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慈溪之前,一直只知道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南岸是慈溪,除此之外,我對它一無所知。不知道慈溪有個古鎮叫鳴鶴,鎮里有許多好玩好吃的地方,能讓人流連忘返,留下揮之不去的記憶。
前不久,我出差到寧波,工作之余,還有閑暇時間,順便拜訪了同學,同學提議出去轉轉。因為時間有限,只能去就近的風景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慈溪鳴鶴古鎮。
沿著湖邊往里走,左邊有個廣場,邊上有座傳統的戲臺,右邊就是古街了。古街兩邊是各色店面,有慈溪年糕餃、糟雞、三北豆酥糖等。聽說有種老鼠糖球,便買來品嘗,雖沒有期待的那種造型和口感,但麥芽糖的味道確也十足的濃郁。小巷里不時地有游客從我身邊擦肩而過,在這里隨意走著,我們不用擔心迷路,也不用擔心小巷的盡頭是什么,看到古宅了,便進去逛一下,仿佛回到了年少的時光和無憂無慮的日子。再回首,當初的少年郎已經長成了大人模樣。
古街和小巷相連,區別是小巷里少了商業擺設。江南古鎮的建筑大多屬于徽派建筑風格,鳴鶴古鎮也屬于徽派馬頭墻風格。一直往里走,印象中的“白墻黒瓦馬頭墻”和“五岳朝天四水歸堂”,此刻已身臨其境。以前,我一直想象不出來“五岳朝天”該是怎樣的一種宏偉,即便是在徽派建筑發祥地黃山,看到的普遍都是三階式的馬頭墻,四階式的馬頭墻也不太常見。在小巷里,忽然抬頭,只見它們猶如兩山懸崖對峙一般,我第一次看到了徽派建筑“五岳朝天”的五階式馬頭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