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國內疫情時有散發影響下,旅游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仍面臨較大困難,開展紓困惠企工作要持續加強。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落實 支持文化和旅游企業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紓困惠企政策宣傳落實工作進行部署,凸顯了主管部門從大局出發,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游市場主體加快恢復發展的重視。
疫情發生以來,旅游業服務大局,第一時間響應和服從國家總體部署,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貢獻了行業力量,也做出了巨大犧牲。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7月份,國內旅游逐漸復蘇,但受7月下旬以來出現的多點散發疫情影響,旅游業再次遭受沖擊,一大批旅游市場主體因處境艱難而被迫退出,也有一部分企業在恢復經營和不斷停擺中苦苦支撐。
此次《通知》及此前相關部門發布的各項旅游企業幫扶政策,重點關注了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穩崗就業和降低成本等相關政策,為旅游企業快速復蘇、實現穩定經營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還應看到,由于防疫政策涉及多個管理主體,各地對疫情防控政策的認識有別,執行防控工作尺度存在偏差,很容易導致游客、旅游市場主體無所適從,進一步加大旅游企業經營困難,成為制約行業加快恢復發展的障礙。
國家衛健委要求,國內低風險地區持“綠碼”通行,不得擅自加碼一刀切;文化和旅游部要求,省區內無中高風險地區后可以恢復跨省團隊游。9月初,全國大部地區相繼恢復了旅行社跨省團隊游,但此后又有個別地區出現疫情,各地開始收緊防疫政策,紛紛發布“非必要不出省”的倡議,很多跨省出行的游客望而卻步,出現大量退團。由于這些倡議并非正式下發的政策文件,旅行社此前已向航空公司繳納的押金無法追回,不得不承受額外損失。旅游市場主體是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這樣的損失已經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能力,可謂是雪上加霜。
筆者認為,旅游業恢復發展,既要持續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也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基礎上對行業企業給予足夠關懷,通過穩定的政策預期,讓更多旅游市場主體堅定發展信心。筆者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議:
一是完善政策統籌,既要杜絕“一刀切”的僵化刻板,也要避免“政出多門”的無所適從。
目前,國內疫情屬于散發狀態,各部委、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部分存在政策不協同,甚至相互抵觸的情形,讓市場主體難以把握。因此,建議發揮各層級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作用,明確更多類似跨省團隊游常態化熔斷機制政策,打通不同層級、不同區域的政策壁壘,并做好社會監督,確保無論游客還是旅行社等都能有明確預期,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防控造成的經濟損失。
二是強化民生關懷,既要有疫情防控“不松懈”的決心,又要有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服務民生福祉的舉措。
事實證明,我們所采取的精準化管控和精細化管理舉措,是經得起檢驗的。地方政府要把功夫用在平時,在提高專業化、精細化治理方面多下功夫,出臺政策、發出倡議,要科學審慎;對于一些確有必要的政策或倡議,要從服務民生角度出發,科學評估政策出臺對相關行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就旅游行業而言,在涉及退訂等關系企業切身利益的政策方面,要盡量細化、具體,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簡單粗暴、模棱兩可。
三是多措并舉,既要提升風險應對整體能力,也要構建多層次風險分散機制。要進一步總結提煉疫情防控的方法論,學習借鑒上海等地在精準化疫情防控方面的舉措;加大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快速、精準識別風險,盡可能地將疫情造成的影響盡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旅游行業也要適應疫情后人們生活、娛樂方式的變化,推動產品、模式變革,整體提升行業風險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