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宠》作者:时衿,一个色的导航,视频免费视频,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不卡

度假趣

掃一掃關注

湖南常德|武陵漁人所言不假,世間真有“桃花源”

   2021-09-29 1448

我的終極夢想是:待我暮年時,歸隱田園,包一座山種蘑菇。
我曾經也在其他游記的開頭這樣寫過,這種想法和期待,在我內心縈繞了不止幾個年頭,像年紀輕輕就入了暮年,不想陷于俗世欲望,不愿與人較量爭奪,在身邊人看來也沒有什么高遠志向,只想著離群索居,過上簡單點的生活。

現在想來,或許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我心中默默種下的種子,潛意識里便日夜期待著“飛鳥相與還”的生活場景。而《桃花源記》里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更是與最真實的我一拍即合,就算“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又如何?
既然做不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更做不到“心遠地自偏”,那么我便需要尋找這傳說中的“世外 桃源 ”,偏安一隅,給予我內心無限的平靜。

很感謝武陵漁人不講武德地向太守報告了此事,但也很慶幸后人再無人能找到這片“桃花源”,如此安靜而美好的地方,豈可如此這般地輕易地被塵世叨擾?太可惜。



位于 湖南常德 的“桃花源”,或許(至少在目前來說)是我遇到過最貼合我記憶中《桃花源記》“小國寡民”生活的地方了。

自古以來,誰才是《桃花源記》中記載的世外 桃源 ?對此,世人一直爭論不休。但卻只有 常德 桃花源是被真正【正名】的桃花源所在地。是《辭海》/《辭源》中注釋的《桃花源記》唯一原型地,也是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課本認定的《桃花源記》原型地。千百年來,更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包括李白、劉禹錫、蘇軾)曾踏足這里,留下了不少的文墨瑰寶。



【桃花源再現】
“桃花源”,自古便是詩人以及世人尋覓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如陶淵明心靈釀出的一杯美酒,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寄托。
常德 桃花源通過三年磨一劍的“閉關改造”,最終重現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所描繪的世外 桃源 情景,讓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有機會看到武陵漁人之所見,感受古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湖南常德 桃花源,始建于晉,初興于唐,鼎盛于宋,在歷史上就有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譽,距今已有1600余年。

走在景區里,隨處可見的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稻草房、木屋、稻田、菜地都是真實的存在,男女“往來種作”,讓你一秒沉浸其中,以為真的時空穿越,來到了武林漁人所誤入的桃花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大家似乎都“怡然自樂”,每每遇見“路人”(我們就是漁人?),便會微笑招呼,那種友好與熱情,能夠讓我瞬間忘記所有的煩惱,收獲內心無比的寧靜。

到處都是這種郁郁蔥蔥,與山林小路,小橋流水作伴的感覺,無比舒暢。

“秦谷”是桃花源景區最重要的游玩線路之一(后面我詳細介紹幾條線路),據聞,《桃花源記》里記載的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就是從這里開始!
“初極狹,才通人”,走過了這里,才是真正的來到了世外 桃源 。




別有洞天!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帽子別走啊,等等我~~~~)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因為冬季天氣的緣故,整個景區都是霧蒙蒙的一片,就更有一種“隱匿于山間”的錯覺,讓我有些許恍惚,如夢如幻,如癡如醉~

雖然水車是人造的,但一點也不違和,這就是我心目中,古代人生活的樣子。

【景區游玩線路概況】
常德 桃花源景區,規劃總面積157.55平方公里(好大哦……),目前有秦溪、秦谷、桃花山、 桃源 山、五柳湖五個核心景區,以及桃川萬壽宮、桃花源古鎮(可惜我們沒去)、萬畝桃林(冬天才開)等周邊景區,游覽玩法一共有4條:

1、秦溪秦谷
當年武林漁人溯溪而上誤入桃花源,正是從秦溪進入秦谷(前面已介紹),并在這片古樸自然的村落里感受到了來自人間的溫暖與 平和 。

雖然漁人真的有點不講武德,明明人家說了“不足為外人道也”,他還一路標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放到今天,大概就是一個極其不講“誠信”之人了,但如果沒有他,世人也不可能知道這個世外 桃源 。

上圖是朱雀~遠古神獸

2、兩山一湖
包括桃花山、 桃源 山和五柳湖,每個地方都有必游的景點,我后面會詳細介紹。
其中,五柳湖非常漂亮,靜影湖色,各類文化展館都集中在這里,其中特別推薦兩家博物館,可以在這里學到不少知識,豐富視野。
而桃花山古韻情長,詩文碑刻遍布山野,淵明祠、方竹林、頂針螺旋詩都在這里。
桃源 山“漁村夕照”,福地洞天勝景,可以尋訪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探訪桃花源的蹤跡, 湖南 最大的道宮“桃川萬壽宮”也在這里。

繼陶淵明之后,推薦桃花源、保護桃花源第一人當屬唐代大詩人朗州司馬“劉禹錫”。
“佳致亭”,便是劉禹錫所提的桃花源歷史上第一塊方碑。他的“陋室”也在 桃源 山區域,前臨五柳糊,后倚桃花山,盡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風韻,可惜這回我錯過了,大家不妨去探尋一下。

五柳居也在這里。

3、萬畝桃林
可謂世界桃林博覽園,全世界的一百多種桃樹品種都可以在這里看到,每逢春季時漫山遍野的粉色桃花競相開放,實在美不勝收。
TIPS:每年春季才開放,大概在3-4月,具體時間視天氣和桃花花期而定。

4、桃川宮祈福
“桃川宮”上宮是桃花源重要的文物古跡之一,桃川宮更是整個 常德 最大的道觀,是皇家祈福的道場。具體可看我后面的介紹~
TIPS:這里適合航拍,很壯觀。

嘿,這一路上都是當地的特色小吃,桃花鹵蛋、饅頭、我后面介紹的糖坊都在這里。

木質結構的茅草屋,也重現了古人居所的面貌。

路過的時候,不妨進去吃個鹵蛋~

因為入冬了,有些許蕭瑟。

景區里還有大大小小的楓樹

自然生態沒得說。

“雞犬相聞”哈哈哈哈

景區里還有非常多的體驗項目, 比如 ,騎馬~

這裝束,果然是沉浸式體驗。

穿上盔甲持著戟,騎著戰馬赴戰場!

花源景區

射箭場

箭都有這么多種,可以來科普一下。

姿勢到位否?

左數第三就是我的靶,還不錯吧,哈哈哈哈~其實還有很多沒射上去的你們沒看到。

桃花源景區

11月底的桃花源,真的有些蕭瑟,相信春夏秋天來,一定非常美麗。

日晷

我們的導游小哥哥小麻,是不是有點帥?
他很喜歡詩詞歷史,講解起來頭頭是道,受益匪淺。

這是一只,愛吃米花糖卻又膽小的貓。

隱匿于深山中的白房子~

以上,是整個景區的概況,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有哪些必玩景點~


【必看表演】婚嫁和儺舞

【好玩點】在這里做一次新郎新娘,拜堂成親如何?
【知識點】什么是儺舞?它有什么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

在桃花源景區里,每天于指定時間在不同的場所都會上演各種文化類表演, 比如 我們這次看的兩場:一個是位于寰樓的特色婚禮以及竹篼舞,一個是位于打谷場的儺舞表演。



1、寰樓表演
乍看寰樓讓我想起了客家“圍屋”,一個大環形結構,木質主體配上 中國 特色的紅燈籠,特別搶眼。
在這里會上演兩場表演,一個是特色婚禮,一個是竹篼舞(上午10:30,下午14:30是重疊的,可以同時看到)。

鼓聲響起,儀式開始。

【嫁娶】
表演人員會在客人中邀請一位“新娘子”,上樓換裝以后進行古老婚禮習俗的現代再現。
拋繡球會是第一個環節,新娘子站在二樓將繡球向屬意的方向拋去,而接到的男士則要上樓換上新郎服,和新娘子“拜堂成親”!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禮畢后,新郎挑開新娘子的蓋頭,雙方那一眼……emmm……希望他們能夠“一見鐘情”吧~
哈哈哈,想到古代這種“姻緣天注定”形式也是絕了,放到現代???一言不合就分家。

其后“夫妻雙雙”下樓,和竹篼舞演員一起,載歌載舞,完成整個“婚嫁”禮儀。
(萬一看不對眼兒,這舞不就郁悶了)

【竹篼舞】
其實就是站在竹篼上舞蹈,emmm……專業操作,切勿模仿。


表演未開始前,觀眾可以去試一下竹篼,這玩意兒看著簡單,站上去基本難以站穩,考平衡的時候到了,像我這種小腦發育不全的人……基本走不了幾步就要摔跟頭,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寰樓的二樓是非常好的拍照點

忍不住拍多了幾張

如果是穿著漢服,這里會是非常好的取景點。

寰樓向下望去,是一片阡陌交通~

2、儺舞
儺舞,又叫儺戲,表演帶著一種神秘的詭異。

儺舞表演位于“打谷場”,打谷場前一片稻田,其中是石頭小路蜿蜒穿越,想來如果這是豐收季節,大概會非常美麗。

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務農,哈哈哈~

所謂的儺舞,其實就是古代的一種巫舞,人們通過舞蹈的形式向上天祈求庇護,畢竟在蠻荒時代科技不發達,面對大自然的“力量”,人們只能順從,也因此生出了的對自然的敬畏,也就有了傳統的儺舞、圖騰等古老宗教文化。
在 桃源 工藝術博物館里還能看到各種儺舞的面具(后面會看到),作為原始圖騰的再現,其形態各異,多姿多彩,反映了 中國 上古初民的生命觀與浪漫的想象力,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博物的標志、文化的象征。

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與演變,儺戲從原始的神靈崇拜,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帶著娛樂性的表演形式,希望景區能夠永久的保留并且展現給每一位客人,讓大家學習及認識這種傳統文化,畢竟那是我們的“過去”不是?希望儺舞藝術能夠從此生生不息。

TIPS:
(1)特色婚禮表演時間:周六日、逢節假日上午10:30,下午14:30;
(2)竹篼舞表演時間:每天上午9:30、10:30、12:00,下午14:30、15:30
(3)儺舞表演時間:每天上午10:00、11:30,下午13:30、15:30
此外,還有其他的表演,請留意景區里面的公告欄。
(4)拍照點:寰樓是非常漂亮的拍照點,這里航拍也是不錯的選擇;儺戲表演場地前的打谷場非常漂亮,相信如果是稻谷成熟的季節會更加美不勝收,特別是稻 田中 間那條石板路拍遠景非常美麗,航拍也是不錯的選擇~


【必看表演】《桃花源》實景演出

【看點】國內少有的會移動的山水實景表演
【注意】冬季停演!冬季停演!冬季停演!重要的事情說三次。

《桃花源記》實景表演,可以說是桃花源景區里的重頭戲,來到桃花源,錯過了這個表演,感覺錯過了一個億……而我們就錯過了……

以往我們看的實景表演如《印象劉三姐》,一般是觀眾坐在固定的觀景臺,而布景就在眼前,感覺其實就是方寸間。

但《桃花源記》突破了這種視覺與感受的限制,客人是坐船始終處于移動狀態的(算5D嗎?),從五柳小鎮上船,一路沿著秦溪向前挺進,兩岸的表演便會徐徐展開(未到之前是漆黑一片的),全程大概1.5小時,最后到秦谷入口處完結。

特別注意,表演一般在3月到10月底,因為冬季實在太冷會停演。
但是具體的時間還是要留意官微公告,保險一點的話選擇春夏秋季過來更好,不要踩點,萬一錯過了,欲哭無淚,好比我們。

下面放一些官方圖片,順便理一下官方的介紹,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反正我很喜歡,也因此,遺憾很大(或許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上圖,觀眾乘坐的船)
【官方介紹如下,我就是被這個種草的~】
《桃花源記》項目是由 中國 山水實景演出創始團隊、 中國 文化企業三十強單位——山水盛典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3億投資創作、制作,在 常德 市桃花源景區秦溪上打造全國首創的4.6公里河流劇場,根據陶淵明《桃花源記》原著描繪的世外 桃源 畫面,精心演繹了18個場景,鋪展開360°全景生活畫卷,讓游人在溪流泛舟之中靜心領略兩岸的震撼畫面,重現千百年華人心中魂牽夢縈的夢幻場景。

《桃花源記》在4.6公里的“河流劇場”上,分布著十余個演區。
從“武陵漁人”張網捕魚的勞作,到“牧童短笛”悠遠的牧歌;
從“洗衣對歌”鄉間生活,到“農耕畫卷”的豐收景象;
從“村舍夜話”鄉野趣事,到“水上婚禮”的奇特婚俗;
從“私塾童趣”的玩鬧學堂,到“桃花源記”的眾人合誦;
從“林泉沐浴”的少女清純,到“落英繽紛”壯美畫面。
十多處讓觀眾美醉的場景,如蒙太奇般在天地間的這條悠悠秦溪上,“剪輯”成了通向觀眾心靈深處“ 桃源 秘境”光影之路。

TIPS:
1、官 方正 價門票:298元,但是很多代售平臺提前預定票價優惠,大家可以去平臺對比一下價格選擇。
2、冬季會挺演,大概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具體以官方公布的為準。
3、初冬看表演也要注意保暖,船上會特別冷一些。

【必體驗】親手制作一份米花糖(糖坊)

【好玩點】自己做完自己吃

在桃花源景區里體驗項目其實非常多,比方說上面介紹的騎馬、射箭,比方說下面將要介紹的在六藝工坊體驗刺繡和織布,但我個人唯獨對“吃”的特別感興趣,所以決定單獨開一篇,嘿,畢竟我是被標簽了“美食博主”的人嘛。
糖坊,一個不喜歡吃甜食的人,卻愛上了這里。

糖坊,采用地方傳統工藝,純手工制作,現場制作米花糖,純天然無添加,糖用的也是麥芽糖,非常健康。
客人可以現場參與制作,也可以免費品嘗。

先準備個大鐵鍋,燒火,哈哈哈~鍋真的好大,人都可以坐進去。
作為一個曾經制作過花生糖的人,決定親自參與到制作米花糖的過程中,畢竟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起來是特別香甜。

【制米花糖過程】
1、熱鍋,并在鐵鍋中放入少許水,燒熱以后放入一鏟子麥芽糖。
(看,小周正在認真地熬糖)

2、耐心熬制麥芽糖,大概需要個5分鐘,期間不停攪拌,直到形成掛鏟的糖漿。(下圖)
(阿姨好像看我動作太磨嘰,直接讓我下崗了,她自己來;其實小周很想在爐子旁邊多站一會兒,因為—— 湖南 的冬天 太特 么冷了……)

晶瑩剔透的糖漿,看著好甜美

3、倒入炒米,充分炒勻,讓每一顆炒米都均勻地粘上糖漿即可以起鍋。

努力炒啊炒,我估摸著這個過程應該挺費手力,想想那么一大鍋炒米粘著糖漿,這阻力得多大。

4、放入盤子中,用搟面杖壓平,待冷卻少許(溫熱)一些后進行切割。

看阿姨的表情,感覺依舊費勁兒~哈哈哈

切開~

大功告成!

看上去就很可人

吃米花糖的同時,還可以配上桂花茶,該茶是秦谷野蜂蜜配上尋香居當季的干桂花制作而成,口味清新,與米花糖可謂是很好的味覺情侶,32個贊。
另外,這里還有龍須糖、泡糖、酥糖,以及本地特色的鍋巴糖等手工甜品可以購買~

因為米花糖注入了我自己的心血,且屬于無污染綠色食品,吃起來感覺爽口香脆,微微的麥芽香氣更是為米花糖增添了一抹光彩,所以必須買一包帶走不是。
哈哈哈,大姐人真的是超級NICE呢~~


【必體驗】天工六藝坊

【好玩點】可以體驗 中國 六種傳統工藝
【知識點】學習、傳承傳統文化

天工六藝坊,位于秦谷景區,集合了竹編、刺繡、織布、銅鑄、木雕、陶藝六種傳統手工藝。作為一枚手作愛好者,這里也是我非常喜愛的地方!
畢竟,對于傳統手工藝的傳承需要我們全人類一起努力,如果沒有大家對他們的喜愛與學習,沒有國家的支持和保護,沒有手藝人一代代的堅持與傳承,而是放任他們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而不復存在的話,那真的是對人類歷史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過去的一種褻瀆。
所以,面對傳統文化與工藝,學習-傳承-保護,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也很開心看到有景區能把這些保留下來,而不只是為了網紅而網紅。
我始終認為,沒有文化底蘊的產品,終究走不長遠。

在這里,每一種手藝都有自己獨立的工作區,駐場的有的是非遺大師,有的是傳統工匠,有的是藝術達人,可以跟著他們學習這六種手工藝的知識以及技巧,并親身體驗制作。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銅鑄區遇見的非遺大師李夢喬(就是上圖這位手藝人)
李氏銅鑄是祖傳手藝,至今五代,一直采用純手工制作,是 常德 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我們走進銅鑄坊的時候,他正在燭火前專心致志地做著他的公牛鎖蠟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到極致,這便是“工匠精神”。

這是一雙充滿歲月痕跡的手,述說著他對鑄銅藝術的畢生追求。

此外,李夢喬大師還為我們簡單介紹了銅鑄的過程,以及他的一些作品。
最有意思的是桌上擺放著的這個巨大的銅鎖,需要五個字 連城 一句話才能打開,有去到的朋友可以挑戰一下。(抱歉,解鎖密碼我已經忘了,啊哈哈)

好大個煙斗

銅畫,據說也是一種特別難的工藝。
制作展示時間:9:30-12:00、14:00-16:00
制作展示流程:制模-結殼-溶銅-澆鑄-成型-打磨-拋光

木雕工作坊


我們一進入就看到木雕師傅笑容可掬,看他的手,大概做這一行的,都沒少受過傷吧!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換來今日的成就。

但如果沒有十年如一日的苦練技藝,又如何能留下那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傳遞著源遠流長的 中國 文化。

這世上各行各業都是值得被尊重乃至敬畏的,行行出狀元嘛~

制陶工坊旁的窯洞,竟然有點霍比特人房子的那么點意思,哈哈~跳脫了
窯洞周邊都是陶罐,讓我想起了 佛山 的南風古灶

栩栩如生

特別喜歡這種面具類的藝術品

紡織工坊

在這里可以學習如何使用傳統的織布機,以及了解織布的原理。

如果大的hold不住,可以用小的來練練手。至少通過這個,大概能明白織布機的原理了。

刺繡工坊

可以在這里體驗刺繡哦,對這個嘛……我只會十字繡,哈哈哈~

如果你喜歡傳統手工藝,特別推薦這里。


【必游道觀】近1700年的“桃川萬壽宮”

【看點】國內最大宮觀;上宮有近1700年歷史,是道教文化的發揚地。

桃川萬壽宮,位于“第35洞天,第46福地”的桃花源 桃源 山,因為道教認為:神 仙居 住在36洞天,72福地,上界天仙住洞天,得 道真 人住福地”。而桃花源屬于第35洞天,第46福地,是全國同時既是洞天又是福地的仙境之一。
桃川萬壽宮正是建于此風水寶地,可見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穿過牌坊往下宮走去,別忘了回頭看看,那便是“世外 桃源 ”

桃川萬壽宮始建于晉代,原名 桃源 觀,至今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是桃花源最早的道教建筑之一,占地面積非常大(沒查到多大~),整體氣勢恢弘,據說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宮觀。

北獅,后面在淵明祠可以看到南獅。
北獅比南獅雄壯許多,而且頭發都燙卷了,很好辨認。

要進入下宮,必須要先穿過這里。

桃川萬壽宮在唐宋時期香火極盛,有“三十六層,七十二座觀,走 馬關 山門”之盛況,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1112年,宋徽宗欽題“桃川萬壽宮”匾額,陶淵明撰記,后牌匾毀于明清戰亂。
1992年,在原址上恢復了桃川萬壽宮上宮(后面會看到,為本點最值得期待的)。

下宮

2013年4月8日,桃川萬壽宮上宮移交 湖南 省道教協會直屬管理,由省道協委派徐理順道長住持,徐道長募資了幾個億以上宮為中心,擴建了中宮和下宮,如今, 桃源 萬壽宮是與衡山、武當、峨眉齊名的古代四大道教圣地圣廟之一。

中宮,廣場特別氣派。

道教在 中國 存在了近二千年,它相信因果承負,前輩善行,后人得福,前輩惡行,后人受禍。而且尊天敬祖,尊重規律,注重今生,追求長生安樂。
正因為道教文化對人類的行為有著嚴格的要求規范(自律),所以對于社會穩定、發展生產有著深遠的影響,很符合現在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道教廟宇一般稱為宮觀,由朝廷賜封背景的稱為“宮”,其他的稱為“觀”。
公有的大行宮觀又稱為“十方叢林”,而桃川萬壽宮則屬于全真派(全真派主張儒釋道三教同源,以《道德經》、《心經》、《孝經》為三大經典)的“十方叢林”,可見歷史價值和社會地位都不容小覷。

經過中宮以后一路往上,會經過一條林蔭小道。

走到盡頭,便能看到一個古舊的牌坊,沒錯,上宮就在這里。

可能因為太久沒有人來了(一般客人都只是走中宮和下宮),路面上長滿了青苔

據聞,在原址上恢復的桃川萬壽宮上宮,仿照 北京 故宮 太和 殿而建,主供三 清道 祖,為我國最大的道教殿堂,也是整個道觀里最古老的建筑。
所以非常值得花一點腳力上來看看,其實路并不長,山也不高。既然都來了桃川萬壽宮了,不來上宮就太可惜了。

古老的匾額,加上彩色的榫卯,既是時代的象征,也是 中國 人智慧的展現。

注意道觀前的兩棵古樹,相傳已有400多年歷史,雖然已枯死,但卻一直屹立不倒。



人不多,香火自然也就寥寥,大概現在不是旺季吧。

桃花源景區

斷木旁邊長出了野生菌,這種隱藏在自然里的味道,要比 新建 設的中宮和下宮更討我喜歡。

雖然我打小就是無神論者,但我很喜歡 中國 古老的宗教文化,畢竟那是上古人民面對自然創造出的一種信仰,而這種信仰曾經對人心的慰藉是不同否認的。
所以不管你有沒有宗教信仰,都值得來感受一下古老宮觀的道教文化。

【必游攻略】“ 桃源山”必打卡點

【看點1】走過狀元橋,“金榜題名”不是夢
【看點2】水府閣許愿很靈哦

開篇有提到 常德 桃花源景區有五大游覽線路,其中之一為“兩山一湖”,即桃花山、 桃源 山和五柳湖。
桃源 山又名黃聞山,位于沅 江南 岸,是桃花源洞天福地的源頭,總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有水府閣、桃川萬壽宮、桃川書院三大建筑群落。

那么“ 桃源 山”有什么不可錯過的打卡點呢?

1、狀元橋

桃源 山生態風景非常好,從入口處一路直上,兩旁皆是郁郁蔥蔥的山林樹木。而狀元橋則在 桃源 山半山腰,木制吊橋結構的狀元橋橫跨溪谷,如其名,它擁有著美好的寓意,即金榜題名,據說走過狀元橋便能高中狀元。

當時正好有一對老人家經過,我們還調皮地大喊“爺爺奶奶,牽個手”,哈哈哈。

各種許愿

狀元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慕名而來,學子們還會在橋上系上紅繩,許愿“學業有成,金榜題名”。

我也算來過,雖然……我距離學生時代的年歲,兩只手都數不完了……

但據說走在橋上切莫回頭,因為回頭就不靈驗了。

恰巧遇見了一個研學團
看見莘莘學子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狀元橋~

2、桃川書院

桃川書院始建于唐朝,清乾隆十八年由 桃源 知縣屈宜伸主持整修。
經過狀元橋便能抵達桃川書院。不過因為我們到的時候正好有學生大軍在,所以沒能繼續前進看整體建筑,遺憾呀。
作為 桃源 山三大建筑群之一,有時間還是推薦大家去看看。

3、三日同暉

據聞是古瀟湘八景中僅存于世的一景。如若天氣晴朗(我們來的時候木有太陽,悲催了~)站在奇觀亭上,于夕 陽西 下之時,沅江水中 會同 時出現兩輪太陽的倒影,倒影與天空中的太陽合在一起便會出現“三日同暉”的奇景。所以如果天氣好,一定要來碰碰運氣。

4、水府閣

有“瀟湘一閣”之稱,始建于明末,位于 桃源 山最高處。

水府閣原為三層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四層樓閣,高36.3米,與高舉閣南北相對。我們到的時候剛好有大批學生來到這里研學,學習 中國 古老的傳統文化。

據說,這里祈福還挺靈驗,如果相信者不如來拜拜,香火錢隨緣~



【必游攻略】“桃花山”必打卡點

【看點1】在淵明祠里讀《五柳先生傳》
【看點2】方竹看起來圓,摸起來方
【知識點】神奇的“頂針螺旋詩”怎么讀?

上一篇提到“兩山一湖”線路玩法里面的 桃源 山,現在我們來聊桃花山。

桃花山是紀念并陶淵明以及他《桃花源詩并序》的“陶公山”,更是歷朝代隱逸文化的“隱士山”,想想古時候沒有朋友圈,所以他們大多只能在游山玩水間吟詩作對,沒有手機的記錄,那就需要依靠碑刻,所以這里也是收藏了許多文人詩詞楹聯碑刻的“國 寶山 ”。

進入桃花山路上的古亭,竟然也別有一種風情。

淵明祠前的古老石橋,源于清朝

桃花山必看點有哪些?

1、淵明祠
上圖為淵明祠正門。
陶淵明愛菊,始建于萬歷年間,取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句意而得名的“菊圃”就在這里。
祠前門柱對聯寫著: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陶淵明這種“率真與灑脫”真的是我所佩服和喜愛的,這才是真正的散仙,生活隨心隨性。
人人都想去桃花源一游吧,但其實真正的桃花源就在心中,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前面桃川萬壽宮門口的卷毛 獅子 是北獅,這個則是南獅,其實外形有很明顯的不同。
南獅明顯沒有背獅那么魁梧,而且相貌也更加慈祥…(其實是有點逗,哈哈)

淵明祠前的“門當”

菊圃下的是“戶對”(綠色那兩塊)

小南獅?

進入大門后便可看到碑刻:淵明采菊圖,后刻有《飲酒》詩,那便是我最喜歡的陶淵明的一首詩。

進到最里面會有陶淵明的雕像,室內則是他曾經寫下的古文詩,如《五柳先生傳》,這些都是我們讀書時代必學的內容,看著十分親切。

陶淵明的《挽歌詩》中的一句: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表達了陶淵明對死亡的豁達,是一種看透人生的清醒和淡泊。

這上面則是陶淵明以往寫過的一些詩詞,從中我們也能更好的了解陶淵明先生的性格與他那淡泊明志的人生態度。

2、碑廊,位于淵明祠內,放了自唐代以來有關桃花源記憶的17方古碑刻,包括王維、王昌齡、杜牧、袁宏道等詩人描寫桃花源的詩詞。其中有三方是唐代的碑刻,分別是杜牧、胡曾、李群玉的詩碑。
因為時間關系,我也是匆匆走過,竟然沒有認真看,可惜~

3、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
明萬歷年間修建,為桃花源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亭高6.3米,墻厚1米,上覆琉璃瓦,內為穹窿頂。外觀形狀為八方八角,內看無梁無柱。

亭后面有一小塊方竹林,據說方竹只有在這里種子才能存活,只要移植他處必死無疑,可見這里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

方竹有意思的地方是:遠看是圓竹,伸手去摸竹身卻是方形。為桃花源三寶之一。

4、遇仙橋
遇仙橋位于方竹亭的后方,原是橫臥澗上的天然巨巖,傳為《桃花源記》中漁郎遇仙處,是桃花源內八景之一。
相傳1621—1627, 桃源 主薄孫廷蕙于此建石拱橋;清初,湖廣提督俞益謨于橋上建遇仙橋。

遇仙橋后面是石階與流水,隱藏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可謂仙境一般。

5、頂針螺旋詩
最有意思的是,在遇仙橋旁邊有一個“頂針螺旋詩”,又叫“回文詩”,其中暗藏玄機,該如何讀?哈哈哈,如果不想被劇透,就不要看下面的視頻了。



【必看博物館】桃源工藝術博物館

【看點】1300多歲的巖六木雕,重現《桃花源記》中的“秦谷”生活場景。

桃源 工藝術博物館,桃花源景區內最大的博物館。
而“ 桃源 工”是源自 湖南 省 常德 市本土的木雕流派,形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康、乾時期,鼎盛于清朝晚期。

據聞1491年,明憲宗第十二子朱樞封王于 常德 ,為修建王府,從京城皇宮調集大批能工巧匠,將精湛奢華的宮廷營造藝術及雕刻技藝帶入 常德 。與此同時,他們也從 常德 附近的 桃源 招募了大批雕工、石工、繡工、鑄工參與其中建設。于是, 桃源 工匠與皇家工匠常年累月一起切磋,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獨具 桃源 特色的技藝流派: 桃源 工。

桃源 工藝術博物館圍繞“ 桃源 工”展開,集合了刺繡、銅鑄、木雕、石雕,通過實物展現與文字介紹,展示了 桃源 工傳統技藝,其中的 桃源 工木雕和刺繡已列入了 湖南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桃源 工藝術博物館占地3651平方米,分木雕廳、石雕廳、刺繡廳、鑄器廳、體驗廳等七大展廳。

其中鎮店之寶當屬拿下了 上海 大世界基 尼斯中國 之最的“桃花源根雕”,該根雕是用1300多年的巖柳木雕刻而成,全長15.88米,寬6.3米,高3米,由70多位技藝高超的 桃源 工工匠雕琢而成。
根雕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記載的秦谷進行了藝術展現,從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開始,將場景完全復原,根雕上就桃花樹就有上千棵,每一棵的花瓣都清晰可見,雕工之精美圓潤,嘆為觀止。

注意了,根雕故事的入口在這里,下圖是細節~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左上: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左下: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左上: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右下:根雕上卡的大石頭,哈哈哈,很自然,二合為一了。

俯瞰根雕,也是相當壯觀。

儺舞面具,前面有介紹儺舞,這里就不詳細說了~

鎮店之寶2:清朝提督屏風

古代婚嫁:明代桃花源當地一位李姓官員小姐,她要親自挑選如意郎君,請了六位工匠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這架五滴水木床的制作(后面在百床館會看到許多)。此雕花床名為彩樓拋繡球,床外層雕刻的圖案預示著小姐對丈夫的具體要求:文武雙全、尊妻愛子、白頭偕老。

木雕,每個木雕后面都有個小方格,據說是放草藥的,這樣可以通靈。

祝壽場景

桃源 石雕

桃源 刺繡:湘繡之母,湘繡之魂,單面繡、挑花繡、枕頂繡是 桃源 刺繡的3大經典。

鎮店之寶3:千年皿方罍(不過這個是復制品,真品在 湖南 省博物館)
青銅器皿方罍鑄造于3000多年前,是商代晚期的大型盛酒器和祭祀禮器。整器集立雕、浮雕、線雕于一身,是迄今發現的最大、最精美的青銅方罍,被稱為“方罍之王”,充分反映了 中國 青銅器鑄造鼎盛時期的高超技藝,也是中華燦爛文明和湖湘文化源遠流長的印證。

眼鏡盒……好漂亮,我也想要一個

銅牛鎖,這不是李夢喬大師做的同款么?

在一樓可以購買刺繡產品

現下單現做,全手工,沒有一個是完全一樣的。

博物館通過陳列著的各種藝術品向世人展示了 桃源 工集古代宮廷雕刻技藝與 桃源 民俗文化于一體的民間手工藝,也讓后人能從中窺見過去的文化風俗,非常值得推薦!!!!


【必看博物館】百床館

【看點】100張明清和民國的雕花床,述說著“百床百樣景,一床一世界”的 中國 式床文化。

“木雕百床館”是 桃源 工藝術館的附屬館,是以“ 桃源 工”木雕床為主題的展館,館內陳列著100張明、清、民國時期遺存下來的古代雕花床,有二滴水、三滴水、四滴水和五滴水。

所謂的“滴水床”,是指這種床有著象屋檐樣的床檐,屋檐乃滴水之需,因而得名(不是真的會滴水,哈哈哈)。

其中的鎮店之寶是清朝的“隋和三代雕花床”,位于正門入口處。
這個雕花床為黎家祖孫三代使用,有將近20名雕刻師花了將近3年完成。

花源景區

整個床共有150多塊雕花板,102個人物,100塊花鳥圖,雕刻精細,大發混潤,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美好的寓意。

這個木雕有意思,上為鳳凰,下為龍,一般來說,龍在鳳凰之上,但因為清朝是慈禧掌控天下,所以鳳在龍之上,“壓著”龍,哈哈。

這面具有點瘆人,但制作也是精良。

古代的沙發……下面可以放入煤炭,上面放上墊子,做起來也是非常暖和。
咦~不會燒著嗎?這可是木頭啊。

不同時期的雕花床有著不同的特色,如明代的雕花床質樸,清代的雕花床華麗,而民國的則簡潔。

雕刻的紋路也是多彩多樣,有瑞獸,有花鳥,有亭臺樓閣,有神話傳說,但都飽含美好的寓意,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表達。

展館內古床一字排開,雕工精美,氣勢恢宏,可謂蔚為壯觀。

這個更絕~收銀小哥哥坐的凳子,哈哈。
平時收了錢就把從后面放下去,錢會順著斜坡滑到桶里面,而錢只能從前面倒出來。但是小哥哥坐在上面呀,所以很安全~嘿嘿,相當于保險柜呀。絕了~

這個床雖然很樸素,但是因為床框是用金絲木做的,所以特別珍貴

這里面還能藏東西呢。大概現代的這種床的設計靈感都來源于這里吧,真的是節省空間~

月子床,女人生完孩子坐月子,即可以腳不著地,也能有來回走動的空間,也算是花盡了心思。

嬰兒床~

我個人蠻喜歡的,推薦大家來看看哦~


【非遺美食】桃花源擂茶宴(洞仙酒店)

【知識點】擂茶怎么吃?什么是壓桌菜?
【看點】馬玉粑粑同款?

說起擂茶,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客家擂茶,殊不知在 常德 桃花源的擂茶也是享譽 中國 響當當的名角兒。作為 湖南 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沒喝過桃花源擂茶,都別說自己來過 常德 。

擂者,即研磨的意思。那么擂茶,實際上就是把茶葉、大米、生姜等原料放入擂缽里,通過研磨茶葉、制作生姜米漿,最后將茶葉末與生姜米漿混合而制成的一種“茶品”。期間還可以加入花生增加其香氣,最后也可以放入些許芝麻再次提香。

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口感有點像稀釋了的花生糊,口味清新得來香氣十足。
而且擂茶分為常規的(濃稠)以及清水擂茶,清水版本的則會比常規的更加稀一些。

炒米,直接放在擂茶上食用。

在擂茶文化里,擂茶自然是名副其實的主角兒~但是往往讓客人嘆為觀止的是那一桌子琳瑯滿目、保羅萬有的壓桌菜!“壓桌菜”,即搭配擂茶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面點以及專門制作的壇子菜,傳統的就有百余種不在話下,主要分為:泡菜類、糕點類、魚類、炒貨油炸類。
“壓桌菜”的意思是,用很多的小菜“壓桌”,讓客人不能離開,類似于一種“留客”的方式,實際上表達了人們“熱情好客”的態度。

我們吃這一家叫做“洞仙酒店餐廳”,在 桃源 縣相當有名,看到餐廳一樓掛著“ 中國 桃花源 常德 擂茶示范門店”,以及“擂茶交流空間”,想來也是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而且餐廳除了提供擂茶,還有缽子菜,哈哈哈,厲害了,這次可算是一次性滿足了我們兩個愿望,擂茶和缽子菜,不正是 常德 的兩 大名 菜嗎?

至于缽子菜,這里不詳細介紹(下面一篇再說),其實就類似于 廣州 的砂鍋做法,熱騰騰的,很適合夏天~

擂茶+缽子菜,到底有多少壯觀,請看圖!這一桌子擂茶壓桌菜,就像一場盛宴,甜的咸的辣的,熱的冷的,軟的脆的,應有盡有,而且全部都可以無限“續杯”!對,你沒聽錯!無限續!我個人會特別喜歡里面各種做法的粑粑,特別是艾葉粑粑,這個在 廣州 絕對吃不到。
而各種小吃咸菜,也是各有特色,連紅薯片都特別好吃!這一桌子壓桌菜根本吃不過來呀,估計我就嘗了不到10種。
擂茶,因為營養豐富,用料十足,作為南方女性,真的是喝兩碗就飽了……

據說洞仙餐廳做的擂茶,食材和做法經過反復揣摩和研發,集合了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有著養生健體的功效。
最后,價格!這一桌子價格300+,人均20-30元……這性價比也忒親民了吧!如果人少,餐廳會根據人數來配壓桌菜,因為客人沒法兒點呀,據說有些壓桌菜連餐廳都給不出名字呢。

最后的最后,差點忘了,前不久馬云爸爸來 桃源 縣的時候也是在這里用的擂茶,據說我們這個相較他的屬于“mini版”,哈哈哈,那也算是同款了!

地址: 常德 市桃花源區新319國道古鎮停車場對面(旁邊就是桃花源景區)
強推強推~

【地標美食】缽子菜(漁仙居)

【知識點】什么是缽子菜?

缽子菜, 湖南 傳統湘菜的一種,也是 常德 必吃的名菜。

這家漁 仙居 位于景區內,提供各種缽子菜可以品嘗。

餐廳自己做的剁辣椒~果然是 湖南 人。

“不愿朝中為駙馬,只要燉缽爐子咕咕嘎!”,無論是地上跑的雞鴨鵝,還是 水里 游的魚龜蟹,亦或是豆腐萵筍等素菜,小缽子一燉,就是桃花源人最愛的味道,這便是“缽子菜”。

擂茶!



這里的擂茶是甜口的,脆米花很香口,相較于咸的,我更喜歡甜的。

漁 仙居 以出品缽子菜為主,我們點了6個鍋,有鴨子、雞、魚、牛肉、臘肉筍干、青菜,熱騰騰的邊煮邊吃特別帶勁兒,瞬間消除了我們一身寒氣。
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牛肉,有點像牛肉干,口味很香,其次是魚肉和雞肉,鴨子其實也不錯但骨頭比較多,當然筍干也不錯,爽脆。

缽子菜說得通俗一點,其實就和 廣州 的砂鍋煲以及火鍋有些相似,將炊具和食具合為一體,載體則為砂鍋。
缽子菜是邊煮邊吃的,以保持菜的溫度,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嗜好將一些新鮮蔬菜、面條等燉入其中,尤其在 湖南 濕冷的冬天,能夠吃上一桌子缽子菜尤其幸福。

小火爐的火力控制也有講究,先用大火燉,后用小火熬,其味先是濃鮮,吃道最后湯汁漸微,只剩一些油汁,這時干香的風味就出來了,也是最美味的時候。

熱騰騰,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吃完,終于暖和了。

炒菜點了下飯菜、辣椒小炒肉和辣椒炒蛋,最推薦辣椒小炒肉,特別有鍋氣,香口,奇怪了, 湖南 這邊隨便找一家小炒肉的水平都是杠杠的。

糍粑也好吃,非常糯。
大冷天的,吃熱乎乎的菜,爽歪歪~



【美食推薦】桃花小院

【看點】景區外餐廳推薦

常德 的冬天反人類啊,作為前天還穿著短袖的 廣州 人,突然來到 常德 5-8℃,濕冷濕冷,真的要老子命,全team凍成狗…不管到哪里都是奔著火爐去的,望火止冷…

晚餐選了這家桃花小院,距離桃花源五柳小鎮游客中心開車五分鐘。

臘羊肉火鍋,全場最貴188元

臘羊肉還真的是第一次吃,羊肉很多,非常入味,口感也不會硬,里面的蘿卜也特別好吃,水嫩夠味道,下飯一流。

辣椒小炒肉

夠鍋氣,辣椒不會太辣,非常香口。

鐵板米豆腐

第一次見綠色的豆腐,口感柔軟細膩,味道也是很不錯。
因為實在太冷,三個人各自開夾菜到碗里,然后窩在火爐邊吃飯。。。竟然覺得挺溫馨。
TOTAL:230元,小貴,但是味道很不錯喲~
推薦。

【住宿推薦】住進世外桃源“愛耕居”

【看點】住進真正的世外 桃源

愛耕居,隱匿在景區秦古內,從桃花洞進入,便是《桃花源記》里記錄的“初極狹,才通人”,進入后“復行數十步”便豁然開朗,再拾級而上,經過溪流,便來到了“愛耕居”。

民宿是古香古色的木制結構,一共只有九間房,小而精致,但卻充滿田園風情,讓人不得不又想起古詩中的場景。

這四件套,也是別有一種味道,天氣如果沒那么涼,在這兒吃著瓜子嘮嗑很不錯呀。

民宿的lobby,早餐就是在這里享用。

房間舒適,基本洗漱用品齊全,提供燒水壺和兩瓶飲用水,脫鞋提供一次性和膠拖鞋,熱水給力。

望向外面的風景,一片霧蒙蒙,更有離群索居的感覺不是~

早餐在一樓大堂,比較簡單但很正宗的 常德 米粉

小料自己隨意加,早上吃個熱乎乎的米粉,還是正能量滿滿的~
最左圖應該是艾草粑粑,我最喜歡的一種粑粑了,口感柔嫩,香口,愛了愛了。

從民宿出來,還偶遇……

咩~打攪了!
這確定不是在武陵漁人遇見的“桃花源”嗎?

【其他】行程、交通、價格

一、行程
行程很簡單,一句話帶過
周末度假,兩天+周五,一共三天時間。從 長沙 南出站后吃了個午餐,便租車前往桃花源,大概下午3點抵達開始游玩,周日中午12點返回 長沙 。
桃花源很大,其實所謂的3天2晚,滿打滿算也就是2天2晚,意猶未盡。

二、交通

1、火車: 廣州 南往返 長沙 南
2、自駕:從 長沙 南下車以后租車自駕,大概2小時40分鐘,路費100元左右。租車費大概368元,油費120元左右。
3、從 長沙 南或者 桃源 火車站沒有直達景區的交通, 廣州 的也可以選擇坐過夜火車到 桃源 站后,直接打車去景區。
4、景區內交通:有電瓶車接駁,揚手即停,20元一天任坐;也有免費旅游專線接駁車接桃花源“周邊景區”。

二、價格
景區大門:全票128元,3天有效;滿65周歲免票
實景演出:全票298元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相關旅游攻略
推薦旅游攻略
點擊排行

(c)2021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水县| 和平县| 金山区| 西昌市| 屯留县| 南城县| 乐业县| 仪陇县| 民丰县| 抚宁县| 鄂托克旗| 余姚市| 大理市| 金秀| 宽城| 屏东县| 清水河县| 永和县| 威宁| 山阳县| 桑日县| 宜宾县| 滁州市| 苏尼特左旗| 甘南县| 买车| 大邑县| 昌乐县| 永清县| 定边县| 通山县| 通榆县| 阿克陶县| 酒泉市| 江达县| 万安县| 新河县| 青川县| 勃利县| 龙川县|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