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哥在上海生活了34年,雖然我也寫過《為什么上海人容易招人厭?》這樣的文章來分析上海的歷史脈絡和人文性格,但我依然不敢說我對這座城市非常了解。
一是因為上海的城區太大。
今天全球地鐵線路最長的城市是上海,地鐵站點最多的城市是北京,而且都還在瘋狂造地鐵ing,未來30年全球地鐵老大哥只可能在京滬這兩座城市之間來回換手,東京紐約倫敦莫斯科神馬的完全追不上。
力哥從小生活在上海西南徐匯區,后來因為窮,買不起高大上的徐匯,就搬到更西南的閔行,所以上海市中心區域(原黃浦、南市、靜安、盧灣四區)、長寧南部,徐匯和閔行(除浦江鎮)全部,我開車基本不用導航,地圖全在腦子里,但蘇州河以北的浦西和浦東,我去的不多。很少有人敢說對這么大一座城市的道路完全了解。
上海地鐵站
二是因為上海的變化太快。
我媽在上海生活60多年,但如今帶她去市中心逛街,她也經常會覺得恍如隔世,因為變化太多太快,過去27年,這座城市像著了魔一樣,“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如果有人2015年出國,現在回滬,僅僅3年時間,也一定會感覺變化好大。
不僅是上海,整個中國都在急速變化中,只不過一線城市感受最明顯。
基于上述兩個原因,這份旅游攻略一定不客觀不全面,帶有力哥強烈的個人主觀態度,僅供參考哦~
PART 1:經濟學思維的旅游觀
先來說說力哥基于經濟學思維的旅游觀。
每個人對旅游的需求偏好不同,有人喜歡爬山,有人喜歡戲水,有人喜歡坐車,有人喜歡暴走,有人喜歡吃吃吃,有人喜歡買買買,有人喜歡熱鬧街頭,有人喜歡寧靜田園……
但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旅游需求應該是:體驗獨此一家的特色玩樣兒。
你可能會說,這不廢話嗎?旅游不就是去體驗當地最獨特的東西嗎?
但據我觀察,并非如此。
力哥去過國內不少一二線城市,發現商業街都差不多,因為開的店差不多,哪里都是肯德基星巴克,造的房子也差不多,北上廣的IFC有啥不一樣?都是玻璃幕墻高聳入云,里面開的店都是全國或全球連鎖品牌,唯一能看出點不同的,大概就是成都IFS爬了個熊貓……
成都IFS
除了現代化的CBD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因為商業化追求效率和可復制,很多古鎮老街也越來越像。
北京南鑼鼓巷,上海城隍廟,廣州西關老街,天津古文化街,杭州清河坊,南京夫子廟,重慶磁器口,成都錦里……你能買到的大部分旅游紀念品和小吃是不是差不多?
我在這些地方都看到過賣老上海雪花膏、長沙臭豆腐、哈爾濱馬迭爾冰棍,還都看到過一種叫“XX老酸奶”的東西……天曉得咱老祖宗可從來不吃,啥東北老酸奶、內蒙古老酸奶、青海老酸奶、上海老酸奶、北京老酸奶都一個味,都是加了明膠甚至可能是工業明膠的酸奶罷了……
經濟學本質上研究的是稀缺性問題,旅游是你用時間和金錢來換取一種特殊的人生體驗,所以這份體驗越是稀缺,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你花下去的時間和金錢才更有效率,旅游的性價比才更高。
人類對世界的探索以及積累的知識無非分兩大類,一類是向外對自然的發現和改造,一類是向內對人類自身的發現和創造,所以獨特的人生體驗也分這兩大類,體驗自然之美和體驗人文之美。
最稀缺的自然之美主要體現在對空間的跨越上。
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珠峰、北極、南極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所能領略到的自然景色最稀缺也最珍貴,但對旅行者身體條件和經濟實力的要求也最高。
比這些地方更難企及的旅游目的地是馬里亞納海溝、太空甚至月球,因為跨越空間抵達目的地的難度更大,成本更高,所以更稀缺。
最稀缺的人文之美主要體現在對時間的穿越上。
在今天這個傳媒技術高度發達的全球化時代,當下的流行文化很容易觸及,比如不管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會跳鳥叔的騎馬舞,這種文化并不稀缺,所以特地跑去首爾體驗原汁原味的江南style的性價比就偏低。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化快速推進,全球文化正在快速趨同,人類文化多樣性正在快速消亡,很多地方文化在100年前還是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今天卻成了當地少數人賴以謀生的表演行為,這才更顯得稀缺。
在時間長河中,人類創造的文明不斷更迭,從誕生到繁榮再到衰弱直至消亡,這是文明的宿命,所以那些曾絢爛一時但今天已衰弱甚至消失的人類文明遺跡,特別是保存完好的遺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才更值得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看一看。
三維空間限制了我們人生的寬度,一維線性時間限制了我們人生的長度,所以在力哥看來,旅行最大的意義,在于超越時空限制,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
力哥多次說過,環球旅行、投身慈善和傳播福音是我實現財務自由后的三大人生目標,其中環球旅行的原因就在于此。
PART 2 上海的攻略怎么做?
一旦你掌握了這種經濟學思維,再做旅游攻略時就會豁然開朗。
比如年輕人都喜歡海島游,但哪里都能潛水沖浪摩托艇,你要找的是當地最有特色的東西。
比如去馬爾代夫一定要住獨棟水屋,去普吉島一定要去幻多奇樂園,去毛里求斯一定要看七色土,去薄荷島一定要看眼鏡猴,去塞班島一定要去美國紀念公園,去沖繩一定要去水族館看鯨鯊,因為全世界水族館鋪天蓋地,但有鯨鯊的屈指可數……
至于墾丁,親,和東南亞海島相比,墾丁弱爆了,臺灣最獨特的是人文景觀,所以我才寫過《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所以你大老遠來次上海,就沒必要去歡樂谷、杜莎夫人蠟像館、海洋水族館或各種只有草木可看的公園,因為全國許多城市都有,來上海玩這些性價比太低。
下面力哥按照這個原理,先說說各大旅游網站上主推的上海必游TOP10。
外灘
Tips:
2、10號線南京東路站
第一次來上海旅游估計沒人會不去外灘,外灘的確是上海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最不可取代的景點,沒有之一。所以力哥也推薦大家一定要去。
如果沒有導游帶領,游外灘時建議下一個自助導游APP,語音講解外灘那一排萬國建筑博覽會的來歷和風格,1949年以前奠定上海這座城市文化底蘊的東西,都鐫刻在這一排建筑上了。
外灘
外灘白天和晚上各有風味,有時間建議都來逛逛。如果來不及,一定要看夜景。
外灘夜景
另外自從那年跨年踩踏事故發生后,現在外灘管得很嚴,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尤其節假日,游玩時要注意分寸。
過去外灘最有名的取景地是陳毅廣場,現在變成了南邊的金融街銅牛。但我依然覺得陳毅廣場是最耐人尋味的景點。
陳毅廣場
陳毅是第一任上海市長,紅色中國進入上海的象征,而今天,左邊的外灘建筑群是1949年以前的資本奇跡,右邊的陸家嘴建筑群是1990年以后的資本奇跡,陳毅市長夾在中間,蒙太奇、太蒙太奇了。
大部分人去外灘都是從南京東路地鐵站走過去的,也就是南京路步行街和外灘串在一起玩。如果還要從外灘返回南京路或人民廣場,建議大家不要從南京東路(和平飯店)原路返回,而是逛到南邊的“四馬路”福州路再折回來,福州路是上海的文化街,一路能走到上海第一時尚地標人民廣場來福士和人民廣場地鐵站。
福州路一景
當然,在北抵蘇州河、南到延安路高架、東臨黃浦江,西至人民廣場的這3、4個平方公里的狹小空間內,有數不清的歷史保護建筑,有時間的話,可以隨意逛逛。
如果你只來一次上海,黃浦江觀光游輪建議坐一下。
黃浦江觀光游輪
十六鋪碼頭上船,往北開到楊浦大橋,往南開到南浦或盧浦大橋,再折回十六鋪碼頭。我大概前后坐過4、5次,有以前做記者時出席企業游輪活動的,也有參加朋友游輪婚禮的。夜游浦江真的很贊,我腦子里一時還真想不出還有哪座城市的游河夜景比黃浦江更漂亮,包括香港維多利亞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