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據傳寺名因“白馬負經”的典故而得。白馬寺屢經戰亂,數度重建,如今的白馬寺面積不大,步行游覽全景區完全沒有問題。
游客由山門進去寺內。山門是明代所建,山門外兩旁的石雕馬是宋代的遺物。寺內現有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其中主殿是第二重殿大佛殿,也是做法事的主要場所。在第三重殿大雄殿內,擺放著白馬寺的“鎮寺之寶”——中國僅存的元代“夾貯干漆造像”。殿內的23尊元代“夾苧干漆”造像,形態各異,全都是由絲、麻制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仍然色彩如新。
白馬寺中還保存著自唐代以來的歷代碑碣40余座,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頗為珍貴(在山門的東側)。景區內還有三座墓地值得一看: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印度高僧的墓地(在山門內東西兩側),以及宰相狄仁杰的墓地。但也有一個說法:“狄仁杰之墓”中埋葬的不是狄大人,而是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薛懷義曾經做過白馬寺的主持。
在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有一座齊云塔,創建于東漢,金代重修,是中原地區為數不多的金代古建筑之一。
如今在白馬寺旁又新建了一個“世界佛殿博覽區”,以展示印度、泰國、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日本、韓國等國家風格的佛教殿堂。
全文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7日 07:40-18:40(停止售票18:00);10月8日-次年3月31日 08:00-17:30(停止售票17:00);齊云塔院:4月1日-10月7日 7:40-18:00;10月8日-3月31日 8:00-17:00
優待政策
免票人群:1.4米(含)以下兒童; 70歲(含)以上老人; 殘疾人憑殘疾證、軍人憑軍官證、記者憑有效證件; 持洛陽旅游年票的游客,免費
半價人群:學生憑學生證; 60歲(含)-69歲(含)憑身份證件,半價
必看貼士
白馬寺山門外的兩個石雕馬,是宋代的遺物,從保護文物出發,不管是否有人監管,都不要去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