎮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成立企業服務領導小組幫助企業爭取補貼資金和優惠政策,認真組織開展服務企業工作,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認真貫徹耕地保護制度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制度,合理調整耕地、基本農田和建設用地指標,著重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確保用地向鄉村旅游進行適當傾斜,促進紅楊鎮鄉村旅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鼓勵文旅企業來鎮投資發展,紅楊鎮相繼制定了《紅楊鎮加快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獎扶辦法(試行)》和《紅楊鎮全域旅游業態發展獎扶暫行辦法》等招商獎扶政策,鼓勵企業來鎮發展投資,同時制定了《2021 年度紅楊鎮招商引資考核獎勵辦法(暫行)》,充分調動全鎮上下招商安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紅楊鎮還出臺了《紅楊鎮促進全域旅游加快發展獎扶暫行辦法》、《紅楊鎮關于旅行社及社會團體組織來鎮旅游獎補暫行辦法》、《紅楊鎮鄉村文化振興實施方案》,編制了《紅楊鎮全域旅游手冊》、《紅楊鎮招商手冊》等,全方位、多角度加強政策出臺與落實,積極促進文旅跨界發展、產業深度融合。除此之外,紅楊鎮高度重視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為改善和提升旅游服務環境,紅楊鎮多次組織面向旅游行業管理、服務人員展開的專業知識講座及實操技能培訓,每年還會圍繞相關政策,結合就業創業需求,持續開展創業培訓及后續支持服務工作,打造和壯大具有素質高、業務強、敬業佳特點的旅游人才隊伍,提升紅楊鎮旅游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落實鄉村旅游管理協調機制
良好的生態、豐富的資源、舒適的體驗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紅楊,游客的不斷增長也拉動著農家樂餐飲、鄉村民宿、農產品采摘、農副食品銷售等農旅業態向好發展,紅楊鎮因此投入專項財政資金特別成立了紅楊鎮鄉村旅游與特色農業融合發展協會、西河文化旅游區管理委員會、蕪湖月上西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文化旅游辦等多個旅游管理機構,并招募了一批專業管理人員,出臺了一系列規范的規章管理制度,利用“月上西河”系列品牌,將紅楊眾多特色農旅商品收入麾下,統一包裝設計,拓展營銷渠道,提升品牌效益。紅楊鎮還啟動專項旅游業態發展獎補資金,鼓勵和支持民宿、農家樂積極新建或改造閑置資產,引進新興業態,共同加入紅楊全域旅游發展事業。同時,為提升紅楊鎮餐飲、民宿企業服務質量,助力紅楊鎮鄉村旅游發展,啟動紅楊旅游企業服務質量評定工作,對評定后符合要求的會員單位進行授牌并予以獎勵。通過支持一批精品景區和重點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利用其資源及平臺優勢推介旅游資源和特色農旅產品,提升紅楊整體形象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