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季,無數游客跑向東北,去哈爾濱看冰燈,去漠河打卡,去吉林看霧凇,去亞布力滑雪,去雪鄉探險。而我這個冬天,卻在東北尋覓到了一個還未被炒作起來的隱世秘境。
這個城市有火山、有湖泊、有霧凇、有溫泉、有深山里的狩獵部族,還能現辦護照跨境游異國,而且各種數不清的山珍水產吃到飽,物價還低到令人發指。這,就是黑河,一個有故事的小城,一個下午4點就天黑的城市,一個我只想偷偷私藏,生怕太多游客前去破壞其淳樸和靜謐的地方。
熱情的俄羅斯小姑娘
大平臺霧凇
過圣誕節的俄羅斯小朋友
黑龍山火山口
鄂倫春族的歡迎儀式
溫泊風景區
【交通】
抵達黑河的交通還算方便,我坐的是北京直達的航班CZ6657/MU4819,一溜煙的功夫就能抵達。其他地方的小伙伴可以選擇哈爾濱中轉,每天上午有3趟航班前往黑河。黑河璦琿機場離市中心17公里,大概20分鐘的車程。
火車的話一天5趟,分別從哈爾濱、齊齊哈爾、大連,3個方向開來。
【住宿】
全市的住宿都相當平價,我住的“黑河國際飯店”是當地人眼中最好的酒店,4星級,朝向上:一面黑龍江連綿江水向東流,一面市中心主街晚上閃閃燈火不夜城,左手市博物館,右手區政府,標間才200出頭……其他的漢庭如家之類更是只有100出頭甚至不到100。怕挨宰的,這城市這么淳樸的物價,你心里有數了吧?
黑河國際飯店地址:愛輝區王肅街13號
【美食】
講真,來了一星期了,吃的就沒重樣過。關鍵是東北的菜量實在太大太大了,價格又便宜,感覺沒花多少錢,但頓頓都吃剩好多,真是罪孽。
先放其中一頓,給大家開開眼。
這條巨大的湖魚,服務員端著手都會抖,太重了。
當然還少不了東北家家戶戶都會包的餃子。
璦琿歷史陳列館
開篇的時候說,黑河是個有故事的城市,這故事,就在璦琿歷史陳列館里。因為中俄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就在此處簽訂。
曾幾何時,黑龍江完全是中國的內河,綿延數個朝代而不變,華夏子民在黑龍江兩岸繁衍生息,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延綿不息。
直到清朝末期,沙俄強行占領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之后,黑龍江才成為中俄界河。
《璦琿條約》在此處簽訂后,河對岸的海蘭泡被納入俄羅斯帝國版圖,雖然保留了那邊中國居民的永久居留權,但俄國并不滿意,為了方便管理,俄國在兩地進行屠殺,釀成慘案。
1900年7月15日,沙俄阿穆爾軍區司令格里布斯基突然下令封鎖黑龍江,扣留所有渡船,驅散渡口的中國難民。與此同時,警察局以“在中國人的住宅中發現了武器和炸藥”為由,開始大肆搜捕中國人。16日,大搜捕行動繼續進行,全副武裝的哥薩克、警察和義勇兵將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幼一起押走,共抓捕中國人3000至3500人,他們先被集中于中國居民區,50至60名逃跑者被當場殺害,隨后被轉送往市警察局。由于人數眾多,警察局容納不下,他們當晚被押送至精奇里江邊的莫爾金木材廠大院。
7月17日,俄軍以“送中國人過江”的名義,徒步20多里,將中國人驅趕至上布拉戈維申斯克的黑龍江邊,沿途行動不便的老幼婦孺遭到殺害。到達江岸時,中國人發現根本沒有一條渡江用的船和木筏。俄軍從三面將中國人層層包圍,用鞭打、刀刺、斧砍、槍擊等方法,將中國人驅趕到江中淹死。先跳入江中的人很快被溺斃;不敢下水和反抗的人遭到射殺和砍殺,或是被俄軍三、兩個將辮子拴在一起,然后推進江里,連懷抱中的嬰兒也不能幸免;氣息未絕的傷者,被俄軍用槍托打死后扔進江里或是抓住衣襟直接踢進江里;少數在江中泅渡的中國人,遭到俄軍的射殺。浮尸飄滿江面,岸邊到處是受害者的鞋、帽子、手提包和其他零碎東西。隨江波漂流至對岸的幸存者80余人,赤身露體,皆昏迷不能說話。從17日至21日,俄方共進行了四次屠殺,共有約5000名中國人遭到殺害。22日,阿穆爾當局宣布:海蘭泡市內的中國人已經全部被肅清了。至此,河對岸的中國城市海蘭泡,再無中國人。
歷史應該被銘記,博物館值得一看,各種文物和大型開放式場景錯落有致,全程也會有專人講解,結尾的“海蘭泡大屠殺半景畫”用了多種現代光影技術進行演繹,非常前衛,能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不過不能拍照,所以就不放圖了。
網址:***
地址:黑河市璦琿鎮薩布素街
電話:0456-8201907
時間: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夏季:9:10——11:30;13:00——16:00
冬季:9:20——11:30;13:00——15:30
知青博物館
黑河市是當年全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最多的地區之一,他們來自京、津、滬、哈、浙等各大省市。
原以為這是一個黑河局部地區知青博物館,看完才知道這或許是全國唯一的專門介紹知青生活歷程的博物館。內容包含解放以來好幾代知識青年扎根農村、奔赴農場,兵團的故事。
我的父母也是知青,深知那個人年代的信念與不易,遠離故土,扎下根來,講一腔灑熱血灑在新的家園。
這個知青博物館,是一個遠遠大于期望值的地方。場館里,每一件物品對應一個故事,不粉飾,不煽情,將當年的情誼、思想,生活方式,娓娓道來。一封家書,一條圍巾,一個口琴……數百件物品的上方貼著數百個故事,抓的人好想每一個都細細讀來。
有贊賞,有批判,有無奈,有不同信念的沖擊,這就是那一代人的芳華。
地址:黑河市愛輝鎮
五大連池風景區
五大連池,從小在課本上讀到的名字。這里是中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首批世界地質公園。風景區內坐落著十四座火山。
古火山形成于203年、90萬年、60萬年及19萬年歷史時期,而新期火山則形成于1719年,據《黑龍江外記》記述:“墨爾根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越數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19年。公元1720年,老黑山和火燒山又再度爆發。公元1719年至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巖堰塞湖,故名五大連池。
整個五大連池面積相當大,我們這趟主要去了3個子景區,黑龍山、北飲泉、溫泊。
黑龍山景區
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聽過黑龍江名稱由來的故事?
大意是說,山東一農戶家生下的小孩其實真身是黑龍,有一日,不小心被其父親看到了龍身,竟被誤以為是怪物,老爹驚嚇之時,一斧頭砍傷了龍尾,于是小黑龍便負痛逃到了東北。
東北有條江本由一條白龍鎮守,但白龍經常興風作浪,殘害江邊人民。小黑龍來了之后,與其大戰三天三夜,勝之,從此便鎮守此江,大家也叫這江為黑龍江了。
五大連池的黑龍山,據說就是由小黑龍幻化而成。
黑龍山形狀規整,顏值頗高,有點點富士山的意思,是一座處在休眠期的活火山。進入景區后,一路上山林密布,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樹木扎根在火山巖上,土壤稀薄,所以生長極為稀薄,這些樹木這么大,實際都有很高的樹齡。由于火山巖各種礦物質極其豐富,每到秋季,樹葉的顏色五彩斑斕,華美異常,就像仙境一樣。
整座火山已開辟出了徒步的山間棧道,爬上去大概到半小時的時間。對于帶了無人機的我來說,愉快的喚出了我的小御,讓它幫我從高空一覽黑龍山的全貌。
這是用無人機拍到的黑龍山。
俯瞰火山口
北飲泉
去過歐美的小伙伴,必然知道老外的日常飲用水,基本都是氣泡水,在水里打了二氧化碳。超市里買的瓶裝水幾乎清一色的都是氣泡水。
而我們五大連池的北飲泉,是一口神奇的天然氣泡水礦泉,在泉口就能看到二氧化碳冒出,狀若沸騰,是優良的低溫醫用重碳酸鹽礦泉,對消化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附近的村名們都是拿著大桶過來灌。嘗一口,嗯,完全就是氣泡水的味道,好神奇~
泉水周邊的蘆葦場也建的別有風情,數著棧道在蘆葦林中慢慢穿行。
完全不受低溫影響的植物。
溫泊
一個臨時起意加上的地方,因為當地人告訴我們,你們若想拍照,溫泊,絕對美。
一大清早來了,果不其然。由于在火山區域,地熱資源豐富,即使已經零下30度,我們幾個凍得連蹦帶跳的情況下,溫泊的流水也常年保持14攝氏度。蒸發的水汽氤氳在湖面上,然后迅速凝掛在枝頭,給樹枝鋪上了一層白紗。這些毛絨絨的小冰晶,就像一叢叢盛開的白珊瑚,游曳在冰山雪原之上。
地址:黑河市五大連池市
這個景點,單純放圖就美不勝收。
大平臺霧凇
大平臺是村名,一個幾乎還沒多少人知道的地方,但是一路上的霧凇,真的是美。而且霧凇冬季常有,不用太撞運氣。庫爾濱河從村邊穿行而過,由于水電站發電的原因,幾十公里不結凍,河中間和兩岸的樹枝銀裝素裹,銀色天地無比美麗,偶爾還有俄羅斯大妞在這冬泳。
記得看冰雪奇緣電影的時候,就對Elsa建立冰雪城堡的過程記憶猶新,靜音剔透的雪花在魔法下產生了那么多可能。我想,大平臺霧凇,就是這魔法的產物之一。
地址:黑河市遜克縣克林鄉大平臺村
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海蘭泡)
還記得開頭說的海蘭泡嗎?現在她的名字是布拉戈維申斯克,在黑龍江的另一邊,與黑河遙江相望。
來黑市旅行,可以報名簡單的一日游或者兩日游,也可自行前往,即使忘帶護照了,旅行社也能給辦理只能前往布市的臨時護照。
勝利廣場
來布市參觀的時候,剛好是12月25日圣誕節,整個廣場上充滿了過節的氣氛,到處都是冰雕,老師們也帶著小朋友們來這里和圣誕老人偶遇。
路燈基座也要用冰雪美顏一下。
俄羅斯小姑娘們都非常熱情大方,看我舉著相機,立馬擺出了9連拍的pose供我拍照,爽朗的笑聲感染著我們,讓冬日充滿了暖陽的feel。
圣誕老人一出現,孩子們全都圍了上去。
當地人家做客
我們去了一家傳統的俄羅斯人家小坐,一看就比較富庶,家里的小姑娘很漂亮,各種裝飾盤子掛滿了房間各處。還擺著東正教的耶穌圣像。
這家一共有三層,獨棟小別墅。
東正教教堂
提到東正教,洋蔥頭教堂的外貌總會首先印入腦海,建造樣式鮮明的迥異于其他基督教教堂形式。 十字架的形式也是極具特色。
我們雖然是圣誕節到的這里,但教堂卻是關門的,搞不懂。
列寧廣場
幾乎每個俄羅斯城市,都有一些前蘇聯的印記。
吃飯時再次偶遇這幫小朋友。
新生鄂倫春少數民族居住地
鄂倫春族是大山的子民,現如今,他們依然住在山里汲取著大山的饋贈。
到門口,先是來杯下馬酒,一種當地的果酒,十分的香甜。
鄂倫春人善于狩獵,所以山里各種走獸的皮毛便被取來御寒,各種花樣的皮草在鄂倫春人手下無不時尚又實用。雖然現在國際上遠離皮草是政治正確,但在嚴寒中快凍成傻X的我們,看島鄂倫春人的毛襪子、皮鞋、皮坎肩、皮帽子,才真正明白了東北的姑娘為啥愛穿貂,因為真的是保暖。
帽子
薩滿的衣服。
我們走在冬日的鄂倫春山中,向導熱情的向我們介紹祖先的榮光和山里的奇珍異獸。如此嚴寒之中,依然活的有聲有色,這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地址:黑河市新生鄂倫春族鄉
鄂倫春人曾經居住的帳篷。
湖面上開滿了冰花。
最后一站結束,我們也將各自返回。一支穿云箭,冰雪黑河來相見,來猜猜,我是哪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