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 古鎮很小,沒有 西塘 、 烏鎮 、 同里 、 周莊 濃重的商業味道,沒有各種賣旅游紀念品的店鋪,沒有青旅,沒有酒吧,有點土,氛圍也不適合艷遇。但這里有春曬筍干菜,冬灌臘香腸。冬日里, 安昌 古鎮隨處都晾曬有醬鴨、臘腸、咸魚等臘味,另外,還有扯白糖、箍桶等手藝看,生活氣息滿滿。
如果有心情,不妨去坐一下烏篷船,體驗下 江南 水鄉的韻味,單程10元/人,雙程20/人。 安昌 古鎮有戲臺,想必魯迅小時候就是坐著這樣的烏篷船,在同樣的水鄉鎮上看的社戲吧。
推薦旅游時長:半天,可以混搭 紹興 的景點一起。 比如 我們上午先去了 柯橋 的喬波滑雪中心滑了4個小時雪,下午再來到這里。
門票價格: 安昌 古鎮是開放式的,不收門票, 中國 銀行舊址、師爺館等6個展覽館需購票游覽,聯票50元/人。
安昌古鎮精華要素
船
江南 水鄉,船曾是極重要的交通工具,現在古鎮里的船,絕大多數已成為旅游體驗項目的載體。
不過,坐一坐烏篷船,在 江南 的河道里蕩一蕩,看看兩岸歷經風雨洗禮的 江南 民宅,岸邊有人在喝茶聊天打牌,竹架上掛著臘腸、臘肉、咸魚,滿滿當當都有年的味道。時間在這里是緩慢流淌的,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幸福的。
船頭還有一束紅花,搭配烏漆色的船身,還有水綠色的河道,頗具文藝范。
橋
但凡水鄉,橋是不可或缺的, 安昌 也一樣。這里的橋多數有些破舊,爬山虎褪去綠色的外衣,安靜的攀附在橋身上。經歷過時間洗禮的石橋充滿質樸的味道。
安昌 的小橋別具特色,千姿百態,古樸典雅。民間有“水鄉古鎮處處河,東西南北步步橋”、“三里十七橋,隔橋便是景”、“流水穿珠,船女織錦”等諺語,贊譽 安昌 的多橋多船。
要不是到處懸掛的臘味,甚至很難分辨當下是什么季節,因為草木仍然是綠色的,比夏日少了蔥蘢,多了陳郁。
橫跨三里街河的十七座石橋,從 東至 西有:“高橋、水閣橋、穎安橋、寺橋、宏市橋、魏公橋、 瑞安 橋、 安吉 橋、利市橋、益市橋、 新安 橋、 慶安 橋、廣濟橋、 寧安 橋、清風第一橋、清墩江橋和金家橋。每座橋都有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故事。這些石橋均呈南北跨向,北面是商鋪,南面是民居,民居又依水而建,這給居民出行購物帶來方便。
安昌 老街 的石橋名,很有寓意。有祈求人民平 安吉 祥的 寧安 橋、 永安 橋、 慶安 橋、 瑞安 橋、 東安 橋,有祈禱市場生意 興隆 的利市橋、益市橋;有以佛寺為冠名的寺橋( 普安 橋),有以為民行善的紳商之姓為名的金家橋和魏公橋等。
安昌 古石橋有條石鋪就的梁橋,有狀若月亮的洞橋,有形似弓狀的拱橋等。街上任意登上一橋,就能見到橋旁有橋,橋外有橋,風姿各具,層次多變。
臘味
臘腸丨制作工具很簡單:一支光滑的小竹片,一把菜刀和一只白鐵漏斗。灌臘腸要有一副好的豬小腸,豬腸粗細需適中,豬腸放在光潔的木板上,用小竹片輕輕地將腸子內外的粘稠物刮干凈,刮得簿如蟬翼,清水飄凈后作為灌肉的腸衣。豬肉選擇后腿精,斬成1.5厘米左右的小方塊,根據食者需要,瘦、肥肉的搭配要恰當。用醬油、白酒、味精、鹽和適量的白糖(或不放白糖)等作佐料,根據個人口味也可以用鹽代替醬油,拌勻后灌入腸內,用箬殼絲分段結扎,即行涼曬,一般五至七天后可蒸食,蒸熟冷卻切片后,色澤紅白相間而油潤,香味馥郁而濃醇,臘腸切面香氣濃郁,略帶甜味,油而不膩,色味特殊,勝似火腿。
扯白糖
扯白糖丨那古老的長街上,臨河的屋柱中,綁上一根光滑的木棍,就地放上一頂小板桌,一只小煤爐、一只尺二鑊、一把大剪刀、二根長竹筷,師傅就用這些簡單的工具制作“扯白糖”。
鑊中放入1—2斤白糖,加上適量的水和檸檬酸,邊煎時攪,待糖水攪成倒出不流淌、稍冷不燙手的金黃色稠軟狀,遂將其拋上木棍,拉、甩、拉、甩……周而復始,越拉越長,越拉越白,時而變成一條飛舞的白龍,時而又成一朵雪白的云團,散發出陣陣醇香,最后用手搓成直徑約1厘米的長圓條。
用剪刀截下寸許,就成了透透鮮、蜜蜜甜的“扯白糖”。
醬
從 安昌 入口廣場進入古鎮 老街 東端城隍殿,往街 河南 岸望去,在一排古式古香的石墻上有兩米見方的“仁昌醬園”四個大字,引人注目。 仁昌醬園,歷史悠久,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持著傳統的曬制醬品工藝,是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
仁昌醬園,其珍貴之處有“四老”,即老廠、老廠名、老地址、老傳統制作技藝。
仁昌醬園的制作工藝系純手工,醬園有缸二千余只,100多年來,傳統的手工技藝代代相傳,釀造多由一派師傅傳授,形成獨特的釀造法。
傳統工藝是:棒敲制曲,土灶蒸料,木架機壓渣,醬油色靠目測,咸淡靠嘴品嘗,發酵、曬油、存放靠醬缸,出油、送油靠肩挑。他們用七石缸作醬缸,露天擺放,上蓋竹編(箬殼“將軍帽”今改鐵皮)蓋。制醬原料用黃豆、麥粉。先將黃豆浸泡蒸熟,拌上麥粉,經過發酵,加水放鹽,不斷日曬,隨時翻缸這是所謂“雙缸醬油”。若用麥粉為原料,先蒸制麥糕,經過發酵曬干,再敲碎成粒。放入醬缸中,以醬油代水放入,不斷日曬,隨時翻缸,這就是“母子醬油”。
手工的醬油與甜面醬需要釀制6個月以上,使醬面呈油光光的暗紅色。三伏天是曬醬的最好時節,而日頭不夠猛則曬不出香味,日頭太猛就 會曬 焦,需要不停地翻動與捂蓋,以保證手工釀制的醬能夠曬制均勻,從而釀出傳統醬制品醇厚的味道。
箍桶匠人
箍桶業亦稱圓木業。因箍桶師傅生產的物件,如腳桶、水桶、米桶、吊桶、擔桶、挽斗、囤窩、淘鍋、蓋、盤等都系圓形,所以有圓木業之稱。箍桶往往有加固用的竹箍、鐵箍及銅箍,這種活計也就有了“箍桶”的稱謂。過去,用什么樣的桶箍,可以反映置桶人家的生活水平。最好的是銅箍,鐵箍次之,最差的要算竹箍。
箍桶的工具五花八門:長短鋸、彎鋸(鋼絲制作)、斧頭、大小不等的平、圓鑿及平圓銼刀、圓規、墨斗、虎頭嵌,各種用途不一的特殊木刨、平刨、圓刨、板凳刨等等。
安昌 箍桶的品種齊全,花樣繁多。箍桶師傅手藝精湛,技術高超,工藝特別講究。在制作上做到成品器具緊實,內外平整光滑。
據 安昌 一些年邁的箍桶師傅介紹,箍桶師傅最難做的物件是《龍鳳斗》,《龍鳳斗》亦稱挽斗,就是《九斤姑娘》中所說的有底無蓋加柄桶。舊時系嫁囡嫁妝的必嫁品,是放在馬桶箱上洗手用的,挽斗柄上刻有龍鳳圖案,有的索性將柄頭雕出龍鳳頭,故稱龍鳳斗。
小食
其實 安昌 古鎮最好吃的是臘腸,5-10元每根,強烈建議一吃,因為太好吃所以下肚快,不好意思沒圖。
安昌 古鎮走一遭,居然只在游客服務中心廣場看到賣臭豆腐的,不像 西塘 ,到處都是“管老太”,難辨真假。
這家臭豆腐還可以,有那么點味道,價格3塊一份。
炒蠶豆,魯迅筆下屢屢提起的羅漢豆就是此物。邀二三好友,斟數杯黃酒,幾顆蠶豆下酒,聊天扯淡打發時光,也是快事一件。
茶座
沿河的岸邊有很多茶座,人們在這里吃飯、喝茶、聊天、下棋、搓麻將,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