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 0
反對 0
舉報
2023-01-07 17:04
第一個特色 美食 :客家釀豆腐
釀豆腐制作過程復雜。需要經過 泡—磨—榨—煮—調—壓—切—煎—釀—燜 等多種工序才能吃上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客家釀豆腐。簡單講解一下制作釀豆腐的工序過程。 《泡》 :首先要選擇顆粒飽滿、沒有蟲口,隔一晚上今晚將豆子用清水泡上,泡豆子的時間不能過長或過短,不然豆子出漿就會減少,從而影響豆腐的產量。 《磨》: 第二天一大早就要進行磨豆,用勺子將黃豆帶水一起舀進石磨頂口,順時針方向平移轉磨,豆漿慢慢從石磨滲出,沿著凹槽流入桶里。磨豆腐很耗體力,也只有這樣,用人工制作出來的豆腐才好吃,因為石磨能把豆漿壓磨得夠細膩。雖然現在市面上有電動石磨,但出漿太快,做出來的豆腐不夠嫩滑。 《榨》: 將打好得豆水用過濾袋把豆渣進行過濾榨出豆汁工序。 《煮》: 過濾好得豆水倒入大鍋里用柴火煮沸,煮沸了就是我們所說的豆漿。 《調》: 煮沸后把豆漿倒入祖傳的大缸中涼一會。然后進行鹵水”調制成”豆腐花。調制鹵水是關鍵的一步,如果鹵水放多了豆腐太變老,鹵水放少了豆腐可能制作失敗,所以要用勺子將鹵水一點一點滴到豆漿里,慢慢攪拌,配置完鹵水冷卻后表面會形成一層我們所吃的“腐竹”。每次爺爺上架之前都會把表面那一層拿給我吃,我喜歡蘸上白糖吃,味道香甜可口噢。 《壓》: 把凝固的豆漿舀到鋪好過濾袋的豆腐格里,用大缸比較重的物品壓出剩余水分,大概需要壓半個小時左右。 《切》: 隨后把豆腐切成正方塊的,嫩白的白豆腐就做好了,切好后用籃子裝起來瀝干水分。 《煎》: 把白豆腐放入鍋中煎至兩面金黃,煎豆腐的過程中要及時翻面,以防燒焦了影響口感,翻面的過程中動作要輕柔一些,不然豆腐容易弄碎。煎好的豆腐隨后用刀從中間切成兩半。 《剁》: 把一塊半肥半瘦的大豬肉挑瘦去肥,加上少許香菇和一碗配制好的鹽水進行豆腐餡的制作。每次爺爺都是親手剁肉,他說外面機器打的口感沒有手工剁的好吃。 《釀》: 用手捏住豆腐,用手把豬肉“戳”進豆腐塊正中處,我每次都會把豆腐戳破,奶奶釀的豆腐肉多皮不會破,所以這“戳”肉也要熟練嫻熟和技巧的。 《燜》: 把所有“釀”好的豆腐放入大鍋中蓋上蓋子用小火慢“燜”。火一定要適度,不可時大時小,“燜”至豆腐熟即可。出鍋后就可以吃到鮮嫩多汁、回味無窮、口感十足的客家釀豆腐了。 第二個特色 美食 :清明粄 清明粄又叫“ 艾粄”和“青團” ,清明粄是客家 美食 中的一種,每年到清明節奶奶都會制作清明粄給我們吃,“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前后經過下春雨后,家鄉的艾草長的最茂盛和鮮嫩的時候,加上清明是掃墓的日子,親人都在家里團聚,所以人們就用艾草制作了這道 美食 “清明粄”。 清明粄用糯米粉和艾草揉成面團,里面包著花生芝麻紅糖餡做成,做好的清明粄放入鍋里蒸20分鐘就可以了。軟糯香甜,想到就好像吃啊,可惜今年清明帶著寶寶不能回老家。 第三個特色 美食 :炸油果 炸油果又叫“ 煎堆 ”。每年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制作炸油果。這是在新年期間每餐不可缺少的特色小吃。這個做法比較簡單,用糯米粉和片糖揉和在一起,然后捏成長的或者圓的放到油鍋中炸至金黃就可以了。 剛出鍋的油果香脆爽口,真的很好吃,每次奶奶都不讓我多吃,她說吃多了上火,只有隔天煮飯的時候放進去蒸了吃。 想必每個家都有那么一道你最想念的特色菜和牽掛的家人,想家了就抽空回家看看,陪伴家人的同時還能吃上家鄉熟悉的味道噢!祝福你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河源的特色小吃 美食 1、東江釀豆腐 東江釀豆腐源于中原時人們包餃子的習慣,他們因遷徙到嶺南無麥粉可包餃子,逢年過節,東江人便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一千幾百年下來,東江釀豆腐如今已成為河源飲食中一大名菜佳肴,幾乎到了“無釀豆腐不成宴”的程度。 2、打炒米 打炒米又名摘炒米。它是以粘米或糯米為主要原料,先把它們煮熟曬成飯干后,再以花生仁、芝麻、糖等為輔料,經過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3、河源酸蘿卜 河源酸蘿卜是廣東省河源市的特產。它是以白蘿卜、白醋、糖精、辣椒干等為主要原料,經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它的顏色鮮,質地脆 4、咸香雞 客家咸香雞是廣東河源的傳統菜肴,皮脆肉滑,口感獨特,味道鮮美,雖然食材用料簡單,但卻獨具風味,讓人回味無窮,味道甘香,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 5、紅炆肉 紅炆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河源傳統名菜,爽口軟滑肥而不膩,色澤金黃,肉質香滑鮮嫩,爽口軟滑,獨具風味,是難得的一道好菜,廣受當地食客們的喜愛。 河源特色小吃:艾粄、蘿卜粄、客家豆腐花、客家釀豆腐、灰水粽、板栗、蘿卜爽、豬腳粉、老鼠粉、牛筋糕、紫金八刀湯、九重皮、五指毛桃等等 河源是客家人居住的城市, 美食 小吃有很多,比如豬肚雞,蘿卜粄,油粿,釀三寶,五指毛桃雞,鹽鋦雞,有萬綠寶蘿卜脆,客家魚干,清明艾叛等.....河源最有名的是萬綠湖的水,水質非常好。 |