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山涉水,尋一絲秋
往年的秋季都有出行徒步或登山的習慣,早有耳聞川蜀的壯麗山川,決定趁著秋意正濃,以公路旅行和徒步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在車窗邊,看廣闊無垠的草原
牦牛不緊不慢地吃草,眼神迷離地橫穿公路,從這邊吃到對面,從山腳下吃到小山坡上
沿 盤山 公路,親歷九曲十八彎
感受海拔一點點上升,手機信號斷斷續續,聽一曲不完整的歌
架著登山杖,以雙腳丈量高聳而神圣的山峰
偶爾有馬群經過,偶爾有羚羊跑上山坡,偶爾有鳥群略過;
時而放晴,時而雨夾冰粒,眼前萬物生靈種類之繁多,應接不暇
沿途美景不可勝數,才發現 川西 的魅力在于,研讀參照再多篇游記攻略,也還是總能在自己的行程中收獲自成一派的獨特體驗。
川西環線行程安排&物品清單
不喜歡把行程安排得太滿,和包車公司商量后,敲定了8天7晚的游玩路線。
這趟行程介于“走馬觀花打卡式公路休閑行”和“苦行僧式徒步發燒友之行”之間,勞逸結合,既不太累,也算是半深入地了解 川西 的重點景觀。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用腳丈量土地,喜歡發掘沿途驚喜,又不想太累太趕,不妨參考看看我的攻略。
衣物及隨身用品:速干衣褲、沖鋒衣、保暖帽、鴨舌帽、手套、面罩、運動鞋;登山杖、雨傘、一次性雨衣和雨鞋;防曬、墨鏡、唇膏、便攜式潤膚乳(部分景點風大干燥)
藥品:常用藥、感冒藥;紅景天、葡萄糖口服液(for高反)
拍照設備:Sony A7R2 + 24-240mm鏡頭;Mavic Pro
食物:能量棒,自熱米飯,可口小零食。
提前一天到達 成都 ,開啟吃吃喝喝囤零食模式,吃到人生第一個兔頭,還有友好的“不放小米辣式微辣”魚。在OLE買到了自熱米飯,挑了些看起來可愛的飲料酒,想著爬山還是遇到什么喜歡的景色的時候,拿出來對酒當歌。
Day1&2 海螺溝 | 目睹最美低海拔冰川的素顏
第一天一早從 成都 出發,沿途陰雨綿綿,司機和我們說越往西走,天氣和城市里會完全不一樣。到達 海螺溝 附近已是中午,這里的氣溫比 成都 低了很多度——只穿了一件長袖針織的我在下車的一瞬間打了個哆嗦。
雨開始淅淅瀝瀝地落,我們在小鎮周圍購置了一次性雨衣和鞋套,價格會比進山之后便宜不少。
聽下山的旅客說,今 天山 里下了一場大雪,我們搓搓冰涼的手點點頭,心里默默期望第二天能是個好天氣。
今天的行程很放松,午休后到山腳下泡了個硫磺溫泉,渾身舒爽。
晚餐時開了一瓶果味啤酒,酸得連皺眉頭。
雨下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晨的天空開了一道小小的藍色口子,我們一早向 海螺溝 出發。先是在景區乘坐觀光車到達近山頂處,再換乘纜車到達冰川觀景臺。
大早上山上的天氣還不錯,說不出名字的山峰半掩于云霧之中,像是披著頭紗的溫婉少女。
不清楚是隨著海拔升高還是時間的推移,不一會兒天空已布滿烏云。
我們駐足于觀景臺邊等霧散。山上的天氣變幻莫測,呈現在眼前的景觀大抵是當下自然的心情。云霧并不像看起來那般輕盈,任山上大風吹擾,它們似乎絲毫不動。傳說中的最美低海拔冰川 海螺溝 ,并沒有像很多游記圖片中那樣展現出高飽和度且開闊壯麗的一面,我們運氣太好,撞在了她“素顏”的時候,有幸目睹她未被大肆宣傳的另一面。
趁著視野尚可時匆忙拍下幾張,轉眼間冰川就隱藏在茫茫白霧之中了。
一般來說, 海螺溝 的玩法是:乘坐觀光車到終點站,換乘纜車看大冰川;再回到觀光車終點站開始步行下山,探索植被豐富的自然森林景觀。
而我們到的這天,霧未散盡,等來一場淅淅瀝瀝的雨夾雪。我們躲進觀景臺邊的餐廳,慵懶地聊天發呆,熱飲杯子里的熱氣也懶洋洋地升騰起來。索性變成了一場超慢速一日游——還在冰川邊吃到回味無窮的鹵牦牛肉。
沒能等到好天氣,是一個小小的遺憾。這一天我們要繼續前往 新都橋 ,為了減少夜間山中行車的時間,只好抓緊時間出發。
從 海螺溝 出發前往 新都橋 時,已近傍晚,途徑一片爬滿了橘色藻的紅石灘。放眼遠望,亮眼的紅石灘在山谷里蜿蜒錯落,潺潺流水悄悄撫過,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卷。
再沿宛轉的 盤山 公路前行,天色漸暗,已不是光線拍攝的最好時機。
落日在一瞬間把每一朵懶散鋪開的云翳染成溫柔的粉。剛架起腳架,抬頭卻發現落日已經害羞地退隱,只余空曠靜謐的一片山谷,稀疏的車燈像是劃破暗夜的流星。
?Tips
1、行程和天氣允許的話,白天游玩 海螺溝 、傍晚下山泡地熱溫泉,是最“勞逸結合”的安排;
2、 新都橋 海拔高,超過了3km,第一晚到達這里時不建議洗澡。
Day3 沿途風光 | 置身于自然電影院
這天的主要行程,是從 新都橋 前往 稻城 亞丁 ,一路上會行車翻過4座大山,路途近500km。本糾結于旅途漫長難感安適,卻因為沿途種種令人眼前一亮的風光景色,把煎熬一掃而光。
坐在窗邊看道路兩旁的景色飛速后退,就像是在迷你幕布上看一場紀錄片風格的電影,BGM是車載音響里喜歡的音樂。每一幀畫面都不敢眨眼,生怕會錯過什么精彩情節。
3.1 山間景點——天路十八彎、兔兒山
窗外飛馳的景色讓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在翻山越嶺的路上,我們還偶爾邂逅了一些小有名氣的景點。
在有特色的景觀附近建造觀景臺,配備路標與文字介紹,觀景臺上聚集了一些售賣當地特產的在地小商販,便構成了一個頗有意思的“景區”無論是拍照,還是在漫長的路途中借機下車活動筋骨、吃點兒零食,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G318國道翻越海拔4659米的剪子灣山時,便會經過這條川藏線上無人不知的天路十八彎,上山時能明顯感覺到每隔幾百米一次的急轉彎,想必司機頗有秋名山車神的成就感。
從山頂俯瞰,彎彎曲曲的山路像水墨畫中行云流水的筆觸帶出的線條,險阻也不乏趣味。
沿途還路過一個叫“熊宗卡”的小景點,正值正午,陽光燦爛得有點刺眼,這里的山坡形態平緩溫柔,遠看像是一幅蠟筆畫。這里海拔4281m,據說能見度高的時候還能看到蜀山之王—— 貢嘎 雪山
放眼望去,是豐富的植被和陽光照射下反射著不同顏色的樹木群,在藍天白云的背景之上顯得美極了。
在 理塘 去往 稻城 亞丁 的路上,有一處特別的景色,叫兔兒山。司機介紹說兔兒山因遠觀酷似兔子耳朵而得名,我環顧四周,又透過相機取景框仔細觀摩,也還是沒能找到它到底哪里像兔子。
海拔4696米的兔兒山頗具性格——山勢奇特,寸草不生,和一路上看到的長滿郁郁蔥蔥植被的山體大為不同。
最美的風景也許都在路上,有許多不知名的地方一閃而過,被快門抓住了那么一瞬間,就成了一幅畫
草原上、公路上四處可見正在吃草和在去吃草路上的牦牛群,他們動作遲緩,不緊不慢,也許是這樣才讓它們能如此適應高原生活,成為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除人類外)。
雖說看起來低調務實,牦牛們全身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燒牦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們還有識途的本領,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游渡江河激流,并能避開陷阱擇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導。
?Tips:
1、天路十八彎沿途急轉彎較多,注意行車安全,有暈車的話可以提前備一些暈車藥
2、若自駕前往,記得及時避讓一路上可愛的動物們(據說撞到一頭2萬塊)
3.2 無名秘境——也許在火星
前往 稻城 亞丁 的路上,司機突然提出要帶我們去看一個秘境。沿途多是石頭灘、石頭路和石頭山坡,偶爾還冒出不知道是否有人居住的藏式矮房,車在不見盡頭的近原始道路上晃晃蕩蕩。
石子灘上的小水潭格外清澈,倒映著一塵不染的藍天,宛若散落在地面的藍寶石。想起科幻片里的火星地表,也是一望無際的褐色砂石群,偶爾有看似水源的小湖,那一瞬間感覺自己恍若置身于異界。
在顛簸了近20分鐘后,眼前狹窄的石子路豁然開朗,映入眼前的是一片雪山腳下的海子(藏語中的大型湖泊,小一點的湖稱為“措”)。
正值晌午,太陽用力地把水面照得锃亮,陽光不算刺眼,卻莫名被眼前的亮堂震得無法睜大眼睛:諾大的空間,除了我們一行四人,目光所及之處看不到任何一絲其他人類的痕跡,彷若置身于一個完全陌生的生態系統;假若日落時來,想必這里應該是另一番靜謐神奇且適合攝影創作的景象。
海子周圍是一片看起來千瘡百孔的粗沙灘,悄無聲息地講述被一場場大風拂過的經歷;粗沙灘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大小相近的石頭,分不清到底是人為,還是風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創作作品。
不遠處的灰色小矮房,也許曾經是作為景區服務站的功能建設的吧
這片尚未被開發的景點,在我眼中值得細細游玩——據說是因為占地面積太大,開發成本過高,項目進行到一半就荒廢了,反而給這本身神圣開闊的自然景觀增添了多一層神秘面紗:仿佛自然天成,又恍若有絲絲縷縷人為的痕跡,給人以到達火星的錯覺。
這一天,我們從早上8點自 新都橋 出發,一路行車翻越4座大山,終于在傍晚到達 稻城 亞丁 景區腳下的 香格里拉 鎮,一路緩慢漸進式的海拔爬升,從 成都 盆地到這天的海拔4km,身體在沒有高反的同時漸漸開始適應了
?Tips:
1、從 新都橋 往 稻城 亞丁 路途較長,車程7-8小時,且沿途信號常常斷開,可提前下好喜歡的音樂;
2、沿途遇到喜歡的景色,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隨時停下來拍照;
3、無人秘境往返必經之路真的太爛了!底盤低的汽車請勿貿然前往。
Day4&5 稻城亞丁 | 與最后一片凈土不期而遇
對盛名在外的 稻城 亞丁 早有耳聞,卻本不在這次行程的規劃當中。因為取消了行程中 色達 的點,包車公司提出換成 稻城 亞丁 ,沒有仔細研究便欣然答應了。
只被這最后一片凈土的美在腦海里深深烙印,卻忽視了它的虐。
觀光車上下車點還配置了自動咖啡機,在山區多日,被風吹得流涕不止的時候,喝到了不錯的熱拿鐵,著實滿足。
4 初見亞丁——晴空萬里長線游
第一天走長線,目標是到達4700m海拔處的牛奶海和五色海景觀:觀光車-沖古寺換乘電瓶車-洛絨牛場-徒步攀升-牛奶海/五色海
好運垂憐,走長線的這 天全 程好天氣,在沖古草甸排隊搭乘電瓶車時,在棧道上拍照打發時間
向上攀爬的路比想象中折騰,也不知道為什么心里就是有著不高反不吸氧的執念。胸口感覺悶悶的,架著登山杖,用太空漫步走法,不敢走快。
常有景色讓人不禁駐足拍照,如此走走停停,身體也竟然慢慢適應了。
兼顧牛奶海和五色海需要充足的體力,在狀態一般的情況下,我們聽從下山的游客建議,放棄繼續垂直爬升的五色海,選擇了路程較為平緩的方向前往牛奶海。
五色海,成了一個小小的遺憾,也許下次什么時候再來?雖說 稻城 之行后,我默默決定近期不要再進行任何攀登活動。
按照司機師傅給的攻略,我們應當在下午3點前從五色海/牛奶海開始走回頭路。囿于一路上停下拍照,折返時天色已不早。
屈服于眼前應接不暇的山川,無法做到埋頭趕路。也許之前山上有降雨,隨處可見不大的水潭,像是遠處雪山峰梳妝打扮時的一面鏡子
每座山都有自己獨特的棱角,似乎同樣的高度,有的布滿了冰雪,有的卻是只有光禿禿的巖石,亦或是被多彩的植被暖暖覆蓋
此時會懊惱自己地理知識的匱乏,面對眼前姿色各異的山川,想不出更多的故事,只能借著尚可的光線一次次按下快門——我給山峰拍點“肖像照”紀念吧
下到觀光車上車點已經快7點了,高原地區的日落得晚,天空似暗非暗,像是漫長午睡后拉開窗簾那一刻的慵懶。正午時還耀眼得發白的陽光此刻微微收斂,金色的光線柔和地涂上了巖石山尖。
走完長線,除了累說不出第二個字,所幸的是沒有吸氧也沒有高反,終于親身體會到那句老話——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這天晚上到 香格里拉 鎮上吃了蠻有特色的石頭烤魚,司機說很多游客走完長線下來以后,一般沒什么胃口,沒想到我竟然可以大快朵頤——說不定是石頭烤魚的功勞。
?Tips
1、不需要背太多吃的和氧氣。沒進景區的時候,很多導游和當地人都和我們說出發前要備足干糧, 稻城 亞丁 里面“生活不便”,其實經過不斷的發展,景區內不但有充足的盥洗間,還有免費飲用水、售賣氧氣和各種食物飲料(大眾點評還有吸氧+吃飯團購套餐);
2、山腳和山頂的天氣不可同日而語,穿戴可隨時穿脫的衣物裝備最為方便;
3、不吃太飽!不走太快!是我本人有效防高反的8字箴言。
5 二進亞丁——短線漫步
經歷了昨天的高海拔高強度行走,今天竟然沒有腿酸,睡了一晚好覺以后感覺立刻原地滿血復活。
這天二進 亞丁 ,沒有跟著攻略走短線,而是搭乘觀光車-電瓶車再次前往洛絨牛場,打算悠閑散步野餐,隨手拍昨天來不及記錄的景色。下車以后不需要繼續往上攀登,感覺比第一天著實輕松不少,這天的風特別大,防風衣物和保濕產品都起到了很大用處。
景區入口有家 漢堡 王,趁著天氣好買了 漢堡 可樂,到大石頭邊坐著野餐(吃完東西記得仔仔細細清理完所有垃圾哦!)伴著正午陽光的涼風,頗有一番秋游的風味
高原天氣千變萬化,早上晴空萬里,曬得人睜不開眼睛的太陽突然玩兒起了捉迷藏,躲進了厚厚的陰雨云層,任風怎么吹,牢固的云層似乎絲毫不動。不一會兒便下起了雨,又落下了小小的冰粒,可謂是一日之內,四季交替。
短線游玩的時間只需要大半天,下山時間早,搭乘巴士的時間正好看一場近日落時分的山景。在等待巴士的時候,還遇到一群挺有性格的猴子:
總的看來,天氣好的時候, 稻城 亞丁 的清早和午后光線更適合拍照,正午的陽光太過強烈,戴上墨鏡,一邊慢速行走,一邊看被陽光照得通透的景色,最為愜意
下山時的觀光大巴,坐在右側窗邊,群山碧影一覽無遺,光影變幻,云層漂浮,一掃一天攀登行走的疲憊,1小時的乘車時間轉瞬即過
今天的行走強度不大,夜晚的時間格外悠閑。晚飯后包車師傅帶我們到 香格里拉 鎮里散步,小鎮里基礎設施建設得很是完善,超市、飯店和紀念品店鱗次櫛比,雖說比較商業化,但也不失為了解當地特色的一個小窗口。
我們爬上一家熟識酒店的 天臺 看夜景,燈光稀疏散落,說不上繁華,也說不上孤漠。
?Tips:
1、天氣多變,穿可以隨時穿脫的衣物比較方便;
2、高海拔地區,防曬(不要忽略頭皮防曬,別問我怎么知道的...)和保濕(風很大,天氣冷的話嘴唇皮膚都容易皸裂)都很重要!可隨身攜帶唇膏和護手霜。
Day6 再次踏上公路的旅程
睡了個扎實的懶覺,這一整天是從 稻城 亞丁 返回 新都橋 的公路旅行——我們的小環線行程開始踏上返程了。
途徑一片青楊林。今年的秋天隨著多年一遇的強降雨天氣來得晚了一些,沿途植被都還未變成想象中的一片亮眼金黃,唯獨這片青楊林,在充足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閃爍著讓人不由得想起“秋意濃”仨字的金色。
青楊林也算是一個版開發的景區,有不少當地人在出售看似頗具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總感覺他們的供應商可能是同一家,賣的東西 大同 小異。如果有走心制作的小玩意兒,還是值得一買的。
入口處栓了兩匹駿馬,一直重復向上仰頭的動作,脖子上的鈴鐺清脆有節奏感地響著,像是在和我打招呼,又像是在自娛自樂——馬主人說他是在甩弄發型呢。出于好奇,我一直盯著馬兒看,可能看出我對馬兒的喜歡,馬主人提出讓我免費騎馬玩一圈。不人心打擾甩頭發甩得正歡的馬,我笑著拒絕了。
猶記得2天前從 新都橋 前往 稻城 亞丁 的路上,一日之內翻過4座大山,途中遇到喜歡的景色想要下車拍照,無奈時間太趕,司機師傅建議我們回程再拍。不知道是光線不對,還是心情的變化,在原路返回的時候睜大眼睛專注凝視窗外,卻再也沒找到當初想要停車記錄的畫面。
內心不由得響起熟悉的歌詞:“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抵達 新都橋 時又是傍晚,再次錯過了這個傳說中“攝影家的天堂”的日落景觀,晚飯后還淅淅瀝瀝下起了雨,看來注定與這里的拍攝無緣了。
Day7 與烏云賽跑 | 風雨間別有一番風味
前一晚的降雨天氣并未走遠,從 新都橋 出發不久后,發現道路一側的氣候開始逐漸有些變化,遠處的山頂上方不再是一望無際的純粹的藍,起霧了,也許是離得很近的烏云層。
前方還是艷 陽高 照,司機師傅加快了車速,嘗試與烏云賽跑。
經過塔公草原,這里是典型的 川西 高原草地,天氣好時可以眺望到雅拉神山。一路上的草原美景太多,來到這個被圈地成為收費景區的塔公草原,突然沒了興趣,倒是一路販賣小吃和紀念品的商販,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到傳說中的烤土豆,立刻挪不動道兒了,還喝到了口感稠密鮮香的牦牛酸奶,實在是滿足
7.1 墨石公園——假裝在外星
墨石公園原來叫八美土 石林 ,八美 石林 由三疊紀板巖構成。受第四紀以來的新構造運動影響,沿 康定 — 道孚 — 爐霍 一線形成了著名的鮮水河斷裂帶,斷裂帶中的巖石,受到擠壓、剪切,發生破碎、糜化,形成構造糜棱巖,它在八美附近最為典型和集中。
斷裂活動形成的糜棱巖由于青藏高原隆升而被暴露出地表,這些膠結疏散的糜棱巖,遭受流水的沖刷,風雪的鏟刮,重力崩塌等風化作用,就形成了狀若 石林 。因這種巖石軟弱且含鈣質,大自然風雨流水的侵蝕便把它雕塑成了千姿百態、雄奇壯觀的土 石林 景觀,頗有一番異域星球的感覺。
有意思的是,景區內還有一些頗有經濟頭腦的當地人,向游客兜售“5元在最美角度看最美風景”的服務。其實也不必慌張排隊前往,再往前多走幾十米,也會找到屬于你自己的,不需要購買的完美觀景角度。
每次等天徹底放晴,都是徒勞。走著走著迎來了瓢潑大雨,山上前還熱得只穿運動速干衣+牛仔外套,那一刻卻在風雨夾雜中冷得直打哆嗦
直到快要走出景區,天才開始稍稍放晴,一路上和烏云賽跑,卻還是跑得太慢。
在經歷高原風吹雨打的“挫折”后,我們吃到了本次 川西 行程最念念不忘的一餐——牦牛湯鍋。
飯店離景區不遠,里邊的客人看起來都是當地人,廚師是飯店專門從 成都 請來的。點菜時也很有意思,店家會邀請客人到廚房看現有食材,再決定要往湯鍋 里加 什么料。
湯鍋是養生湯底,放了枸杞番茄,把牦牛肉煮得細嫩鮮美,一路上吃過拌牦牛肉、炒牦牛肉和水煮牦牛肉,沒想到是最后這不添加太多佐料、清淡養生的做法,最凸顯牦牛肉的好吃。
這家店的炒菜也特好吃,是一路上唯一一家吃到炒菜有鍋氣的店,臨走前還不忘夸了夸廚師。
今天我們不斷往 四姑娘山 進發,沿途的景色由于天氣原因,不是那么好拍了。
到達這個草坡的時候,忘了自己還深處僅4km海拔處,為了取景跑跑跳跳,不一會兒就開始大口喘氣。
7.2 甲居藏寨——遺世獨立的最美村落
甲居藏寨位于 丹巴 縣,是 川西 行程第6天參觀的最后一個景點。在藏語中,“甲居”意為“百戶人家”,每戶人家居住在一幢寨樓里。
建筑的外墻紅白相間,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遠離群樓,孑然獨立,在靜謐威嚴的大山中正襟危坐,沿著山勢迤邐連綿。我們從入口處乘坐景區觀光車,一路顛簸攀升方到達一處“最高”觀景臺,放眼望去,離山里的藏寨還頗有一段距離。
偶爾遇到下山采蘑菇的居民,步履緩緩。即使成為了景區,這里的一切還是像古文中的桃花源,煢煢獨立,與世無爭。
從這里離開后太陽已經下山,我們便不再停留,徑直前往 四姑娘山 腳下的住處。
Day8 四姑娘山 | 匆匆一瞥你的驚鴻
四姑娘山 景區的景點主要包括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等,其中雙橋溝被人為開發地最為完善——全程幾乎都可采用觀光車游覽。
我們這次時間太趕,只留了大半天時間給 四姑娘山 ,于是選擇了游玩最為方便的雙橋溝。
入園后搭乘觀光車,沿著 盤山 公路回旋上山,一個小tips:上山時觀光車右邊的座位景色更好看
到達山頂后可沿著觀景臺棧道一路步行,游覽高海拔森林和遠處的雪山峰景觀
隨后再回到觀光車站,乘坐車輛前往下一個景點。每個點都有充足的停留時間,觀光車的班次頻繁,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嘗試在兩個景點間步行,也許會是另一番感受。
九月底來,還沒到 四姑娘山 最美的時候,據說十月底的這里才是深秋,色彩飽滿、層次豐富,若運氣好遇上前一天下雪,一定會是更美的體驗。這些留下的遺憾,也組成了完整行程的一部分,為下一次再來鋪下了一個小小的執念與契機。
關于擁抱自然的行程,到這里就差不多接近尾聲了,接下來便是返回 成都 的路途。內心早已被沿途的美景治愈,盡管沿途天氣漸陰,腦海中卻始終保留了高海拔的高飽和度藍天白云與山川河流的畫面。這大概也是這趟旅途的意義吧,為腦海中習以為常的規律增添一些色彩和插畫,在不斷攀登與行走的過程中看到身體的更多可能性,在不完美的光線里找尋到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拍攝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